第六十八章 我的名義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莫問江湖 本章:第六十八章 我的名義

    白雪玉山,巍巍昆侖。

    玉京屹立於玉虛峰上,依山而建,由低到高。

    玄都高出玉京,紫府又高出玄都,金闕幾乎是位於玉京的地麵最高處,也就是玉虛峰的最高處。

    金闕由玄聖創立,是為道門的最高權力機構,大掌教和副掌教大真人們的角力通常發生於此,五代大掌教通過金闕廢黜了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後來的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也是通過金闕架空了六代大掌教。在六代大掌教飛升之後,太平道、全真道、正一道的各種角力也都發生於此。

    誰掌握了金闕,誰就掌握了道門。

    僅從外觀來看,金闕並不簡陋,十分符合世人對於仙家宮闕的想象,可放在殿宇林立的玉京之中,就談不上多出彩了,也算不上如何雄偉,最起碼不能與它的名氣相符,可就在這座殿宇之中,決定了多少人的此起彼落。

    事實上,玄聖建立金闕之初,單純就是把它當作一個議事場所看待,從未想過賦予它什神聖色彩。隻是時日久了,一切政令皆出於金闕,在旁人的眼,金闕就變得高高在上和神秘莫測起來。

    今日的金闕迎來了一場中議,有二十四位參知真人參與。而先前的紫仙山大案,也僅僅是一場小議而已,隻有十二位參知真人參與。

    因為這場議事來得有些突然,所以部分參知真人無法及時趕回玉京,隻能通過高等子母符進行遠程參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隻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與會的參知真人也會選擇隨大流,都是人之常情。

    隻是近幾年來,三道矛盾愈發突出,想要隨大流已經越來越難,不得不選邊站,站隊是有風險的,站對了還好,站錯了便要萬劫不複。這讓好些沒有那大野心的人開始懷念五代大掌教,不管怎說,那時候的道門還是能擰成一股繩的。

    一般而言,大議必定由一位副掌教大真人主持,有些時候甚至是由大掌教親自主持,而中議則是由一位平章大真人主持,或者是首席參知真人主持,所以今日的中議便由東華真人裴玄之親自主持。

    金闕內部很大,一眼望去,除了椅子還是椅子。

    雖然椅子的前身是胡凳,並非中原人的傳統,靠背椅子更是從西域傳來,中原的傳統是跪坐,但上千年以來,椅子已然取代了跪坐,所以玄聖在金闕設立之初,否定了席地而坐、蒲團盤坐、坐榻的提議,改為更為方便簡潔椅子。

    隻要入得金闕,沒有跪禮,除非接受質詢,不必站立,人人有座,是為坐而論道。金闕的正中設須彌座,上麵隻有一把簡簡單單圈著扶手的紫檀木座椅,那是屬於大掌教的位置,此刻空著。

    大掌教座椅兩旁稍低的位置又左右各有三把椅子,分別對應大掌教夫人和諸位平章大真人。若是沒有夫人,平章大真人的數量超出或者不足,也可以視情況進行增減,並無定數。

    大掌教的座椅後擺著一尊偌大的三足加蓋的銅香爐,爐蓋上按八卦圖像鏤著空,這時鏤空處不斷向外氤氳出淡淡的香煙。銅香爐正上方的北牆中央掛著一幅裝裱得十分素白的中堂,上麵寫著四個大字:“天下太平”。

    這把大掌教座椅坐北朝南,其餘東、南、西三個方向各有十二把座椅,總共三十六把座椅,對應三十六位真人。而每十二把座椅的上首又有一把規格更勝一籌的座椅,總共三把,對應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三十六把座椅之後,便是供旁聽議事之人的座椅,大概有一百零八把,整齊排列,間距遠不如三十六把座椅那般寬鬆。

    此時三張屬於大真人的座椅也空著,隻有十三個位置上零散坐了十三位參知真人,其中就包括慈航真人、暫時賦閑的前天罡堂掌堂真人寧淩閣、還未返回金陵府的江南道府掌府真人、昆侖道府的掌府真人、化生堂的掌堂真人、天機堂的掌堂真人、度支堂的掌府真人等等,隻是不見清微真人的蹤影。

    再有片刻後,又陸續有十個略顯虛幻的身影出現在空著的座椅上——這是無法趕回玉京隻能遠程參加議事的參知真人。

    再加上主持議事的東華真人本身,剛好二十四人。

    東華真人作為主持之人最後到場,並未落座,而是在大掌教座椅旁邊站定,一隻手扶著座椅的椅背,象征其代大掌教主持議事的主導意義。

    這次金闕中議就在空著的大掌教座椅前召開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過河卒》,方便以後閱讀過河卒第六十八章 我的名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過河卒第六十八章 我的名義並對過河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