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畫餅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莫問江湖 本章:第七十八章 畫餅

    當初玄聖搭建金闕,總共有四脈人馬,分別是:太平道、全真道、正一道、大掌教嫡係,分別對應三位副掌教大真人和大掌教。

    所謂大掌教嫡係,也可以稱之為中立一派,比如萬象道宮就屬於中立一派。主要作用是防止大掌教被三道架空,其最為勢大的時候,出過一位大掌教,九堂都是中立派把持,三道隻能把持地方道府。不過中立派相較於三道較為鬆散,最終也沒發展為第四道。

    當然,曆代大掌教能否掌握中立一派,還要看自己的本事。六代大掌教解散紫霄宮,大失中立一派的人心,最終自食惡果,被徹底架空,政令不出紫霄宮。相反,五代大掌教就牢牢掌握了中立一派,使其成為自己的基本盤,又巧妙利用三道之間的矛盾,拉攏一派、打壓一派,又挑動其內鬥,使其無法合力對抗自己,把帝王心術的平衡之道運用得爐火純青,最終連副掌教大真人都能換掉。

    這也是正一道和全真道都聯手了還是不能確?保大掌教歸屬的原因。一則是正一道與全真道各有保留,互有防備,這是人之常情。二則是中立一派的存在,若是太平道取得中立一派的支持,仍舊可以奪取大掌教尊位,所以李家才要確保鳳麟洲戰事的勝利。

    參知真人能否晉升平章大真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除了長生仙人必定晉升平章大真人之外,若是出身中立一派,就比較容易晉升,若是出身三道,就比較困難一點。相較而言,同樣是偽仙,中立一派的參知真人幾乎是年齡資曆一到立刻就能晉升,而三道出身的參知真人因為三方互相掣肘,必須要有足夠服眾的功績才行。

    當然,有利有弊,在競爭大掌教的時候,三道就大占優勢,中立一派幾乎是靠邊站、等結果,所以這種晉升方式相當於一種補償。

    金闕名義上是三十六位參知真人投票選舉大掌教,可為了防止出現僵持不下的平票情況,平章大真人同樣擁有投票的權力。平章大真人們為了確保自己的超然地位,很難被收買、拉攏,相對來說比較公平。

    如果說中立一派最為鬆散,根本不成體係,沒有三師這樣的明確領袖,隻有為首的幾位平章大真人,底下的人也沒有那強的歸屬感,那全真道就是第二鬆散的大派係。

    這也是玄聖遺留下來的問題。

    當年玄聖重新劃分三道,太平道和正一道都很簡單,太平道以李家為主幹,正一道以張家為主幹,然後再加一些其他派係,比如慈航一脈、青丘山一脈等等。可全真道就不好這做了,因為當時還沒有姚家和裴家的概念,當時這兩家就是幾個人,甚至不能稱之為家族,其餘幾大派係不分伯仲,勢均力敵,這就是先天不足。玄聖覺得全真道太過鬆散,不好與另外兩道鼎足而三,為了防止全真道被另外兩道壓迫,就要增加全真道的體量,於是玄聖在劃分了大掌教嫡係之後,把剩下的人一股腦全都塞到了全真道中,後來的各種孤兒也默認歸屬於全真道。

    如此一來,全真道的確是三道之中體量最大的,可內部更加鬆散了,遠沒有另外兩道的凝聚力。

    在這種情況下,全真道士內鬥也是最為激烈的。

    開辟婆羅洲道府之後,掌府大真人一派屬於大掌教嫡係,在六代大掌教解散紫霄宮之後,越發式微。掌府真人一派就按照老規矩被劃歸到了全真道,這些年來越發勢大。

    王家屬於全真道,可對於全真道能有多少歸屬感,實在不好說。

    對於習慣了內鬥且素有小道門之稱的全真道來說,處理掉王家根本沒什心理負擔。

    太平道和正一道礙於各種姻親關係,就算某個家族失勢,仍舊不失為富家翁,比如顏家。可全真道就沒有這脈脈溫情了,很多時候失敗者會直接消失不見。

    這些年來消亡的全真道世家不在少數,堪稱三道之最,也不差這一個。尤其還有老牌世家對新興世家的敵意,姚家和裴家?決定動手,齊家、上官家、季家不僅不會阻攔,甚至會分一杯羹。

    齊玄素立刻想到一個問題:“若是王家倒了,那婆羅洲道府怎辦?”

    七娘笑道:“當然不會拱手讓人。咱們全真道最不缺的就是人,姓王的不幹,有的是人幹,大不了我們娘倆頂上去,也不是不行。”

    齊玄素望著七娘,有點不知該說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過河卒》,方便以後閱讀過河卒第七十八章 畫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過河卒第七十八章 畫餅並對過河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