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戰況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莫問江湖 本章:第八十五章 戰況

    甲申靈官雖然對年輕的道士們持有一定的偏見,但談到正事的時候也不馬虎,詳細介紹了此時久居城的情況。

    一誌郡是攘道浪士聚集之地,足有十餘萬人。道門大軍從人數上來說,處於絕對的劣勢,不過在兵器上又處於絕對的優勢,結果就是道門大軍合圍了數倍於己的敵人。

    一誌郡的攘道浪士在伊勢神宮的命令下,按順序交替掩護向安濃郡方向撤退,雖然安濃郡的背後就是鈴鹿郡,但鈴鹿郡未能完全堵死從安濃郡退往三重郡的退路,攘道浪士們仍舊可以通過分別與鈴鹿郡、安濃郡、三重郡接壤的河曲郡從安濃郡退往伊勢神宮所在三重郡。

    在這種情況下,行營下達命令,分兩路,分別從一誌郡和鈴鹿郡發起進攻,形成兩麵夾擊之勢,務求全殲這夥攘道浪士。

    這便是齊玄素招降了鈴鹿禦前的關鍵所在。

    按照道理來說,鈴鹿山的戰略意義是如此重大,甲申靈官不應對立?下大功的齊玄素抱有偏見才對。隻是此事屬於絕密,而且屬於兩個不同的係統,在作戰會議上,清微真人一語帶過。對於清微真人而言,靈官們隻要明白鈴鹿山是自己人就夠了,不需要知道此中的具體過程,反而是李天罡等道士對此知之甚詳,正如道士們不會隨意插手靈官的指揮作戰,靈官們也不需要過多插手道士的事情,所以此時的甲申靈官還不知曉就是眼前這個年輕道士幫助道門得到了鈴鹿山這個戰略要地。

    不過甲申靈官也有自傲的本錢,西域戰事便是由他負責指揮,最終大敗金帳和羅聯軍,以戰促和,雙方簽訂停戰協議,薩滿教承諾不再索求大雪山行宮,道門取得事實上的勝利。

    而就在甲申靈官意氣風發地馳騁疆場時,齊玄素剛剛來到玉京,成為天罡堂的一名執事。甲申靈官指揮大軍在草原戈壁上追擊薩滿教的潰兵時,齊玄素正跟著張月鹿追殺迪斯溫。

    一個重傷瀕死的迪斯溫與上古巫教旁支薩滿教相比,孰輕孰重?

    在當時,無論是齊玄素與甲申靈官,還是迪斯溫與薩滿教,雙方的差距之大,就像是齊玄素的名字——天淵之別。

    所以甲申靈官對齊玄素這些年輕道士持有偏見也在情理之中,他在西域大展風采的時候,這些小娃娃連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他見過的死人比這些小娃娃見過的活人都多,短短幾年過去,這些小娃娃就要與他平起平坐了?他不能接受。

    若是這些後輩們如冠軍侯那般有實打實的戰功也就罷了,他也沒什不服氣的,比如玄聖,執掌道門的時候也不過三十歲,可道門上下無人不服,因為玄聖有赫赫戰功。反觀這些年輕道士,都是在道門內部傾軋中飛速上位,資曆淺得就像一碗清水,一眼就能看到底,無非是靠山夠硬,背景夠深,身上都打著權力運作的標簽,這就很難讓人心服了。

    說回正麵戰場,攘道浪士們也不是傻子,既然是交替掩護撤退,自然有殿後的部隊,此時便有大約四萬餘人堅守在就久居城內,阻住道門大軍追擊的腳步。

    久居城位於一誌郡和安濃郡的交界,想要進入安濃郡,必須要經過此地。

    於是雙方圍繞著久居城展開大戰,久居城內的攘道浪士們困獸猶鬥,伊勢境外的幾支援軍急紅了眼,不惜一切代價地向伊勢境內靠攏,力圖救出久居城的四萬大軍。

    行營方麵下達命令,甲申靈官和丁未靈官並肩作戰,甲申靈官集合了絕大部分重火器主攻,丁未靈官則負責阻擊各路援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四萬餘人都是被天門完全洗腦之人,頭腦狂熱,他們的腦子除了忠君的信條之外,還有就是皇室與國同體的觀念,在他們的腦子,忠君就是忠於國,皇帝就是國,國即是皇帝,此即是尊王,是為大義,為了大義獻身是能夠名留青史的行為。

    反而是組成國家最重要的基石——平民百姓,對他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比如武士們用平民試刀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武士們心安理得,平民們見到武士老爺自然是畏懼如虎,可普通平民又怎會真心誠意地站在武士老爺這一邊?武士們一旦落單,別說得到平民的幫助,往往會遭到平民的攻擊,下場淒慘。

    所以從路線上,雙方就是截然不同的,道門一再要求,著重打擊貴族而善待平民百姓,力求打下一個得人心的鳳麟洲。尊攘派反而是無所謂百姓的死活,隻在意一家一姓之天下,隻是拉攏各路大名公卿,反而無視平民的存在。

    這正合道門的心意,道門最怕的情況便是鳳麟洲上下一心,烽煙遍地,使得道門身陷泥潭之中,可尊攘派們未能抓住機會,還是懷著公卿世家決定天下歸屬的老一套思想。

    大魏前車之鑒,真正讓大魏步入衰亡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其內部腐朽不堪,可直接原因卻並非後來者大玄,也不是金帳,而是被其稱之為“流民”的各地義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過河卒》,方便以後閱讀過河卒第八十五章 戰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過河卒第八十五章 戰況並對過河卒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