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峽中星輝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吉 本章:第619章,峽中星輝

    李白有名篇《蜀道難》寫蜀道之艱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陳倉道沿嘉陵水上遊穀道而行,地勢相對平緩,已經是蜀道中最好走的一段,但站在插入山岩的棧道之上時,仍覺膽戰心驚,目眩神馳。

    葉護入蜀走的是最險的子午道,遠比陳倉道險峻,他也算是膽大之人,但江朔和獨孤湘同行卻讓他嚇得腿腳發軟,隻因他們在蜀道上的行進速度遠遠超出了葉護的想象。

    江朔和獨孤湘嫌葉護走得太慢,施展穿星步神功,輪流帶著葉護在棧道上飛馳,葉護隻覺腳不沾地,似騰雲駕霧一般,好幾次飛速過彎之際,他的雙足似乎已踏空在棧道之外了,全憑江朔和獨孤湘牽扯才不至於墜落懸崖。

    三人先走陳倉道再走祁山道,六百多棧道險峻狹窄,最窄處不過三尺,最寬處也不足一丈,但對江朔和獨孤湘而言,和百步寬的馳道也沒什區別,不過三個日夜就沿著棧道穿過群山,進入隴右秦州天水郡。

    之後沿著祁連山北麓直至蘭州金城郡,在此地渡過河水之後,便進入了“河西走廊”,一路穿過涼州、甘州、肅州至瓜州便到了玉門關,漢代絲路有兩條路,一是圖倫沙磧以南,昆侖山以北的南路,一是圖倫沙磧以北,天山以南的北路,無論哪一條路都是沿著大沙磧的邊緣在走,漢代玉門故關在沙州敦煌城之西,正是大沙磧的咽口位置。

    漢代沙磧沿路還多有綠洲,而到了大唐,由於孔雀河斷流、蒲昌海幹涸,兩條絲路都成了千瀚海,雖然依然可通,但主要商貿線路已轉至天山以北,即由瓜州向北,過星星峽經伊州、庭州繞過天山和蔥嶺,直接到康國、石國等地,當年玄奘西行天竺,也是舍近求遠,選擇了更好走的北線。

    大唐稱北線所在各州為北庭,武周時始設北庭都護府,可見北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葉護對北庭的地理就非常熟悉了,他自己打算從伊州一路北上,回到回紇,同時他也建議江朔走北路。

    因為安西四鎮中龜茲、於闐、疏勒均在天山以南,隻有碎葉在北麵,而大食人預設的戰場石國還在碎葉之西,走北路看似繞遠,實則可以一馬平川地到達石國,速度上可能反而更快。

    江朔擔心的則是馬匹問題,此去安西要走四千多路,光靠雙腿可走不到,三人雖然一出蜀道,就在秦州買了三匹馬,但他們身上川資有限,買的都是駑馬,葉護道那就更要走北路,伊州有回紇馬商,盡可以挑選最好的回紇千馬給二人當坐騎,江朔於是欣然答允,與葉護出玉門走北路。

    大唐東西萬,玉門關向西再行四千才到邊境,但對中原漢人而言,玉門關已是國門,沒有特別的過所公驗是無法出關的,當年高僧玄奘大師去天竺取經,便是在玉門受阻,險些無法成行。

    玉門關對普通人而言是難以逾越的雄關,對江

    朔他們這樣的高手而言,卻如形同虛設一般。他們輕鬆繞過玉門關,便到了進入北庭的必經之路——星星峽。

    星星峽在伊州之南,瓜州之北,名為“峽”,其實隻是一個隘口,穿過這個隘口便進入伊州地界了。江朔等人急著趕路,不避暑熱,到星星峽時已是黃昏後,三人並轡而行,沙磧之中道路筆直,隻見一座小山橫亙在不遠處,承接著最後的夕陽餘暉,此山不高,但周圍全是沙磧,倒似天然城牆一般。

    獨孤湘問葉護道:“葉護大哥,這星星峽為什叫這怪的名字?《山海經》說‘能言之獸,是謂猩猩,厥狀似猴,號音若嬰。’難道這峽穀中有傳說中的‘猩猩’?”

    獨孤湘不愛讀書,若問她詩文隻怕十有八九記不起來,但《山海經》之類的誌怪之書,她卻記得極牢。

    葉護笑道:“湘兒妹子莫急,今日月明,你馬上就能見到星星峽的奇景了。”

    說話間已經走入小山隘口,南北向的道路忽然一拐,轉為東西方向,繞過前麵前麵山頭再轉回北向,仿佛此山對於自己擋住了人們的去路頗為過意不去,特地將山巒錯開,為了去往北庭的旅人讓出了一道門縫似的。

    此刻夜色已深,峽中旅人絡繹不絕,有南來的也有北往的,倒比白日熱鬧了許多,此時已到了六月,在酷熱的沙磧之中,白日難行,很多客商索性等到太陽下山後再趕路。

    這時夕陽已盡,皓月初升,給黑魆魆的小山滿滿披上一層銀白色的光輝,忽有旅人輕聲發出一聲驚呼。

    江朔和獨孤湘轉頭望去,隻見小山上竟然發出星星點點的光芒,二人皆覺驚奇,方才落日前見到小山光禿禿的,沒有植被,隻是一座毫無特色的石山,這光芒是從何而來?

    葉護道:“此山名星星山,甚是奇異,山石皆為石英質,每當月圓,山上石英感月發光,便如滿天星鬥一般。”

    他見獨孤湘愛看,便道:“趕了一日路了,不如在此間稍息,現在不過明月初升,等到皓月當空之時,應該星光更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山海行》,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山海行第619章,峽中星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山海行第619章,峽中星輝並對大唐山海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