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修路的難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豬兒夢蟲 本章:第642章 修路的難題

    朱棣何許人也?

    大明永樂皇帝陛下。

    豐富的治國經驗在身,他隻憑直覺就能感到李弘壁說的這些正是治國大道,是謀國之論。

    「弘壁大才,你繼續說,朕洗耳恭聽。」朱棣的表情凝重起來。

    徐皇後也變得嚴肅多了,稱讚道:「‘要想富,先修路",短短六字,用辭極妙,深思頗有道理,此策對社稷有大用!」

    李弘壁思索了片刻,認真想了想,還是開口道:「陛下,娘娘,道路這東西,其實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修建的時候是需要投入極大成本的,而且投入的成本很難收回獲益,因為它消耗的是國本。」

    就連後世的高速路都不一定能夠回本,甚至是常年都在虧損,更別提現在的大明王朝了。

    所以有些醜話還是要說在前頭,李弘壁相信以永樂大帝的英明神武,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修路這種事情,不僅投入大,工期也很漫長,陛下恕臣直言,一代或兩代帝王,也許都很難將大明全境州縣的道路修好,若後麵的帝王覺得費而不惠,或許便是人亡政息,直接半途而廢了。」

    這句話說得略顯誅心或者不敬。

    但事實就是如此。

    永樂皇帝的很多政策,朱高熾甫一上位便直接給廢除了,比如鄭和下西洋等等,說是「人亡政息」再貼切不過。

    「但是,如果有朝一日,大明各地州縣都修成了水泥路,以帝都北京或者南京為中心,如蛛網般向四麵八方擴散出去,這些道路便是強國富國的動脈,天災也好,人禍也好,隻要道路不斷,沒有過不去的坎。」

    「商賈們的貨物流通愈發快捷,軍隊的行動愈發迅速,各地州縣的任何風吹草動也能更快傳到京師,更有利於中央朝廷對地方官府的徹底掌控。」

    朱棣和徐皇後眼睛越來越亮,不時深吸口氣,顯然這對天家夫妻此時內心很不平靜。

    不過李弘壁方才所說的那些,卻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這是一項漫長且浩大的社稷工程,即便英明如永樂大帝,此刻也不由有些猶豫遲疑。

    原因無他,大明現在進行的大工程確實很多。

    其一就是疏浚大運河,此事涉及到日後遷都,所以不容片刻懈怠。

    其二則是營建北京帝都,既然朱棣準備將朝廷遷過去,那北京這邊自然就要修建一所全新的都城,朱棣已經命工部開始著手準備了。

    其三還有修建帝陵,這也是一項大工程,皇帝即位之後都會讓人遴選風水寶地給自己修陵墓,正因為耗時耗力所以才會一即位就著手動工,可想而知這工程量了。

    再加上不久之後鄭和就要率領船隊出海,這無疑又是一筆巨大的財政開支!

    因此,別看帖木兒國剛剛送來了五千萬兩銀子,可是永樂朝廷要用錢的地方簡直太多了,這五千萬兩恐怕真不一定夠花啊!

    而且據朱棣所知,驛站經費與郵傳經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光永樂二年這一年,全國驛站所耗銀錢高達三百一十三萬餘兩。

    每個驛站的經費一般是按驛站的大小、人員和車馬的多少來供給的,用於驛站物資的補充、驛站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維護、以及驛夫酬勞的支付等。

    尤其是某些達官顯貴住宿驛站,還必須要吃好的喝好的,那就更是增加了驛站的開支。

    驛站名義上隸屬於六部中的兵部,實際上它的經費主要來源於民間征收的賦役,也就是說地方官府負責當地的驛站費用。

    如此一來,為了維持驛站的正常運轉,地方官員們就不得不多方籌措銀錢,如巧立名目增加稅收,或是直接拖欠驛站的經費不給。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方便以後閱讀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642章 修路的難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642章 修路的難題並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