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下定決心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賊大膽 本章:第二百九十三章下定決心

    朝庭為了安撫這些山民,格外重視此次的招安。先是降旨撤了宋光鬥的職,可憐宋光鬥臨致仕前晚節不保,不過他還是得叩謝主隆恩,至於其他稅吏,當時主事的吳仁義直接充軍,整個興化官場發生了一場大地震。

    招安的使臣帶著聖旨來興化,整個隊伍儀仗規格相當的高,還有禦酒之類的賞賜。梁川看到這個場麵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這種風氣要是蔓延開了,以後哪個老百姓不爽就造反,反正造反之後可以被招安,這個買賣不會虧。

    朝庭幾位大員分析了這次興化林氏兄弟叛亂以後,總結了幾點,一個是興化地處閩中,正好介於福州與泉州府之間,兩地若要實行有效管轄都是鞭長莫及。況且泉州福州均是要地,不容有失,本地的兵力即要鎮守本州,如果興化這個地方亂事再起,不僅各種物資轉運不便,泉州與福州一分為二,可能自身難保反而有失。

    為此,朝庭商議之後,便打算將興化撤出來,將福州以南,泉州西北的大片山地分離出來,建立興化軍,謝置軍級行政機構,設置知軍事一員,兼知縣事,再設通判軍事判官各一名,左助軍務政務,其他一應巡檢都監,捕快一應俱全,規格相當於是泉州府平級,不過因為興化人口相對較少,經濟較弱,隻算得是下軍。

    至於林居林裔兩兄弟,被朝庭封為端州司戶參軍,也算是謀個一官半職,比在山中打獵強得許多少,就是要調離興化軍。朝庭雖是招安,可是畢竟怕再起事端,讓他們龍離大海就再也翻不起什風浪,要想在本地為官,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至此興化叛亂終於拉上了帷幕,梁川不關心這件事怎收場的,他關心一個人,就是那個瘸腿的大蜚山頭子,這廝就像噩夢一樣陰魂不散,山民們被招安,這個人卻消失不見,梁川還托何保正去問泥胡等山民,他們也表示,原來經常能見到這位軍師的,後來怎突然憑空消失了一樣,估計是看到山民將即失敗,偷偷跑了罷。

    似乎這件事過後,整個興化突然就安靜了下來。新來的知軍大力勸導農桑,也極為重視教育,對於山民不僅帶來了朝庭優渥的減免稅賦的政策,山民墾荒後十年內不必納稅,而且這田地就是山民自己的了。

    自從有戰亂之後,途經興化還有鳳山的商賈少了近七成,葉小釵雖然又到萬達店幫襯著打點生意,但是店的生意一落千丈,往日每天都能賣個幾百文錢,現在一天見不到一人進店張望。

    倒是趙小品的生意又逐漸地起色,災害過去了,連兵亂也平息了,人心思定,最關心的還是一口吃食,這口灶就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趙小品在山上立了一大功之後,拚著自己的生命危險把重要的情報傳遞出來,在梁川眼已經不再是那個偷魚的小賊,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

    地的莊稼因為先前的台風損失殆盡,不少人連粒米也沒有收起來,現在他們忙著翻地,今年不成了,那就等著明年,明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城鄭記米行的米價已經趨於平穩,但是那一倉庫的米就讓鄭記賺得盆滿缽溢,鄭

    祖亮出行西北一年,至今音訊全無,倘若他看到石頭做成的這一票生意,興許會驚得下巴掉地上。

    梁川猜測鄭祖亮在西北可能是碰到麻煩了,做生意可以杳無音訊?西北自仁宗朝以後可是慢慢地越來越不安份,李元昊上台後更是跋扈,直接自立為王。黨項人不會做生意,更不講什生意規則,他們實行的全民軍事計劃經濟,一切都以服務軍事為優先,在西北做營生運氣不好在西北把自己賠進去都是正常的事。

    梁川又恢複了往日的習慣,每天偶爾釣釣魚,去溪麵撈點河蝦河蟹肥美的秋魚,架起一個竹簽架子,剝鱗去髒用刀子劃開口子,就單單往麵撒些粗鹽。肥美的河鮮本身就有很多魚油,炙烤之下滋滋地冒著油泡。

    秋天的天空格外的澄淨,湛藍的天空飄著淡淡的白雲,絲絲的涼風帶來著微微的秋意,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更是勤勞的季節,勤勞的漢子已經在為來年而做準備了。

    梁川逛了一圈茶園,茶苗長勢喜人,碧油油的茶葉日益茂密,何三叔臉上還是掛著招牌的笑臉,扛著鋤頭巡視著自己的領地,腰懸著一口酒葫蘆,梁川過去找三叔蹭了一口酒,塞子一拔,滿滿的糧食醇香。

    何三叔半輩子沒討上媳婦,就一頭老牛陪著他,農家人老了連地都種不了的時候是日子最難熬的時候,碰上子弟傍身的還好,要是子女不孝往往都是饑寒交迫而死,可謂晚景淒涼。現在何麓整個村的人都誇讚梁川宅心仁厚,給了何三叔一條活路,每天還能喝一兩燒酒。豈止是他何三叔,幾個村子的人不都是靠著梁川才活了下來,有一門營生維係,看看赤河的冤鬼,現在可能都全投胎完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蕩宋》,方便以後閱讀蕩宋第二百九十三章下定決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蕩宋第二百九十三章下定決心並對蕩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