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朝昌不忿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賊大膽 本章:第七百六十二章朝昌不忿

    天下的百姓除了極少部分心懷不軌的野心家,他們渴望在亂世之中攫取更大的利益。大部分忠厚淳樸的老百姓但凡有三升小米飽腹,就會對官家天子感恩戴德,老實地交出一升小米作為皇糧地稅,然後教育好子子孫孫繼續為官家作一輩子良子。

    不出意外的話所有人都會是這樣渡過一輩子。

    這樣的日子苦嗎?不苦!這樣的日子已是比五代被舂成人肉包子的吃人年代強上萬倍,吃飽了肚子還可以去集市上轉轉,可以看看熱鬧,乖乖聽話的話官府也不會多來生事,現在契丹人消停了幾十年,連西賊也鎮壓了下去,接下來不消說,至少又有幾十年的太平日子,家家戶戶不用出丁打仗死人,誰不高興!

    與西夏和談民間的民意高興嗎?自然是高興,跟誰打仗,無論是打贏還是打輸,不變的就是納的稅賦,變的就是他們的家中可能又要少一個男丁,甚至是好幾個男丁!贏了這場王師之戰又如何?他們的丈夫與兒子再也不能回來,苦難的日子才真正開始。

    好水川之戰之後,陝北諸州幾乎是家家戶戶掛白,誰家沒有好男兒為國捐軀,哭完了還要繼續把孩子男人送到前線送死!大官人滕子京給陣亡的英魂招靈,還讓貶官到了南方,天底下竟有這樣的道理。

    包拯西北走的這一趟,他看到的不是夾道歡迎老百姓簞食壺漿,他看到的家破人亡妻離子逃,原來富庶的西北隻有瘡夷,隻有苦難。荒涼的土地有些開始複耕,拖犁的是女人老人與小孩,竟沒有一個男人的影子,有,他們全在那地抔黃土埋著。。

    老百姓看到他們使團的眼神充滿了仇恨與恐懼。朝廷的威嚴與體麵是建立在他們的劫難與不複當中,當一群又一群死了丈夫沒了兒子的孤母寡婦衝撞到使團跟前,攔住包拯的行駕痛陳道,大人啊,不能再打啦,再打西北的好兒郎就全都死光啦!

    那一刻包拯的心真正地被觸動,如果他是一個鐵石心腸的政客,那他才不管這多,他要的是名利雙收,但是他接觸到的是梁川是血淋淋的生活這一層麵的東西,他還沒有被政治這邪惡的東西汙染,他的良知還在,這一刻他真的明白這仗真的不能打了!

    和談勝利了,不過大宋還是要付出一點代價,按梁川的算法,大宋花一點小錢比之花的巨額軍費來說,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錢。看似大宋吃虧,可是這換來的數十年的和平發展空間,還有老百姓的民心!

    如他所願,他如果這趟帶來的是繼續戰爭的消息,可能都沒辦法平安返回汴京,老百姓半途就會宰了他這個戰爭狂熱份子。他帶來的是和平的消息,終於不用再死人了,老百姓堵住了他拉歸途,給他送食送漿,盛讚他是一個真正體恤百姓的好官!

    那一刻他突然有一點糊塗,為什明明有一種把大宋的顏麵給丟了的錯覺,老百姓卻是這支持,回來以後一定要好好向梁三哥請教一下,他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一定有不一樣的見解!

    勝利的消息傳到汴京城,狂妄而自大的西賊終於俯首,大宋百姓狠是揚眉吐氣!北麵打服了契丹人,西麵打服了黨項人,又有太平日子可以過了!

    北宋人的潛意識跟梁川這種現代人不一

    樣,燕雲十六州的領土不是在北宋人手中丟的,而且燕雲十六州的宋人視遼國為正統,他們的日子也過得不比宋境的漢人差(他們可能地位不高,但是要交的稅是真的比漢人少),所以他們心之所向是契丹,這樣的差異之下,大宋不會把這兩片土地當成自己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是不同的政權,隻要他們聽話就行。

    當然這種思維是現代所不可容忍的,分明是搞夏獨遼獨,和談個屁,滅了你們兩個烏龜王八蛋。

    老百姓爭相歡迎榮歸的使團,人們都為了給包拯喝彩,一睹包拯的風彩,就趙禎也親出宣德門,禮部擺出大陣仗,天子在禦街的盡頭等候包拯歸來。

    包拯上一次享受這種風光無限的感覺還是代理了三天開封府尹的時候,不過那時候官家長什樣沒見過,這次是真的風光不二,乖著轎子到了宣德門,遠遠地落轎,急步走到趙禎跟前,俯首便拜了下去。

    “罪臣包拯有負皇恩,特來請罪!”

    趙禎心中喜不自勝,他爹跟契丹人簽了個澶淵之盟,他自己跟黨項人簽個和約也不算丟人,畢竟先例擺在那。高興的是他終於可以繼續做他的太平天子,天下又恢複到了和平的景象,這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愛卿快快平身,卿此去勞苦功高,揚我大宋天朝國威,宣李氏之罪愆,一舉平定西北數十年之亂局,實是我大宋千載之功臣,何罪之有!”

    包拯慚愧不已,大宋朝勝之不武,哪有人打贏了仗還要給輸的一方的道理,不過趙禎自己都說是功不是過,他還能再辯駁什?

    “臣惶恐。”

    “此去西北數月,舟車多有勞頓加之西北苦寒,卿的身體可吃得消!”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蕩宋》,方便以後閱讀蕩宋第七百六十二章朝昌不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蕩宋第七百六十二章朝昌不忿並對蕩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