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大理最寧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賊大膽 本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大理最寧

    白保正不僅給梁川介紹了他的老朋友,指明了前往最寧府的方向,還告訴梁川,買鹽的話要去最寧府,那有從貴州還有蜀中來的品質最上乘的井鹽,偶爾也有西夏運過來的青鹽。

    梁川這就有些犯難了。

    有西夏的鹽那是最好,但是並不是他所需要的,如果沒有粗鹽進貨的話,他便沒有原材料對手中的鹽進行提純。

    可能老保正自己會以為,但凡是走私細鹽的人,都會中意那些上好的鹽,因為他們的利潤會更可觀。

    但是梁川偏不是這樣的人,他是鑽市場空子的技術投機分子!他所需要的,不是細鹽,而是粗鹽!

    一開始他初到大理,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當地的這些白族人吃的鹽也不好,一看到這個景象他便放心了,鹽不好,他的細鹽才有市場和銷路。

    但,他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沒看到販鹽的場所。

    打聽之下他才知道,原來人家大理國對鹽不禁榷!這是鹽販子的天堂!

    鹽雖然不屬於國家限價的範疇,但是,鹽一樣隻控製在少部人手中,隻有外地來的鹽,大理朝廷會管,偷賣的人處以重刑!

    這一點梁川倒是相當的意外。

    鹽課乃是國之重器,是朝廷控製老百姓的重要手段,這朝廷竟然不想管理,放任大理民間老百姓自理?

    轉念一想,這大理國姓段的能放著皇帝不當,跑到廟當和尚,這花花世界都不要了,他哪還有心思去管什鹽不鹽的?想到這一點,他們會幹出什事,梁川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不過大理這幫人還是留了一點心眼,他們不敢讓西夏和大宋的鹽大舉進入本國,就因為他們的鹽產量比國內的要好上許多,一旦走私成風,那國內的鹽業就會受破到破壞性的衝擊,鹽業這行當一旦完了,跟糧食一樣,等於命脈握在別人手,離亡國就不遠了。

    亡不亡國與我何幹,再不開幹,鍋都要揭不開了,現在吃飯的嘴可不是以前的兩張,一下子多了好幾張,而且都是能吃的,梁川自己輕嘲了一聲,4看著遠方,他們走了兩天的路,終於要趕到最寧鎮。

    路上一個稱謂被人給糾正。

    中間還有一個應該是怒族的小村子,他們為梁川再指了一下方向。

    最寧梁川自己一直叫府,按行政應該叫鎮,這地方的麵積實在太小。

    大理立國之初,把國土分成了八府四郡四鎮三十六蠻部,最寧鎮就在東南南。從行政上來區劃,最寧鎮應該是屬於秀山郡,善闡府。

    段家上台以後,為了防備四麵的壓力,在轄境四麵設置了四個軍鎮,最寧鎮就是防備東麵的大宋朝。

    大宋朝還有什好防備的?

    當年太祖一斧子劃拉了一條大渡河,就斷了漢家人南下的念想,主動主棄這廣大一片領土,當年軍力最是強盛的時候不要,現在他們還會想著再拿回去?

    大唐最鼎盛之時,安史之亂前唐天寶年間,玄宗派了二十萬大軍來討伐南詔,最後留下二十萬具屍骨,雲南人在大理立了一塊碑“大唐天寶戰士塚”成為唐王朝三百年抹不掉的恥辱。

    這一場讓世人知道,不是唐軍不行,而是這片土地會吃人。。

    這有世上最險的地形,也有最剽悍的民風。

    如今大宋的軍力更不如太祖立國之初,要打下大理如同癡人說夢!

    兩國就如同有一種默契,你不打我,我也不雲招惹你,互相保持和平,所以在最寧鎮,這的軍力其實是八府之中相對較一般的!

    要想其他的對手有誰,北麵有西夏黨項人,虎狼也,西麵有吐蕃人,這些更是一度把唐王朝蹂躪過的狠角色,南麵呢,這幾年相當不安份的南越人,都不是省油的燈。

    大理夾在四方當中,老大又活得相當的佛係,還能存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

    最寧鎮駐紮著一部分人,這並不是大理國的精銳。

    最寧沒有成為戰爭的前線,卻成為大理國經濟最好的地方之一。駐紮的部隊給了這最大的和平,沒有匪亂與山賊,老百姓能享受最大程度的安寧,與大宋接壤又讓這有最便利的交通,可以最大效率地與大宋進行商業貿易!

    一到最寧梁川就感受到了,這個民族大熔爐的和諧!

    各款式的民族服飾幾乎在這都能找得到,不乏還有廣南的儂人與侗人!

    最寧鎮建起了不高不矮的城牆,這是當年為了抵禦唐軍與吐蕃人而建的防事,可是已經百多年沒有派上用場,上麵長滿了厚厚的青苔。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蕩宋》,方便以後閱讀蕩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大理最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蕩宋第一千零七十八章大理最寧並對蕩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