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爪牙
數日後,邵勳已經來到了絳邑西境,乘船北上。
二月下旬的汾河水勢不大,但兩岸的風景十分優美。
春播已經結束,但農人們仿佛有忙不完的事情一般,根本閑不下來。
有人見不得田間滋長的雜草,時不時下到田間地頭鋤草,防止其爭搶養分。
有人坐在庭院中,仔細修理著鐮刀鋤頭連等農具。
翻車旁圍了一堆人。似乎出了什問題,無法正常運行,必須盡快修理。
婦人仔細檢查著桑樹,看看有沒有發芽。
樹左一株右一棵,分散在各處,很少有人舍得種在農田,全部看完一遍也挺費勁的。
老人小孩將家的羊趕了出來,到青草地上放牧。
孩童們嬉笑玩鬧過後,又撿拾起了枯枝敗葉。老人則聚在一起,討論什時候種麻。
桑麻桑麻,除了桑還有麻,後者卻是要種在田的,選個好農時非常重要。
「嘿嘿」纖夫低沉有力的聲音在汾水兩岸響起,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平緩的汾水河麵上,一連十餘艘船隻溯流而上,
當先數艘船上,滿是挎刀持弓的武人,正中一艘甲板上則站著大群官員,簇擁著當中一名穿著藍色錦袍的壯漢。
壯漢膚色微黑,身高臂長,遙指著兩岸的村落農田,不斷說著什。
朱紫官員們時而附和,時而大笑,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
沒過多久,遠處又傳來了馬蹄聲。
一隊隊輕騎穿村過鄉,遠遠跟著這支船隊,四下搜尋著可疑之人。
農人們都收回了目光。
如果是其他地方,很多人可能還弄不清楚發生了什事,但在平陽,他們可太清楚了。
年歲稍長的人都知道當年有個人叫劉聰,動不動跑到汾水邊看捕魚,一待就是好幾天,有時長達月餘,此處捕了去下一處,隻要「口」好,他就屁顛顛地跑過去,下大雨都不回家。
中間那艘船上所載之人,必是大梁天子無疑。不信看那儀仗,和當年的劉聰差不多。
這種事就別看熱鬧了,免得被巡騎當做刺客抓起來,理都沒地方說。
不過不看熱鬧,不代表不會說幾句閑話,尤其是在自己家。
有白發老人說起了當年劉淵劉聰時代的舊事,言語間頗多懷念,甚至指著家某些上了年頭的擺設,說若不是搶了這些回來,這個家還是空空蕩蕩呢。
此言一出,附和的人不少。
劉漢軍隊說是匈奴,其實更多是漢兵,隻不過為匈奴效力罷了。他們數次深入並州河南,確實搶了很多東西,改善了家中的生活。
但年輕一輩就沒那多懷念了。
他們出生的時候,劉聰都快死了,甚至已經死了,劉粲後來也很快跑到長安立國,與他們何幹?
與其那般,不如想著如何為今上效力,博取富貴。終日種田,累也累死了!
思慮之間,目光不由自主地跟著船隊遊移,最終隻能暗歎一口氣,天下安定,怕是沒那個機會了。
******
二月最後一天,平陽城外馬蹄陣陣,歡呼聲如山呼海嘯。
曾易帶著本幢隊主以上軍官,緊緊跟在邵勳身後,來到了他所居住的村落。
天子就是好,一來平陽,首先接見的不是官吏,不是豪族,而是他們這些黃頭軍第一營的將士。
一個人兩匹絹,按冊發給,被他召見的可能還有加賞。這般好事,遇到一次都是賺的,何況不止一次!
「這便是你家了?」邵勳立在一座新蓋的三進院舍前,笑吟吟地問道。
「確是臣家,陛下請入內。」曾易上前一步,恭聲道。
「不急。」邵勳擺了擺手,繞著院牆轉了起來。
這是一道土壞築成的矮牆,方方正正,將整個院落圍了起來。
牆外栽了一些植物,邵勳蹲下身去,仔細看了看,道:「紫蘇?」
「陛下好眼力。」曾易佩服道:「繞牆栽了一些,拿來榨油。」
「以前沒栽?」邵勳問道。
「往日都是麻田收獲後,榨一些麻油。」
邵勳又向東走,轉到拐角處後,看到了一整排桑樹,粗粗數了數,大概七八株的樣子。如果是種在田,差不多要一整畝上好的農田才夠栽種,而今隻不過是利用零碎土地。
樹下還栽了豆子蔥韭之物,利用率是相當高了。
靠牆堆放著許多木柴枯枝,甚至還有一小堆黑乎乎的石炭。
邵勳頗感興趣地走了過去,問道:「石炭何來?」
「自晉陽水運而來。」
「汾水全通了?」
「聽說中途要轉一段陸運,故炭價不低,無人願買。臣上次買了一堆後,便再未見過那個賣炭商賈。」
「可惜了。」邵勳歎道。
一邊歎,又一邊向後走。
曾家宅院後方又是一片樹林,長滿了高大筆直的泡桐樹。
邵勳看得稀奇,道:「此樹何來?」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