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兵團人來說,這樣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出乎意料。北麵靠近沙漠這一線,每年的冰雹雖然不算多,但總是會有的。
各連隊都有防雹高射炮,後來會發展為防雹火箭。
但總有防不住的時候。
反倒是四隊這,幾年十幾年難得看到一回冰雹。
四隊,三隊,二隊,一隊……從東向西字字排列,算是一個得天獨厚的位置——至少這一片都沒被冰雹打過。
當然,也會有不好的事情,就是南麵下雨,這可能就隻有少少的雨點子。也可能是因為南北兩邊都有水庫、湖的影響,原因眾多。
種棉花自然是沒問題,天上不下雨,那就澆水。
八月下旬,棉花即將進入收獲的季節,李強他們也準備上學了。
明明昊昊終於結束了在四隊的狂歡,回到了縣的大院子。
顧曉霞看著曬得跟黑炭頭一樣的兒子,皺著眉頭給兩個孩子洗澡。
“咦?他爸,你看明明昊昊是不是長高了?”顧曉霞正給孩子洗澡的時候,突然抬頭問李龍。
其實兩個孩子是想自己洗的,他們說在四隊的時候經常自己洗,不過顧曉霞不樂意,因為看著兩個孩子的脖子,都黑得跟車輪胎一樣。
“就是長高了。”李龍掃了一眼說道,“得有一米一了吧?這才多大——強強上二年級的時候還沒他們高哩。”
兩個孩子營養充足,個子竄得很快。
不僅比同齡孩子高,而且還比大兩三歲的孩子高,一般人看到他們倆,絕對不會想到是才四五歲的孩子。
兩個孩子也特別的聰明,說話做事都不像那小,這時候大多數四五歲的孩子還啥也不知道就隻顧著吃呢。
“這以後不得長到一米八的大個子?”顧曉霞開心了,笑著說道。
李龍現在一米八八,有幾年不長了。想來兩個孩子從小就不缺營養,長到一米八應該沒問題。
“差不多吧。”李龍在院子擦著那台邊三輪摩托車。他院子這幾台車隔段時間都要開出去轉一轉。顧曉霞不開新的伏爾加,那他就時不時的開一下。
他開的這台伏爾加是豪華型的,比李向前那台還要好看一些,比普通的伏爾加看著檔次就不一樣。現在收購站車棚還餘下兩台伏爾加,那伏爾加看著就跟桑塔納有點像,方方楞楞的。
不過不管怎說,總比拉達和吉普車要強。
擦好車之後,李龍過去把大門打開,要出去溜一圈兒。他現在感覺有點後悔,整這多車幹嘛?
光遛這個車子就要花不少的時間。
不過眼下邊三輪,而且進口的,在瑪縣也算是獨一份兒。
現在縣買摩托車的已經有了。畢竟嘉陵摩托並不貴,特別是無極變速的那款小的,據說兩三千塊錢就能拿下。
李龍知道再過幾年,這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更偏遠的地區要過幾年才會普及,但那是真的普及,就連放牛放羊都用摩托車。
比騎馬快,而且還“聽話”嘛。
“爸,我也想騎!”在大盆洗澡的明明衝李龍喊著。
“乖乖洗澡,呆會兒帶你們坐車。這摩托車風大,不好帶你們。”
孩子畢竟還小,李龍不敢帶著他們坐摩托車,畢竟後麵沒安全帶,沒抓緊掉下去就麻煩。
開著汽車就沒這樣的麻煩,兩個孩子雖然喜歡趴在車窗那往外看,但李龍的話他們記著,頭和手不往外伸。
李龍在縣遛了一圈之後,就把摩托車開到了收購站。
正在收購站那排隊的幾個熟人立刻和李龍打起了招呼,並且目光熱切的看著這輛軍綠色的摩托車。
雖然國內也有偏三輪,早些年這些人也見過,但都是長江750那種,哪見過這種啊。
這摩托車樣子看著很酷,很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李龍也沒在意,把摩托車停在前院——這時候算收購站的淡季,所以前院排隊的人不多,七八個吧。
任這些人圍觀摩托車,李龍進屋子和老爹打個招呼,然後看了看今天的收購情況。
最近蘑菇幹已經收差不多了,接下來收的主要是藥材,有人已經在山上挖起黨參,雖然不是很飽滿,但也能用。
再就是黃甘草之類的。
沒辦法,瑪縣的特產,或者說天山北坡經濟帶,這些縣市的主要物產就是這些。一到秋天,沒了貝母、蘑菇幹,少了皮子,容易收到的也就隻剩下皮子了。
對了,還有玉石。今天收到了五塊玉石,都是碧玉。
“這東西我拿不準,按你說的,以公斤論價。”老爹李青俠說,“有黑點的,色不太好有裂的,差不多就是一公斤十塊二十塊,要是沒裂有黑點的就三十,更好點兒的,那就上五十塊錢一公斤。”
現在瑪河碧玉也就是在行家眼有印象,對於普通人來說並沒有什印象。
所以有人在瑪河或者南山撿到玉石,更大的幾率是找不到出售的門路,可能會放在家放著,有些人就會找到收購站來試一試。
先前李青俠問李龍收不收,李龍想了想,那就收吧。
他知道瑪河碧玉真正火起來怎也得到下個世紀的一零年前後了,在那之前,普通人撿到玉石想要變現還是挺難的。
畢竟這時候玩石頭的圈子還非常的小眾。
李龍掃了一眼堆放在角落的那些玉石,品質一般吧,不過不管怎說,總是不會虧的。
接下來幾天,他天天換車轉一圈,把車磨合一下,免得真要用起來,開不動了。
當然最熟練的還是那輛老的212吉普車,開了好幾年,伸手就知道檔位,車況也是極熟悉的。
九月初,學生開學,縣城一下子安靜了不少。
原本李強他們說是要去兵團拾棉花的,不知道為什突然就停了。李強倒是有些惋惜,他還打算繼續去鍛煉一下子呢。
四隊的棉花也即將進入收獲季節。有些受了蟲災、旱過的棉花桃子已經開了。
地那些補種的西瓜、甜瓜什的也結了,李俊海他們時不時的就會弄回來幾個瓜,有時候順便還能帶回來一個偷瓜吃的刺蝟。
“還見過一回狐子,也不知道是吃瓜還是去抓吃瓜的刺蝟還是老鼠,就是跑得太快了,抓不著。”李俊海對李龍說,“這地方野東西真多。”
“那你也不看看這地方多大,人少荒地多,野東西有活的空間,自然就多了。”
把自己家的車全都過了一遍,開完後還送去運輸公司,花錢做了大保養之後,李龍就開著吉普車進了山。
他帶上了槍。
貝母季結束,黑虎掌菌的季節也過去了,現在山的人少了。
所以野牲口們就開始出沒了,所以李龍帶著槍,打算如果碰到了,弄點野味兒嚐嚐也挺好。
他先去了哈木的冬窩子。
冬窩子邊上堆了大垛的草捆子,但沒人。
李龍知道人應該是去更麵的冬窩子幹活去了。
他便開著越野車一路順著原來修好的路上去,看到哈木他們在別克家的冬窩子跟前在把已經曬幹打捆的草往回拉。
看到李龍的車子過來,哈木他們愣了一下。
有點不習慣——主要是這一段時間,或者說這一年以來,李龍大部分時間開的都是嘎斯六九車,這車比較能裝,越野性能也好,加上本身李龍開的那台就是準新車。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