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章 淺談書法(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李叔同 本章:正文卷 第2章 淺談書法(2)

    此時的隸書,已是發展成熟的隸書,為隸書的典型時期。一般所謂“隸書”,多指這一時期的隸書。已完全擺脫篆書筆意而成全新之書體,其主要特色為“波磔披拂,形意翩翩”;用筆“藏鋒逆入”“逆入平出”或“翹首舉尾,直刺邪掣”,多為“蠶頭鳳尾”勢;筆畫有粗有細,輕重相應;字形亦由長方而成方扁。

    隸書,以漢隸為主體;漢隸,則以後漢時的隸書為準則。在後漢隸書中,有名的碑刻很多,如《斐岑紀功碑》《西峽頌》《夏承碑》《張遷碑》《子遊殘碑》《鮮於璜碑》《禮器碑》《曹全碑》《熹平石經》《史晨碑》《石門頌》《楊淮表記》《蒼頡廟碑題銘》等,這些碑刻風格不同、筆法互異,按其筆法大致可分“方筆”“圓筆”兩大類;但按其風格、神韻,則可分為五大流派:

    ①如《乙瑛碑》《史晨前後碑》《禮器碑入》《華山廟碑》等屬“圓潤瘦勁、端整精密”的一派,以“法度謹嚴、筆意飛動”見稱,乃隸法之正宗。

    ②如《曹全碑》《孔宙碑》《孔彪碑》等屬“秀麗工整、圓靜多姿”的一派,是漢隸中之精品。

    ③如《張遷碑》《鮮於璜碑》《西狹頌》《衡方碑》等屬於“方整寬厚、峻宕雄強”的一派,為隸書中之佳作。

    ④如《石門頌入》《楊淮表記》《封龍山頌》《開通褒斜道石刻》等,屬“風神縱逸、氣勢奔放”的一派,亦難得之石刻。以上各碑,除《封龍山頌》外皆為摩崖石刻;而花崗石石質堅硬,顆粒較大,雖無法刻得秀麗嚴謹、粗細有形,然而恰能體現隸書“飄逸奔放”的風格。

    ⑤又如《鬱閣頌》《夏承碑》《君子殘石》等屬“意態奇古、氣度寬闊”的一派,亦是難得一見的書法作品,多為書法家所愛。

    3.楷書

    楷書,即楷體書法,是從漢末、魏晉時起直至近代廣泛流行的書體,是我國第三大書體。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楷有“楷模”“法度”“標式”等義,最初用以稱呼書體。晉代衛《書勢》雲:“上穀王次仲,始作楷法。”所說“楷法”為“八分楷法”,即間乎隸、楷之間的“八分”書體;近世所謂的“楷書”,非指“八分楷法”,乃指脫盡隸筆、隸意的正書楷體,故楷體又稱“正書”。從形成的角度講,鍾繇所寫的楷字即是“正書”,雖他的字尚有隸書的筆意在,但說楷書起自漢末也是可以的。

    楷書之特征有三:其一,筆畫端正,結體整齊,工妙在點、畫,神韻體現於結體——楷字多平正齊整、端莊大方、結構嚴緊,正如宋代蘇軾所說:“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故楷書“嚴整而不失飄揚、犀利剛勁而似飛動”。其二,筆畫有規律可求——如“永字八法”即是習楷之範例,故有規律可尋,即一切楷書的筆畫皆可納於“八法”之中。其三,起止三折筆——“運筆在中鋒”是楷書的典型筆法,運筆中鋒,則字多遒潤。

    楷書的體勢和風格流派較多,然就其基本規格而言大同小異。其小異可分為三:一是肥、瘦之分,肥厚者如顏體,瘦挺者如柳體;尚有極瘦者,如瘦金書。二有長、方之別,正方者如褚體,長方者如歐體。三是樸、媚之異,淳樸者如虞體,撫媚者如趙體。

    楷書的著名流派,多出現在魏、晉、唐、宋之間,後分為南、北兩大體係。

    南係楷書的著名流派,首推鍾、王,此為魏晉時期楷書開宗立派之主要代表。鍾即鍾繇,王指二王:“大王”王羲之,“小王”王獻之。鍾、王的楷書,秀麗挺拔,備盡法度。鍾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都是他們的著名墨跡。鍾、王之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相繼於後;其次,又有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等書法家橫空出世,這些書法大家多有自創、終成一家風格。後世所說的“歐體”“顏體”“柳體”即是指他們的楷書風格而言。

    北係楷書的著名流派源自魏時的碑帖。魏碑,乃是界乎隸、楷之間的一個流派,亦是重要的楷書體係,是書法中珍貴之寶藏。最早以索靖為代表,而後方形成“北係”書法體係。北係楷書的書法遺跡主要是石刻碑銘,且多沒有記載書寫者姓名,因此北係楷書不是依書法家的風格而定,而是以碑帖名稱來區分流派,傳世碑帖中,最為有名者有《穀朗碑)《鄭文公碑》(魏)、《張猛龍碑》(魏)、《龍門造像諸品》(魏)等。另,除魏碑外,尚有少量晉碑及南朝宋、梁時碑,如《爨寶子碑》(東晉)、《爨龍顏碑》(南朝宋時)、《瘞鶴銘》(南朝梁時)、《石門銘》(魏)、《張玄墓誌》(魏)。至清代時,有書家阮元首倡碑學,包世臣繼之,近人康有為接踵而起,大興“尊碑卑唐”之風,故而使碑學大盛。

    (1)歐體

    為歐陽詢所創,其字正書結構,“易方為長,以就姿媚”“四麵停勻、八方平正”“書如淩雲台,輕重分毫無負”“筆備眾美,翰墨灑落”,此即史書所說歐體之風格,歐體著名碑帖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碑》《化度寺碑》。

    (2)虞體

    為虞世南所創,其字偏長,略同於歐體,字形工整齊備、不傾不倚,法遵“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嚴謹灑脫,如《孔於廟堂碑》。

    (3)褚體

    為褚遂良所創,其書豐潤勁煉、清遠古雅,用筆方、圓兼容,間含隸意;結體婉暢,用筆多變、中側兼收、順逆並用,其書對後世影響極大。著名碑帖有《孟法師碑》《大字陰符經》《雁塔聖教序》等。

    (4)薛體

    為薛稷所創,其書得歐、虞、褚、陸之遺風;其師承血脈近於褚遂良。此人用筆纖瘦有力,結字疏通流暢。著名碑帖有《封中嶽碑》《鄭敞碑》《遝冥君銘》等。

    (5)顏體

    為顏真卿所創,其字探源篆隸,楷法謹嚴,放而不流,拘而不拙,結字方圓,筆法肥勁,如《多寶塔》《東方畫讚》《勤禮碑》《麻姑仙壇記》《顏氏家廟碑》。

    (6)柳體

    法出顏真卿,後獨創一格、自成一家,其字意瘦挺,體勢骨力遒勁、爽利挺秀。著名的碑帖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尤其是《神策碑》,可看出柳字顏字之間的關聯或淵源。

    (7)趙體

    為趙孟所創,世稱“趙體”。其字以“風流、和婉”著稱,其書風遒媚秀逸、和婉適中,結體嚴整、筆法圓熟;著名碑帖有《妙嚴寺記》《三門記》《妙法蓮花經》《信心銘》等。宋代楷書,首推蔡襄。蔡襄,宋代傑出書法家,“宋代四大家”之一。其書風格意取晉、唐,恪守法度,以神佳為度,講究古意,書雲“端勁高古,容德兼備”,為開啟宋代書派主流之代表。蔡襄之字師法蔡邕、崔紓,後崛然獨起。初學周越,其字變體出於顏真卿;年輕時,其字明勁有力,晚年則回歸淳樸恬淡、婉美妍媚;他的大字端莊沉著,小字則秀麗多姿。大楷作品有《洛陽橋記》《有美堂記》《晝錦堂記》等,小楷如《茶譜》《集古錄序)等。宋徽宗趙佶,正書筆勢勁逸,初學薛稷,後變其法度,獨創一格,自號為“瘦金書”,對後世楷書亦有較大影響。元代著名書家趙孟,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

    明代楷書較著名者有董其昌,他初學顏、虞,後改鍾、王,後終成一家。

    清代楷書名流有錢灃、何紹基,其楷法皆學顏真卿。錢灃之字,結體嚴整,氣勢雄偉;何紹基之字則體勢遒勁,氣勢流暢,此二人對清代楷法影響較大。

    以上為楷書之簡要脈絡。

    前文所談楷書碑帖,多以大楷、中楷為主;而小楷名帖則較少,主要有鍾繇的《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東方朔畫讚》《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鍾紹京《靈飛經》;趙孟的《道德經》;文征明的《醉翁亭記》《雪賦·月賦合冊》等。

    4.草書

    草書,即草體書法。草為“草創”“草槁”之意,章草和今草為草書的兩大主要流派,代表其發展之兩大階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弘一法師全集之文藝amp;#183;詩歌(04)》,方便以後閱讀弘一法師全集之文藝amp;#183;詩歌(04)正文卷 第2章 淺談書法(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弘一法師全集之文藝amp;#183;詩歌(04)正文卷 第2章 淺談書法(2)並對弘一法師全集之文藝amp;#183;詩歌(04)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