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等願真心投靠(公眾感言章,罪己詔,以及自我檢討)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震壓一切 本章: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等願真心投靠(公眾感言章,罪己詔,以及自我檢討)

    郭子儀是什情況呢。

    皇帝嘛,後期晚年,總要搞些蛾子。

    尤其是那些有建樹的帝王,更不得了。

    無論是漢武帝也好,明成祖也好,其實他們對外作戰取得了極大成功。

    但內部其實一片赤字,稍有不慎就有亡國,打仗是極其燒錢。

    我們的兩萬詩,一首都沒進課本,愛蓋章的老人也好,李三郎,李二也好。

    在位久,真的會折騰。

    人老了呀,精力,頭腦,以及各種都會下降,這是事實。

    玄宗但凡早死個些年,評價絕對直線飆升。

    絕對會出來,玄宗若在,天下那個敢反!我帝鎮壓一切,安祿山聽到我聖人的名字都要瑟瑟發抖,不寒而栗。

    後世還會感歎,若我聖人多活十年,地球都要打穿。

    若我聖人在,禦駕親征,天下盡皆土雞瓦狗,威震山河,地球都他打穿。

    什秦皇漢武,在我三郎聖人麵前,都是渣渣。

    如此種種。

    可惜,活太久了,導致了安史之亂。

    後麵更是瞎操作,明明幾個月能平的亂,愣是打了八年。

    這麵的原因,自然離我們李三郎的遙控操作少不了關係。

    最後呢是李光弼、郭子儀、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平定。

    可惜這些人,被老李殺了殺,搞的搞。

    堂堂一流名將,戰功赫赫,哪個不是身經百戰,結果被李、楊兩大豬隊友給玩殘了。

    總之郭子儀則是最大的功臣。

    郭子儀後麵也是戰戰兢兢,各種消除主上猜疑。

    這一點這展現出郭子儀充分的朝堂政治頭腦。

    有次兒子和兒媳升平公主吵架,一時情急之下說出:“我父親隻是不想當皇帝,如果想當隨時可以當。”

    升平公主告訴了唐代宗,但唐代宗沒有生氣,而是把公主送回了郭府。

    但郭子儀卻直接把兒子囚禁起來,並上朝請罪,但唐代宗說“兒女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當時郭子儀的身份明明沒必要那膽戰心驚,還特意把兒子給綁了。

    而且皇上也說沒有汾陽王,哪來的他的皇位。

    可以看出雖然郭子儀功高震主,但是不曾有過對不起主上的事。

    這也是唐代宗不猜疑他,甚至還跟他結為親家的原因。

    從這一點來看,這證明郭子儀的家庭教養,對於親人的教導,遠遠比霍光優秀。

    有時候自己簡樸容易,但想讓親人由奢入儉難。

    並且他層辭尚書令。

    唐代宗任命郭子為尚書令,郭子儀拒辭不受。

    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載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

    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現在叛賊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紀審查官員的時機,應從我開始。”

    代宗無奈,隻得應允,並將他辭謝的事跡交給史官,記入國史。

    所以,老郭是個極具智慧的人物。

    除此外,老郭還有種種事跡,都表現出他政治嗅覺,以及防備的心思。

    包括還與魚朝恩化敵為友,這是一個人格魅力很高的人物。

    郭子儀一生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實的七朝元老,大唐的中興之將,古之罕有。

    生前封王拜相,死後配享曆代帝王廟。

    曆史武將為數不多位高權重,還得以善終者。

    那問題來了,郭子儀那牛,怎沒上武廟?

    開什玩笑,武廟定的時候,人家還活的好好的。

    武廟是給過世者,老郭肯定是能上,但一群逝者,你這活人在這麵,多大的不敬呀

    遇到一個賢主,離間計謀自然不公而破,而起自己也要懂得自黑,以及收斂。

    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

    第二推恩令知名度也很高,武帝為了分化諸侯王的權利,原本是由世子繼承,變成每個兒子都能繼承。

    老大自然不高興,但其他兄弟高興呀,原本沒他們什事,結果也能分到一角蛋糕。

    其實這一點,小朱削藩就太急了,

    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而且做得相當過激,他先後削除五位親王的爵位,將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貶為庶人。

    要遷往遙遠的不毛之地,要當地圈禁,形同囚徒。

    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朱柏湘獻王柏,太祖第十二子。

    他這是往死逼,但凡柔和一點。

    都把叔叔們逼的不成了樣子,人家肯定不能等死呀,肯定要反。

    老朱家,他是順位,而且老朱餘威猶在,削藩也絕對不會反抗。

    好歹都也是你叔叔不是,人家也沒有不臣之心。

    而且朱標在世時,所有人都對他極其恭敬與敬重。

    朱標太子位,是有史以來最穩定的一人,沒有之一。

    不存在什各朝各代的鬩牆奪位。

    無論是老朱,還是朝中大臣,亦或者眾多兄弟,全都認他。

    老朱心態炸裂,就是因為英年早逝呀,那小朱肯定壓不住這些人,再加上心理的奔潰,無人子洲勸導,也聽不進去。

    於是各種案出來了,大臣死了一批又一批。

    朱標死後,小朱乃嫡位,順理成章,也無人敢反對呀。

    小朱上位後的操作真是看不懂。

    他這樣的行為,無疑將藩王和中央朝廷推向完全對立麵,沒有半點緩和的機會。

    這不是西漢,各地藩王對於朝廷的威脅,其實根本不大。

    而且大多數王爺其實也沒有那種鬼心思。

    削藩先找這五個較弱的下手,是小朱親自選擇的。

    那些王爺,誰也不是傻子,看到兄弟一個個倒下,誰不害怕?

    朱棣隻能在北平裝瘋苟活,

    老朱五月份去世,八月就把周王廢為庶人,次年四月,逼死湘王,廢齊王代王,對自己的親叔叔如此之狠,漢景帝都要汗顏。

    所以積極整軍備戰,做好了殊死一搏的準備。

    在小朱向燕王動手的時候,朱棣悍然發動反叛,為皇位更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起兵。

    但朱棣反了之後,有一個藩王主動和朱棣站同一個陣營嘛?

    並沒有。

    寧王是被脅迫的,哪怕最後起兵了,還羞羞答答的叫朱棣寫一篇檄文,說自己是被綁到戰車上而非主動反叛的。

    表示輿論朝廷別說我,勞資是無辜滴。

    和朱棣一母同胞的周王已經成了庶人。

    被軟禁一家人連吃飯都成問題,逮捕周王的過程和罪名很有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是個人都得反。

    在靖難之役中,小朱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高開低走,簡直令人無語。

    幾個月前殺伐決斷的少年冷厲天子。

    突然變成了優柔寡斷的婦人,猶猶豫豫裹足不前。

    你既然都做了初一,還在乎十五?

    既然做了,那直接狠一點。

    但凡如此,曆史的評價也會對你高看一眼。

    當然,如果他真這狠,也沒燕王啥事了。

    戰事之前,他將朱棣作為人質的三個皇子放走,而朱棣也隻有三個成年皇子,這讓他毫無顧忌。

    一開始,中央朝廷無論是在道德製高點,還是實力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按理來說,藩王反叛,曆史上除了朱棣,沒一個成功的,李二不是藩王。

    他與朱棣有明顯的區別,他能和李建成五五開,或者四六。而且他是在京城,朱棣實在藩地。

    李二是在京都,直接殺了李大,全麵接收,逼退老李,過程凶險,但順利,沒進過朱棣那般過關斬將。

    朱四比他的難度大了不知多少。

    小朱的騷操作也不是一點點,臨陣換帥,讓疑似奸細的李景隆指平叛。

    後來,盛庸一度有擊敗北軍的機會,小朱卻下令: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四個二帶倆王,天胡?

    你可拉倒吧,現在怕殺叔?早幹嘛去了?那些王爺淒慘的模樣,感情不是你叔?

    標準的做了婊子又立牌坊。

    自己作死但凡下個命令拿下燕王者封國公無論死活。

    你看看朱棣還能不能這多次突進偵查,身先士卒,你看他死不死。

    一係列的昏招,瞎操作簡直能與高粱河車神,聖人李三郎相比。

    白白將皇位讓出,自己則下落不明,永遠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朱棣能靖難功成,其實吧,運氣成分很大。

    曆史三大魔法師聽過沒?大魔導師.劉,風係元素師.朱。

    親,了解一下。

    但你也太狠了。

    你但凡溫和一點。

    我不搞你,我搞你兒子,給你留點體麵是不,那心急幹嘛。

    當然,這事,也少不了小朱身邊坑爹的隊友,純屬紙上談兵,一點實際經驗都沒有。

    但凡學個推恩令,也不至於這樣。

    那這個計謀,有沒有辦法破解呢?

    有。

    發狠,把自己的親兄弟全殺死,並且鼓動其他王爺世子,也殺掉全部兄弟。

    如此,隻有你一人能繼承,推恩令不攻自破。

    當然,這是個兩敗俱傷的計謀,兄弟們指不定得魚死網破。

    至於同化,那個更厲害了。

    這一點唐朝幾乎達到巔峰,各個種族的將軍不計其數,可見李二的人格魅力。

    故此三計絕強。

    同化之計,百餘年前,對妖族的政策便是如此。

    此計一出,再無人、妖之分。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鎮妖司臥底二十八年》,方便以後閱讀鎮妖司臥底二十八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等願真心投靠(公眾感言章,罪己詔,以及自我檢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鎮妖司臥底二十八年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等願真心投靠(公眾感言章,罪己詔,以及自我檢討)並對鎮妖司臥底二十八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