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監軍意在五明驥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十六章:監軍意在五明驥

      第16章 監軍意在五明驥

      北京內城北垣之東的安定門城樓上層內,此刻正聚集著大明朝抗擊清軍虜騎入寇的重要官員,商議著對清軍的戰守之策。

      在安定門城樓參加議事的除了督臣盧象升、閣臣楊嗣昌、總監軍高起潛之外,還有兵部的兩位侍郎,朝廷的一位勳貴,既總督京城三大營兵馬的第十二代成國公駙馬朱純臣。

      再加上崇禎皇帝的親信大太監、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總提督京營戎政的內監之首曹化淳,以及統率京營的幾員總兵。

      平日閣臣楊嗣昌就很會做人,對崇禎皇帝身邊的大小太監極為恭順逢迎,尤其是見到內監王德化或曹化淳等幾個權監,更是自願甘居下位,讓這些皇上身邊的紅人貴璫坐在首席。

      而督臣盧象升則是一直對這些太監貴璫們看不上眼,他始終認為自己身為朝廷大臣,不應該結交內臣權宦。

      別說去主動巴結他們,豈不有失讀書士人的氣節,更何況他自來性格堅毅,從不做趨炎附勢之事,所以今日他隻是略作謙讓,就直接拉著閣臣楊嗣昌坐在了上首的正席位置。

      監軍高起潛平日威風慣了的,在朝臣麵前一直是一副趾高氣揚模樣,今日看到這般情景在眼,心中自是不快,卻也無可奈何。

      那提督東廠的大太監曹化淳卻是不動聲色,隻是禮節性的頜首微笑一下,便穩穩的坐在了自己的座位,靜候著在場的眾人開言議事。

      督臣盧象升首先在議事會上開言,他是堅決主戰那一派的,話說得很是慷慨激昂,但座中諸人卻都是麵無表情,相顧默然,對於盧象升堅決主戰的意見並沒有表現出很積極的樣子。

      盧象升對諸人的表現很是氣氛,不由得厲聲喝問:“東虜現已兵臨城下,肆虐我畿輔之地,諸公卻仍是如此遊移不定,難道我輩就如此眼看著虜騎縱橫京畿,肆意劫掠我大明百姓,如入無人之境不成?”

      在座參與議事諸人都被盧象升一身的稟然正氣所懾服,就算是閣臣楊嗣昌和總監軍高起潛二人也沒有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

      他們還反過來勸盧象升不要過於急切,這戰守之間確實幹係重大,對於此次對勤王驅虜的作戰方略,還是需要慢慢計議周全方為妥當。

      議事一時陷入僵局,督臣盧象升堅決主戰,更是提出堅壁清野、募民勇、夜襲虜營等等策略。

      但閣臣楊嗣昌和總監軍高起潛二人卻絲毫不說他們不同意盧象升所提之策略,隻是不斷強調但同時又不能提出任何積極一點的意見,時間就這樣在他們的扯皮中一點點過去。

      倒是在座的內監曹化淳因為不滿高起潛最近這兩三年爬升得太快,現在又做了天下勤王兵馬的總監軍,隱隱有威脅到他的勢頭,所以他竟淡淡的說了句:“畢竟盧老先生說的是正論。”

      會議一直開到深夜,也沒有商議出個結果來。

      對於此番韃虜入寇之事,在崇禎皇帝看來,隻要各地進京勤王的軍馬穩穩守住北京城,就萬事大吉,至於畿輔之地的百姓,他現在已經無法顧及了。

      而且對於是否與韃虜精騎在京師附近進行戰略決戰的問題,是極為複雜的,有利的地方是此番匯聚大明各地精兵良將於此,又依托京城的皇氣與民心,卻是有進行一次決戰的基礎和本錢。

      若是好好謀劃,拿出金銀、官位鼓勵軍將,振奮軍心士氣,確實可以與韃虜精騎一戰,隻要對虜騎形成一定的威脅,其便不敢繼續深入內地,最終也就隻能無功而返。

      可是誰也不敢保證就一定能順利,一定能出現一個好的結果,若是一戰而敗,是要承擔責任的,皇帝最後這點可戰之兵若是打沒了,那就是抄家毀族之罪。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十六章:監軍意在五明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十六章:監軍意在五明驥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