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巡視石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五十九章:巡視石橋

      第59章 巡視石橋

      北京城,永定門外,東南郊野。

      宣鎮總兵楊國柱駐防區,再往南行五多,就是參將張岩的駐防區,他們也是依著涼水河布防,不過他們這一段有兩座小型石橋橫臥在涼水河上。

      張岩的參將營地,就設在北邊這座石橋後約二外,東南方的一處廢棄村堡內,因躲避戰亂,堡內早己空無一人。

      雖說該處村堡也是損毀嚴重,但放眼周邊村落,這個村堡卻也算是較好的,頗有些屋舍還可以使用,且堡牆大體完好,高約一丈有餘,雖有些損毀,都可以用拒馬等補充。

      關鍵是此廢棄的村堡,左側緊鄰通往京城的官道,正好卡在官道要口之上,又離東麵涼水河上那座石橋不遠。

      張岩立時占了此處紮下營盤,在石橋處派駐一個步兵哨屯守,約定白天防煙為號,夜晚舉火為信,同時還有哨騎往來不斷,如遇虜騎騷擾,可隨時從官道出援,甚是便捷。

      相比於在野外紮營屯駐,占據現成的村堡,當然省卻許多事情,方便又快捷,防守也更加給力,連帶房屋殘壁,加上堡牆都可以利用。

      除卻在外屯守的各哨,餘者各部近兩千餘的人馬,包括糧秣軍械等等,全部都移駐於村堡內的營盤中。

      同時,張誠麾下大量的夜不收被派了出去,負責哨探周遭的虜情,緊急查探這一帶的地形地貌,他們基本上是以甲為單位,一騎雙馬外出哨查。

      張岩紮營的這處村堡,再往南約二多地,涼水河西邊不遠處有一處土山丘,上麵有一個廢棄已久的墩台,想是崇禎九年時被損毀後,一直沒有修繕,就如此廢棄了。

      墩台雖已然殘破不堪,卻仍有兩丈餘高的殘台,可以登高觀望周遭情勢,亦可據此打射銃炮,守衛前方石橋要道。

      且周邊有幾十丈的墩牆,基本保存完好,正可屯駐,防守石橋之用。

      廢棄墩台南側,就有一條蜿蜒的官道,寬三丈多,上麵滿是年深月久的車轍印痕,沿著官道向東前行約十丈處,正式張岩防區的第二座石橋。

      在這周邊數,就是這條官道還算好走,餘者不是田地,便是河渠,或許步兵與騎兵尚可從空蕩蕩的田地間穿行,但如要拖拉什車輛輜重,那是非走官道不可。

      在這個石橋,同樣是一個步兵哨在此屯守。

      不同於北麵石橋的是,他們相對於另一處石橋,就好了許多,隻需在石橋上設置拒馬,鹿角,鐵蒺藜阻敵虜騎,然後留一隊軍士屯守,其他人可以進入那設在廢墩內的營壘駐紮。

      他們這兩個屯守石橋的步兵哨,火器的配備比例是很高的,哨中鳥銃的配備比例都達到一半,而且他們配備三門三號佛郎機炮和三門虎蹲炮,堅守一座石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張誠的騎兵千總部,也有大量的火器配備,因入援勤王時軍情緊急,他們部中大批軍器軍資,都是隨在後麵的步兵千總部,一起來到的昌平,計有三號佛郎機十門,四號佛郎機三十門,虎蹲炮三十門,以及其他一些火器子藥等等。

      在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有明確記載五種佛郎機炮。

      其中一號炮長八至九尺,彈一斤、藥一斤;二號炮長六至七尺,彈十兩、藥十一兩;三號炮長四至五尺,彈五兩、藥六兩;四號炮二至三尺,彈三兩、藥三兩三;五號炮長一尺,彈三錢、藥五錢。

      已經形成了從大到小的一係列裝備。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五十九章:巡視石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五十九章:巡視石橋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