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叫奴酋多爾袞上前答話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一百三十章:叫奴酋多爾袞上前答話

      第129章 莫不是奴酋多爾袞

      獲鹿,位於井陘關以東,距真定府城僅三十餘。

      因其守在井陘道的河北一端,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要地。

      自唐朝時起,就已是遠近聞名的“旱碼頭”,古時即有“一京二衛三通州、比不上獲鹿旱碼頭”的說法,被稱為“日進鬥金”之地。

      正是與此,獲鹿地方頗為富餘,城雖不大,卻也堅固,皆因扼守井陘咽喉出口,且為井陘兵備道駐下之地。

      全賴城堅,人心歸一,眾誌成城,才能固守獲鹿達五日之久。

      城外清軍已然惱羞成怒,連日急攻,兵不稍歇,雲梯撞車之物已不足為奇,逼被擄百姓挖牆根,引火燒城,堆土攀城等等招法無所不用。

      劉氏與眾軍民日夜堅守,拚命奮戰,翹首待援,惟盼魏知策能乞得援軍而歸,驅退韃虜,解獲鹿百姓危難。

      …………

      張誠率麾下騎隊過了滹沱河,便一路向南,沿途不時有清軍哨騎在遠處窺伺,初時,隻是五六騎的小隊,漸漸就匯聚成幾十騎的大隊。

      大軍前行也十多路程時,張誠傳令,以陳錚前哨為前鋒,左右兩哨為立時便策馬馳下官道,向兩側凍得硬實的荒野奔去。

      以張誠與眾護衛為中軍,承十字形騎陣,他們散的比較開,仍是策馬小跑著奔向獲鹿縣城。

      在張誠部騎隊的後麵,是盧象升、張岩、薑名武部的中軍,他們有步軍一起行進,速度就被拖慢了。

      不過,張誠也不敢脫離大隊太遠,他也怕被清軍虜騎突然包圍,他與中軍一直保持著一的距離,在前為中軍引路。

      午時,張誠率隊來到獲鹿城北九處一個名為霍寨的村堡,由於一直沿官道行進,此番行軍的速度還是頗快的。

      這處村堡較為完整,除了一些房屋被拆毀,取走的內大木外,被焚燒之處極少,寨牆也較為完好,重要的是此村堡頗大,又靠近官道,很適合駐營。

      在霍寨北不到一處,又一條不知名的小河,向東匯入滹沱河的支流太平河,駐營此地,取水也是便利。

      張誠仍是策馬在官道上,等候著盧象升的中軍大隊,陳錚的前哨與胡大可的後哨與張誠匯在一處待命。

      張廣達和吳誌忠率著左右兩哨騎兵,進入霍寨巡視,看是否有隱伏的清軍哨騎。

      自霍寨向北再行進不到五,就是清軍大營所在,他們紮營之地,在獲鹿城東,太平河西側,好大的一片營地。

      五千餘清軍,就是萬餘匹戰馬騾馬,再有萬餘的被擄百姓,大量的糧穀軍資,顯得清軍營地占地極廣闊。

      …………

      午時末,盧象升率領萬餘宣大軍將士浩浩蕩蕩來到霍寨。

      一時,人頭攢動,數千人在霍寨村堡內外,緊張的忙碌起來,盧象升的中軍就設在霍寨內。

      宣鎮楊國柱部紮營在霍寨北,靠近那條不知名的小河流,山西鎮虎大威部紮營在霍寨西側,張誠、張岩與薑名武部,都紮營在霍寨南麵。

      大軍正在設立寨牆,支起軍帳,盧象升召集諸將一起都策馬上了官道。

      在清軍哨騎的窺伺下,盧象升領著眾將及各將親兵護衛,一行二百餘騎,策馬直奔清軍大營而去。

      他們在官道奔行一有餘,便策馬躍下官道,在田間荒野中,又奔行二有餘,才在一處山崗之上,駐馬停步。

      盧象升下了戰馬,走到山崗前,取出一支千鏡,舉在眼前,向南邊不足二處的清軍大營觀瞧起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一百三十章:叫奴酋多爾袞上前答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一百三十章:叫奴酋多爾袞上前答話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