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醜時四更,天寒地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六十七章:醜時四更,天寒地凍

      第484章 想“甕中捉鱉”

      雖然奇襲開封的大計已定,但李自成仍是覺得有些放心不下,這天晚飯過後,他便將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又請到一起,在奇襲開封的關鍵問題上進一步敲準。

      開封是河南的省會,全城內外丁口百萬之眾,商業繁華,其富裕程度超過洛陽幾乎十倍以上,倘若此番奇襲成功,拿下開封,那好處是可想而知。

      然而,闖軍在開封城內並沒有內線,更因為是奇襲的原因,整個軍事行動都保密得很好,所以也沒有約好內應的饑民,隻能突然奇襲硬攻,隻要打開一個口子,闖王就有把握拿下開封城。

      現在問題的焦點是首攻點位的選擇,到底是北門奇襲,又或是從西門奇襲,還沒有商定。

      在幾天前的一次秘密軍議中,李過就主張撇開中牟大道,沿著黃河大堤一路東進,奇襲開封北門,他的理由是開封因洛陽失陷,必然對西門方向防守較嚴,所以不建議奇襲西門。

      但宋獻策卻是認為西門外沒有月城,比其他各門易於攻取,所以他主張直趨西門,當時闖王因兩個意見都各有道理,所以他並未作出決定,隻說在動身時或在進軍路上決定也不遲。

      現在,闖王本人也傾向於直趨西門,免得在大軍還未接近北門之前,就被城內的守衛官兵們發現。

      而他為了最後決斷,才來向宋獻策和李岩仔細問詢開封的城牆與城門情況。

      宋獻策說道:“我同林泉,都在開封城住過些日子,但也隻能知其大概。在開封的城外還有一道土城,又叫做外城,離內城約二三遠。

      據說這道土城周圍共計四十八二百二十三步,如今已是僅剩城基,沒有城門,車馬行人都是越城而過……”

      李自成聞言疑問道:“為何不要城門?”

      李岩在旁邊解釋道:“為的是防備黃河水患,所以遇到水害或緊急之時,土城的各門都會用土袋完全填死了。”

      宋獻策接著補充說道:“這土城就好像是開封城外的一道防水堤,自來便不設防守,可以不攻而入。

      但開封的內城卻十分堅固,這內城是原來的金國遷都開封以後重修的,內夯土,外麵包磚,相傳當年重修開封城牆時,是從虎牢關運去的土,所以土質甚堅。

      雖然這隻是傳說,也未必可信,但我卻曾親眼見過開封的城牆,不但土質極好,而且土中攙有石灰,其質甚為堅固。

      而且這內城高有五丈餘,上又有敵樓五座,俱有箭孔炮眼,大城樓五座、角樓四座、星樓二十四座,俱按二十八宿布置。

      城外還有環城壕溝一道,壕口寬五丈,底寬三丈,深達二丈,五座城門外跨壕處俱有板橋,俗名活吊橋。

      開封城防如此堅固,所以隻利智取,不利硬攻,如要硬攻,則必須要多備攻城大炮,否則實難以攻取。”

      闖王李自成又問道:“那城外環壕中四季都有水?”

      “東南兩麵壕溝,整年都有水,而且很深,西北兩麵則因其地勢較高,冬天或旱天的時候往往會幹涸。”

      闖王又望向李岩問道:“軍師建議從西門進城,你意如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六十七章:醜時四更,天寒地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六十七章:醜時四更,天寒地凍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