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漢蠻子打炮,純屬扯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九十章:漢蠻子打炮,純屬扯蛋

      第731章 炮陣(求收藏 投票)

      在陳九皋的指揮之下,山崗上的明軍炮陣已布設完畢,大小各炮正在緊張調試,校準射程與射界,清理炮膛、裝填子藥和炮子等等準備工作。

      依神機營的固有戰術,這些火炮將布設在戰車排成的車牆之後,依據各炮射程分為幾個批次輪番發射,再以軍士手中的火銃和火箭車配合使用。

      如此,遠近相宜,銃炮、火箭等各類炮火源源不絕,輪番轟射,直至來襲敵人前軍崩潰之時,列於炮陣後的騎軍,再密集衝殺而出,驅退殘敵,追擊以擴大戰果。

      此種戰法形成於成祖北征之際,已在大明傳承了二百餘年,所以說神機營的戰術還是很成熟。

      隻不過,每到王朝末期,許多前時成型的製度、戰法等等都會崩壞,神機營就在此列,現在的神機營已沒有能戰之騎兵,而隻剩下躲在戰車後,膽戰心驚打炮射銃的火兵罷了。

      就見炮陣上諸門火炮旁,都有好幾個炮手伺候著,觀測手、裝填手、清膛手等諸兵一一具備。

      這些兵士中就屬那些觀測手,盔甲最為華麗光鮮搶眼,一看就知是勳貴子弟,因為他們的言語舉止之中,都有類似陳九皋、符應崇的味道。

      紅夷大炮自萬曆年間傳到中國後,因其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並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當時便被福建地方有所仿製。

      而後,由於遼東戰事頻仍,於天啟二年,以徐光啟為首的西法黨通過教會從葡萄牙人手引入的火炮,被首次叫做紅夷大炮。

      自此便開始了大批量仿製和改進紅夷大炮的進程,明朝仿製並改進的銅鐵複合版紅夷大炮,曾在葡萄牙裔東亞曆史學家托尼奧·安德拉德所寫的《火藥時代》中,被稱為“十七世紀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而在大明朝廷內部,也認為紅夷大炮的觀瞄與打射之術,實乃軍國秘技,不可使北虜與東奴知曉,亦不可使內地流寇知悉,因此隻讓可靠的勳貴子弟習練操用。

      所以,在京中各營的炮手,多選自勳貴子弟與京衛各營子弟。

      炮陣才剛剛布設完畢,餘者神機營諸將士,則手持精良的魯密銃,列陣於炮陣周邊的戰車之後,作為護衛之用,個個皆是衣甲鮮亮,威風凜凜。

      而大群原本拖拉炮車的牛、馬,則都被趕至丘陵山嶺的後麵穀地林間,由駁手和車夫們看管著。

      太陽緩慢爬升,陽光照射下來,神機營的觀測手們持著千鏡,還有一種叫做矩度的方形測量尺子,緊張估算著遠處娘娘廟的精確距離。

      矩度,明人稱之為方器,是一種銅質的正方板,板的乙丙與丙丁兩邊,各均分成十二等分,然後從甲點向各分點作一聯機,名之為度,每度還可依矩度之大小再加以細分。

      除了諸多刻度之外,方器下麵還吊著一個墜子,憑此配合千鏡使用,就可測算出距離敵方陣地的精準距離。

      這些觀測手可能是臨戰經驗欠缺,略為緊張了一些,又或許是操習不勤,技能略有生疏了,好半天都沒有推算出娘清軍寨牆和娘娘廟炮陣的遠近距離。

      紅夷大炮,其實不可以預先裝填彈藥,因為你不知道要轟擊的目標距離,而不同的距離,所用的發射火藥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需戰場上依據測量所得,臨時取用裝填才行,這就很考驗炮手們的測量水平和熟練度。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九十章:漢蠻子打炮,純屬扯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九十章:漢蠻子打炮,純屬扯蛋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