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那事可辦得妥帖?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一百六十七章:那事可辦得妥帖?

      黃土嶺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整個黃土嶺,不見一時的停歇,即使山風徐徐,也無法將之吹散。

      山西總兵李輔明站立在媽媽頭山的頂上,他放下手中的千鏡,先是歎息了一聲,才開口說道:“歎為觀止,真是歎為觀止!”

      他回首望著身邊環繞的眾將,除了他的親將遊擊李賢錦之外,餘下杏山參將王家楫、宣府遊擊匡永忠、都司唐先成等人都是別鎮將官,隻是戰時歸他節製罷了。

      李輔明不由又再心下暗自歎息:都是總兵,咋就自己混到如此地步?

      心念及此,他不由想起同病相憐的薊鎮中協總兵左光先來,他們二人同是因事奪職,暫在軍前留用,以圖立功自贖之身。

      然而左光先就因為被派留守五道嶺,而未參加前期的石門山大戰,非但兵力上未見有何損失,反而因留守任重,還有所增強。

      另外,據李輔明所知,左光先外表雖然看上去粗豪了一些,然卻也是個粗中有細的主,這些日子他與留守長嶺山的宣府遊擊陳錚走動頻繁。

      據那邊來的消息,左光先每每以請教營寨防務為名,以一陣總兵之職屈尊前往長嶺山。

      初時,其麾下眾人皆不知其意,見其竟然以總兵之尊,頻頻親往長嶺山去拜會一個宣府遊擊,各將也多有怨言。

      可隨著時日漸久,大家就慢慢反應過來,左帥這是在為中協的未來謀畫,在為鎮中諸位將士計!

      長嶺山上的一切都叫左光先及其部將們感到新奇,壕溝土牆的防禦之法,他們已經學到手中,但陳錚營中隊伍整齊,軍令森嚴,也叫他們歎為觀止。

      而宣府軍將士們的銃炮之精良,更使他們豔慕不已,先不說那些大小火炮,看上去就極為厚重,不似粗製濫造的玩意。

      尤其是宣府軍將士們手中的火銃,竟然可以不用火繩點火,就可使用,真的是叫他們驚奇不已。

      而另一方麵,陳錚暗中也得到張誠的指示,如有機會就要盡力結交遼東各將,以為將來計!

      因此,他就慷慨的贈送給左光先三十杆雲州二式自發火銃,用以裝備他的護衛親軍,而短手銃他營中也沒有富餘,可見左光先愛不釋手的樣子,也隻能將自己的兩杆短手銃拆開,贈與他個人一杆。

      通過這些日子的來往,長嶺山與五道嶺互通有無,左光先更是一口一個兄弟的叫著,還要求陳錚稱呼他為大哥。

      兩位主將如此,下麵的各將官們也是一團和氣,雙方從上到下都是一片喜樂之聲。

      而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左光先部諸將願意結好陳錚宣府兵馬的一個主要因素,那就是宣府軍中肉瓷罐和魚瓷罐的功勞了。

      左光先所部與遼東其他各鎮一樣,軍士們的口糧夥食十分的單一。

      試想一下,就連薊鎮白廣恩、山海關馬科等大鎮總兵,此刻都不能保證將士們夥食的多樣性,更何況他一個戴罪自贖的中協分練總兵?

      就連在薊遼總督洪承疇跟前極為得寵的寧遠總兵吳三桂,此刻,也隻能盡全力勉強保證麾下家丁們的夥食能夠正常供給,而餘下的兵丁們則無法顧及,隻能勉強吃個半飽。

      可讓左光先他們未曾想到,陳錚這邊竟然還有肉食,雖說也不能保證每日供應,但有總是勝過於無,即使是肉幹與肉瓷罐混著來,那也勝過日日的清湯寡水。

      更何況,自打魚幹和魚瓷罐被張誠發明出來後,宣府軍各營幾乎都是優先供應,而且魚瓷罐更是隻有宣府軍、神機營、寧遠鎮、督標營等強軍才有穩定的供應。

      而餘者各鎮隻能共同分剩下的那一小部分。

      他們許多時候成群結隊的追隨總兵左光先來長嶺山,幾乎都是為了改善夥食,唯一遺憾的就是陳錚營中的米酒早早就被他們喝光了。

      而營中庫存的烈酒,已經被張誠明確為戰略物資,非飲用品,未得中軍帥令,陳錚也不敢私自取出來與左光先等人共品。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這淺顯的道理,張誠自然不會不知。

      因此,他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各位總兵大帥,並不感冒,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陳九皋、吳三桂之流,他們可是各有優點,又有著強大後台。

      而如左光先、李輔明之流,現在正是不如意時,張誠初時沒有搭理他們,那是不知他們的底細和心思,也不敢冒然與之接觸。

      再有一點,那時的張誠雖然也兵強馬壯,實力不凡。

      但是在名義上,他還隻是宣府鎮下的一個分守副總兵而已,當時還有宣府總兵楊國柱,因此,張誠雖實力不凡,但也沒有什機會上到台麵之上。

      最多也就是私下走動,所以他那時除了與楊國柱、王樸、陳九皋有些聯絡之外,就隻有寧遠總兵吳三桂私下還有一些往來。

      然今時又不同於往日,張誠現在已經是宣府鎮總兵官,而且左光先、李輔明之流,正是勢力最弱,又最不得勢之際。

      此時若能放低姿態,示之與好,他們又豈有不感到之理,若是再能幫助其重新立足站穩,又或是有所進取,這不正是雪中送炭?

      所以,張誠才展示實力在先,若他們有所自知,甘願與己結交,那自然不會將他們拒之門外,再說自己謀劃著那一塊蛋糕,也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

      左光先就是薊遼各將中,第一個主動向張誠靠攏之人,作為標杆和榜樣,張誠自然不會錯待他。

      其實,張誠當初在軍議時,主動提出要留一軍駐守長嶺山,左光先就已看出苗頭,隻是還未敢確定罷了。

      可當他一看到張誠在長嶺山上所做的布置,便下定決心向張誠靠攏。

      左光先與吳三桂又有不同,吳三桂那非是靠攏,而是單純的合作,是基於他自己在遼東的個人實力,以及張誠手中的好技術,而進行的公平合作。

      但左光先確是真真正正的靠攏,內多少有些投靠之意,隻不過大家都是麵上人,有些話是不能在明麵上挑開了說的。

      正所謂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而現在,山西總兵李輔明的眼神從自家親將李賢錦,再望向王家楫、匡永忠、唐先成等三人,心中不無感慨。

      自己麾下看上去也是猛將雲集,兵馬過萬的一方大將,可骨子卻隻有正兵營不到三千人馬,才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軍馬。

      餘者像參將王家楫、遊擊匡永忠、都司唐先成等三營兵馬,隻是來給自己撐門麵,與其說是暫歸自己指揮,倒不如說是來協助自己鎮守小淩河口糧站。

      他心念一動間,眼神停在了匡永忠和唐先成二人身上,柔聲問道:“匡將軍、唐將軍,心中是否遺憾,黃土嶺如此大戰,今恰逢其會,卻未能身臨其境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一百六十七章:那事可辦得妥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一百六十七章:那事可辦得妥帖?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