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豫親王多鐸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 本章:第一百九十六章:豫親王多鐸

      坐在上首的張若麒一直都是冷眼旁觀,此刻也撫須微笑,倒是坐於張誠對麵第二位的符應崇,大大咧咧說道:“我說那個朝鮮節度使,你這是咋個意思,嫌咱的飯菜不好?”

      林慶業此刻也已經平複了激動的心情,且也已清楚此時賬內諸人的身份,當下,他再次起身來到軍帳中央,對著帳內眾人跪拜行禮,道:“朝鮮國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林慶業,參見各位大人!”

      他起身後,並未直接回到自己的坐位上,而是站立原地略表歉意的開口說道:“下官初見諸位大人,心下激動,才鬧出如此笑話,實在是下官過於魯莽之錯,還望各位大人能海涵見涼,莫要因此怪罪下官。”

      眾人聽完都是一陣搖頭微笑不已,林慶業確實是魯莽了,他竟將張誠誤認為是吳三桂,還當著眾人的麵對吳三桂好一番吹捧。

      就連坐在上首位的張若麒與張鬥也都是搖頭不已,畢竟,今日兩軍分開攻山,本就有些相互比賽競爭的關係在麵。

      而這貨卻在此時此地如此吹捧吳三桂和寧遠軍,怎不教軍帳內眾人心下暗自氣氛!

      林慶業也已知道了自己的過錯,但他話已出口,也就隻能硬挺著,現在他正拿一雙小眼睛幹巴巴的望著張誠,卻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尷尬至極。

      “林節度使何錯之有?吳總兵英武神勇,就是本就亦十分敬佩,今日,林節度使將我誤為吳總兵,本將心下可是歡喜得很,又怎會怪罪於林節度使!”

      張誠見林慶業說得真誠,未免他過於難堪,便出言為他化解,隻聽他繼續道:“今日能在此見得林指揮使,亦是緣分。

      更何況林指揮使還心係大明,雖自身處於險地,仍不忘處處設法幫助我等,依此看來,該是我等感謝林指揮使才對嘛!”

      張誠腦海之中,仍然殘存著一絲絲記憶,那就是在明亡清興這數十年間,朝鮮國內確實有不少人仍是心向大明,他們甚至比大明的朝官武將們更忠心於大明。

      而此刻,張誠也相信眼前這位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所言都是真的,作為一心謀變之人,他也十分想在朝鮮建立自己的聯係。

      “遠交近攻”,乃謀事之道也!

      就好比張誠結束勤王,初回宣府之時,便安排張國棟等人借著護送盧象升靈柩回鄉之機,試著聯係福建海上一代梟雄鄭芝龍。

      可惜,那時的張誠位卑權低,又名不見經傳,鄭芝龍根本就沒有搭理他。

      此後,直到張誠出任宣府參將鎮守北路時,鄭芝龍才給他回了一封書信,可也未將他放在眼中,隻言一南一北,可互相照應,便無下文。

      如今出兵援遼,卻在此意外結識了這位朝鮮國平安道兵馬節度使,張誠自然不會就此放過這一絕佳之機會,他肯定是要好好結交一番。

      而張誠適才的這一番話語,完全化解了林慶業的尷尬,也借機抬升了他的地位,使得他在眾人跟前有了麵子。

      花花轎子人抬人,這話是一點不假,沒有人會不喜歡被人誇讚,尤其是當自己真的做成了一件事的時候,更是希望能被別人看到,被人提及。

      林慶業站在軍帳中間,正待說點什,就聽張誠又道:“林節度使快回來坐下吧,今日,你我都是奮戰一整天,也該是好好歇歇,用些飯食,嘮嘮家常的時候。”

      見他如此說,林慶業便不再堅持,他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之上,輕身坐下後,便用起了飯食。

      說實話,他們雖然是作為友軍前來支援韃子,但所遭受到的卻非是友軍待遇,就連最基本的吃飯都成了問題。

      就像林慶業,雖然從朝鮮給韃子運送來大批糧米,可他們自己的飯食卻隻能等著韃子分配,經常是飽一頓饑一頓。

      即使如此,也免不了在戰時被當做炮灰和棄子來使用,也怪不得朝鮮君臣百姓不歸心於韃賊。

      此刻再想一想大明,當年進兵朝鮮,幫助他們擊退倭奴之時,甚至連自己吃的糧穀都是從遼東費力運去,可見當年不止是再造朝鮮之恩,更有上國天朝的愛民之心在邊。

      林慶業也是餓急,他胡亂吃了些飯食充饑後,便停了下來。

      高坐上首的張若麒見他放下了碗筷,才撫須說道:“林慶業,爾言有奴賊重要軍情相告,此刻,可以講了嘛?”

      張若麒的話語雖輕,但他高高坐在上首位所言,卻也是威儀自在。

      林慶業聞言急忙起身,他先是整了整殘破的衣衫,才又做了一個長揖,開口道:“請張總監恕罪。都是下官冷浪,諸位皆是大明的忠臣良將,怎敢不信!”

      他接著又道:“下官在韃賊營中,偶然聽得三個消息,暗自揣測,必得告知諸位大人才可,否則怕是會誤了大事。”

      眾人聽他說得如此鄭重,且還是三件之多,不由個個神情緊繃,都是一般全心全神聽著林慶業的下文。

      “下官聽得,韃賊軍中糧穀不足,就算如此,已是舉國協力之能,估著也許還可支撐月餘,最多三月,賊奴定必斷糧。此為其一!”

      眾人聽了林慶業話後,心中頓覺安定不少。

      此前,大明官將從總督洪承疇而下,無不認定,此戰若是長久僵持下去,韃虜的糧草供應必成問題。

      除了十餘萬大軍將士包衣奴才們的吃食,還有戰馬所需的豆料和草料,要知道,這戰馬可是比人能吃,這些個畜生不但個個能吃,還挨不得餓,否則便不能乘騎奔跑。

      若是真的糧草不濟,人或許還能硬挺上兩三天,可戰馬卻是不行的,這大牲口可是精貴得很!

      戰馬可是跟人一點都不一樣,它們別說一天不吃,就是一頓不吃,就不能上戰場,腿軟的戰馬可是騎士的第一大敵。

      不止是不能餓著,如果預計第二日會有惡戰,通常在頭一天喂**飼料,而且還要給戰馬加野餐,使得它們能夠飽食,第二日才能有足夠的體力馱載騎士奔逃馳騁。

      想想韃賊也是十餘萬人馬,雖然單論人數,確實比大明少了許多,然其軍中的戰馬數量怕是明軍的兩倍以上,甚至都快接近三倍之數。

      如此規模龐大的戰馬群,一天所需草料得是多大的數量,更何況,戰馬還要飲水,這大牲口每日的飲水量可是驚人。

      這也是為何韃子此前一直霸占這女兒河與小淩河的原因之一!

      可即使大家都知道這些,但卻仍然無法估算出韃子現有糧秣,所能堅持的極限是多久。

      畢竟,都已聽聞韃子不止從其國內征調大批糧穀,更是從蒙古和朝鮮也都運送來大量的糧秣,雖然大致也可估算出一個概數,可總不能算到精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織明》,方便以後閱讀織明第一百九十六章:豫親王多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織明第一百九十六章:豫親王多鐸並對織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