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種子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楞個哩嗝楞 本章:第四五二章 種子

    當皇帝的生活也沒什新鮮的,他不是給自己找事,啥啥都管的。隻掌握著大方向,開著華夏帝國這一條航行了幾千年的船穩定航行,並且一邊航行,一邊掀起船底的一塊塊板子,換成鐵的、鋼的。

    每天隻吃喝玩樂,遊蕩後宮,寫寫畫畫造奇觀,一樣不差,比趙佶昏多了。

    不過卻也沒有真的空閑,偶爾的還是會理政的,畢竟那多的事,總有內閣不能做主,要他批示。

    其實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國家的框架已經搭好了,國策也定好了。

    於百業,就是鼓勵發明創造,提高工作效率、糧食產量等等。於教育,是按照他的意思,重新編攢教科書,剔除了儒家糟粕,改了忠君思想。畢竟他自己都不在乎皇位,更不需要誰忠君。要的是愛國愛家愛民,要的是全民的血勇。

    所以最後實行的是五歲上村學,連帶著武學基礎,識字、明理一直上到十一歲。而後升入縣學讀三年,通識百家。十四歲畢業後,升入府學再讀三年,開始分科專攻。十七歲府學結業,這才開始科舉。科舉向上是考國學,入讀太學、國子監、太醫院以及軍方的講武堂。讀三年後,再次考試,這一次才是真的取士。選取成績優異者,充入官方的各個機構。

    其餘的人,當然可以再考,但在那之前,他們也是要工作的,不管是否繼續考試,他們都要發到下邊的村學去教書。講武堂的學子有兩條路。一是去當兵,二是去村學教習武道。

    而太醫院的那些學子,則是沒有再次科舉的必要。全看那些老醫師如何安排,按照他們的想法教育。而後分到下邊縣,做基層的醫療服務。如此多的人,一點點的積累下來,幾十年之後也能有一個成熟的醫療製度了。

    如此形成一個循環,生生不息的教育人才。當然會有飽和的那一天,但是到了那個時候,社會得發展到什程度。即便沒有安排,也餓不死人。

    想要實行義務教育,現在的社會財富還是不允許的,另一方麵也沒有那多的老師,所以還是要慢慢推行。現在是他撥出了一筆款項,用於對入學讀書的女孩子給一些補貼,減免一部分家庭負擔,爭取讓女孩子能夠讀六年。

    這是社會風氣在那的,他不怕男孩子不讀書,因為以前讀書的學費就不便宜,窮苦人家還是砸鍋賣鐵的供家中男丁讀書。而即便他現在放開了女人的上升通道,但是千年以來的習慣思維並不是那好改的。對男丁是砸鍋賣鐵,對女娃那就是能不花就不花了……

    解放婦女,提高女性地位,這事兒就隻能靠那些有錢人家的小姐了。他們有錢,都能供的起。等到以後那些小姐們畢業了,有的當了官,有的下到地方教書做先生,那時候社會風氣對女娃的態度也就好了。

    至於人口方麵,他看過之前統計的戶口,總算下來,確實已經過億了。但肯定還是不準確的,這個數字是繳稅的人口。但實際上,那多苛捐雜稅,被逼的沒辦法,跑到深山中當野人的大有人在,真正的人口還要比現在記錄的高上許多。

    他不怕人多,就怕人不多。畢竟現在這樣一個時代,以他現在的軍事實力,隻要夠的著就能打。但是打下了大大的疆土,沒有人開發又有什用。現在人頭稅什的,他可是全都廢了,老百姓除了種地的,基本上都不交稅。如此那些百姓們,肯定還是要造人的。

    為了盡可能的安全,盡可能的保證嬰兒存活率,他還是定下了十七歲生孩子的法律。那個時候正好是府學畢業,結婚生子正好。

    其實就是圍繞著創新培養人才,由數不清的人才深入到各行各業,開始深度改變整個的社會環境。隨著技術的發展,自然而然的,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逐漸提高。而吃飽喝足之後,一群沒事兒幹的人就會開始搞文化,由此開始新一輪的精神文明革新。

    他這一次沒有過多的去指導科學研究,以前他在王家莊的時候,是要賺錢,要積蓄力量,所以弄一些超時代的造物。現在已經得了天下,先前也已經培養出了一批堪用的工匠,他也就不再繼續跟著。隻是下了最高指示,不斷的創新研究新事物。

    主要也是現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以後還將會是冷兵器時代,民族安全有保障,他沒必要拔苗助長。所以他隻鼓勵工匠,提高工匠地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而且他之前已經算是啟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時間過去,肯定也燦爛無比的科技果實。

    外麵的環境也還安逸,西夏沒了,盡管王言收縮了防線,沒有真的與回鶻接壤,他們也不敢肆無忌憚的占領那大片的土地。而且他們也同華夏的邊區互市,購買東西,更加的不敢得罪。蒙古那邊,鐵木真還沒有出世,而且蒙古也同華夏做生意,他們正在往羊吃人的路上走,並一去不回。

    吐蕃那也沒比蒙古號多少,都拿他們都特產換取物資生活。大理無能開拓,不過是仗著地利偏安一隅,沒什大氣候。北方的遼東之地,魯智深按著遼金兩國猛揍,正一點點的蠶食兩方的地盤,並沒有急著滅他們,穩紮穩打,慢慢推進。

    外麵安定,內部就不行了。北方已經外外的收拾了一遍,再沒有不服的人出頭找死。所以在編練了十五萬軍隊之後,華夏二年,十五萬大軍兵分三路南下。

    並不是單純的打敗他們,而是要一地一地的慢慢平推過去。拿下一個地方,就改革一個地方。翻舊帳,打土豪,抄家分田地,任命新的官員,落實新的政策,開展地方建設。

    雖然以他的軍力,完全可以一鼓作氣的蕩平南方。但實際上相比起來,還是現在這樣慢慢推進來的好。因為不會一次支出太多資源,也有時間徹底清理好地方。

    目前來說,雖然治下看著一派熱鬧氣象,但實際上國庫早都空了。畢竟那多的工程開展,所需的花費太多,哪都要錢,哪都不能停。內閣處理政事都是心驚膽戰,因為萬一哪搞出個大災大難的,整不好就崩了。

    作為皇帝的王言倒是不擔心,因為那是國庫沒有錢,不是他沒有錢。

    他以前的產業沒有收歸國有,更沒有賣給他人,都是皇室內帑私產。那些產業,就是充當著國企的作用,負責兜底的。當然他有獨家買賣,該壟斷的還是會壟斷,哪有平白放出去給別的商賈的道理,該賺就得賺。

    隻不過近幾年的生意確實不是太好,主要就是因為他的改革政策,有錢人都被收拾了。而他的那些產品,客戶群體多數都是有錢人,可不是就受了影響。

    當然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他還有糧食鹽鐵茶等買賣。從南海那邊拉過來的糧食,都是他的產業,雖然沒有抬高價格,就隻是平價賣,那他也不虧的。因為他購買糧食價格極低,最費錢的也就是運輸環節。但他又不是空船去的,更加不是隻運糧食回來,總能找補。至於鹽那就更不用提了,渤海灣那一圈,都是鹽場。若非實在生產跟不上,他都要開始平價賣精鹽了。

    所以說其他的生意受些影響,也無關緊要。更何況現在有錢人少了,但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有錢人。

    之前造反的時候,第一個半年就是他填補的,第二年雖然收入兩億,但是赤字也不小,他又補了很大一部分。也是這個時候,趙佶在每月初一大朝會聽報告的時候才知道他多有錢,以前一年上供他百萬貫都是打發要飯的。所以說如果真的有天災發生,他也會出物資救援的,問題不大。

    華夏三年,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方便以後閱讀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第四五二章 種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第四五二章 種子並對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