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撕裂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我等天黑 本章:第二五七章 撕裂

    李遂的反應當世難有人及,麵對魏潰第二次對自己的預謀設計,當機立斷地擲出了自己手中的短刀直往那被當作“拒馬”用的長戟處丟,雖然長戟依然深陷在砂石之中,但竟被那短刀打偏了朝向,這“十麵埋伏”之圍便算是解除了一半。

    “又來?”一幹吃土眾看到魏潰故技重施,紛紛提前采取了措施。

    躍起,落下,熾烈的鬥氣爆發,激鬥了上百回合的魏潰居然還有餘力展現出更強的攻勢!而隨著李遂抽身遊鬥,魏潰在半空中居然也將掌中戟鋒調轉了個去路!

    “不好!”寶相禪師突然意識到了什,猛地站起身來,雙手於胸前聚攏成一個菱形。

    佛門·八壁浮屠!

    霎時間,八道牆拔地而起,一個範圍可以完全覆蓋住擂台的十三層八角鎏金佛塔在那間憑空匯聚,塔底與地麵扣的嚴絲合縫,層層簷上蓮花密布如雲,塔神門窗菩薩羅漢如生,而塔頂更有金剛天神之影將寶塔牢牢壓住之後一閃而逝。

    浮屠,便是佛塔的別稱,此“八壁浮屠”之式,通天徹地,瑰麗雄偉,堅不可摧,乃是佛門無上秘籍,也唯有內力極其深厚精純之人方可施展出此等壯麗的絕技。

    “法相?”齊道長側身看了一眼正在施展招式的寶相大師,神情微妙:“莫非禪師這是已臻‘絕頂’境界了?”

    絕頂高手,能有將真化神的通天本領,寶相禪師所喚出來的魁梧金剛,便是一種佐證,道門中多以“元神”、“真神”或“神相”來稱謂,而佛門之中將其稱之為“法相”,齊道長出於尊重,便以他們禪宗的說法來稱呼。

    不少武者在第一次聽說“真化神”時可能會有所不解,養素攢動寶杵,冉淵祭出神劍,蘇眉清凝作龍怒嘯,鬱如意聚水為鶴衝天,不俱是“以化形”?那這“化神”與“化形”不全憑一張嘴說是究竟化了個什,又有何等分別呢?

    若說給出一個解釋,那基本從道門或古人遺留下的書籍著作可以找到一些源頭所在——道門以“精、氣、神”為三寶,當今的主流說法大多都會將三寶的含義所簡化,直白地來說就是“精對應肉身、氣對應真、以及神對應魂魄”,若要飛升成仙,需得三寶結合。

    而化形的本質是“氣”,無論操縱真成為何等模樣,本質上依舊是對真的運用,而化神的本質是“神”,已經不拘泥於氣的領域,進而將自己的魂魄意誌“具象化”,當然,具象一詞並非是流傳甚廣的詞匯,當時的人們也難以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概念,所以便以“化神”稱呼。

    用當然也能“捏”出來個人形,但和化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在中原武林中也存在著一種較為小眾的理論,將武學的境界分為四重——最基礎的便是精氣神均未經打磨或者俱不到家的“樸”,又稱之為“璞”;而以此相對應的就是精、氣、神三境界,後三者雖說大體平行,但絕大多數武者都是以體入道,再逐漸進行修煉,但也有極少數的天才對後兩者擁有極其高絕的天分,可以跨過前者直接修煉後者。比如“”之於冉淵、鬱如意,“神”之於東方柝——沒錯,東方柝能感受到大地轉動便是他在“神”這一領域中有著相當彪悍的天賦,而他所承受的副作用也很明顯,那就是幾乎無法尋找病根兒的眩暈,若非後來拜入摶雲觀祖師門下得祖師指點,迎接他的必然是天妒英才的結局,這也算是對境界高下論的一種佐證。

    而把這種理論結合到主流中模棱兩可的分界中,便大致可以得出“在一種領域中達到一定水準的是一流高手,在兩種領域中都有建樹的便已經超越了一流,而若是已經將前兩者修煉到極致、抵達了第三層,那便可以被譽為‘絕頂’了”這樣的結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卒舞》,方便以後閱讀卒舞第二五七章 撕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卒舞第二五七章 撕裂並對卒舞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