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胡寶林 本章: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

    正文 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

    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



    以小錢賺大錢



    “四兩撥千斤”,以小錢賺大錢是富人致富的拿手好戲。



    人生在世,並非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有錢的“富爸爸”,大多數富人在開始時也是一位窮人,但富人終究不會永遠貧窮。



    他們會窮盡自己的智慧,力爭擺脫貧窮的現狀。



    以小錢賺大錢的賺錢方法,是他們常用的致富手段。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門多有一個叫安德森的青年,做家庭用品通信銷售。



    首先,他在一流的婦女雜誌刊載他的“一美元商品”廣告,所登的廠商都是有名的大廠商,出售的產品都是實用的,其中大約20%的商品進貨價格超出一美元,60%的進貨價格剛好是一美元。



    所以雜誌一刊登出來,訂購單就像雪片般多得使他喘不過氣來。



    他並沒什資金,這種方法也不需要資金,客戶匯款來,就用收來的錢去買貨就行了。



    當然匯款越多,他的虧損便越多,但他並不是一個傻瓜,寄商品給顧客時,再附帶寄去20種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目錄和商品圖解說明,再附一張空白匯款單。



    這樣雖然賣一美元商品有些虧損,但是他是以小金額的商品虧損買大量顧客的“安全感”和“信用”。



    顧客就不會在疑懼的心之下向他買較昂貴的東西了。



    如此昂貴的商品不僅可以彌補一美元商品的虧損,而且可以獲取很大的利潤。



    就這樣,他的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一年之後,他設立了一家通信銷售公司。



    再過3年後,他雇用50多個員工,1974年的銷售額多達5 000萬美元。



    他的這種以小魚釣大魚的辦法,有著驚人的效力。



    起初他一無所有,可是自從開始做吃小虧賺大錢的生意,不出幾年,就建立起他的通信銷售公司。



    當時他不過是一個29歲的小夥子而已。



    富有的商人的成功並不是起點很高,並不是一開始就想著要做大生意,賺大錢。



    他懂得,凡事要從小錢入手,一步一步進行,財富的雪球才會越滾越大。



    凡事從小做起,從零開始,慢慢進行,不要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事物。



    這一道理從古至今永不失效,被許多成功人士演練了無數次。



    有個叫哈羅德的青年,開始隻是一個經營一小型餐飲店的商人。



    他看到麥當勞麵每天人潮如水湧的場麵,就感歎那麵所隱藏的巨大的商業利潤。



    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經營麥當勞,那利潤一定是極可觀的。



    他馬上行動,找到麥當勞總部的負責人,說明自己想代理麥當勞的意圖。



    但是負責人的話卻給哈羅德出了一個難題麥當勞的代理需要200萬美元的資金才可以。



    而哈羅德並沒有足夠的金錢去代理,而且相差甚遠。



    哈羅德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決定每個月都給自己存1 000美元。



    於是每到月初的1號,他都把自己賺取的錢存入銀行。



    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的錢,他總是先把1 000美元存入銀行,再考慮自己的經營費用和日常生活的開銷。



    無論發生什樣的事情,都一直堅持這樣做。



    哈羅德為了自己當初的計劃,整整堅持不懈存了6年。



    由於他總是在同一個時間每個月的1號去存錢,連銀行麵的服務小姐都認識了他,並為他的堅韌所感動!



    現在的哈羅德手中有了7.2萬美元,是他長期努力的結果。



    但是與200萬美元來講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麥當勞負責人知道了這些,終於被哈羅德的不懈精神感動了,當即決定把麥當勞的代理權全部交給哈羅德。



    就這樣,哈羅德開始邁向成功之路,而且在以後的日子不斷向新的領域發展,成為一代巨富。



    如果哈羅德沒有堅持每個月為自己存入1 000美元,就不會有7.2萬美元了。



    如果當初隻想著自己手中的錢太微不足道,不足以成就大事業,那他永遠隻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商人。



    為了讓自己心中的種子發芽,哈羅德從1 000美元開始慢慢充實自己的口袋,而且長達6年之久,終於感動了負責人,也開始了他自己的富裕人生。



    萬丈高樓,平地起。



    你不要認為為了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是一件醜事,也不要認為小商小販沒什出息。



    金錢需要一分一厘地積攢,這些小錢以後就可以成為賺取大錢的資本。



    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大錢的普通人想掙錢難免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常常是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因而,有些胸懷大略的投資者,為了實現其目的,以迂為直、以小魚釣大魚,這是他們慣用的策略。



    不論是誰,賺錢的道路總是坎坷曲折的,在市場競爭中,有些企業經營者由於受資金、設備、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的限製,目的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



    安德森的例子就告訴了我們:起先沒本錢沒關係,可以先用別人的錢建立起信譽,大獲成功。



    這就說明,任何想掙錢的人欲沿著筆直的路線達到自己認定的目標都是不現實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一帆風順地一步達到輝煌頂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的先例。



    賺錢如同做人,其道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欲走直徑,但往往走入了絕境,而艱苦探索出來的道路,有時卻能比直徑更能率先到達終點。



    這也說明謀求創富,確實需要在市場實戰中采用迂回戰術,尋找戰機,以迂求直,迂回發展。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張瑞敏



    找借口是滋生貧窮的溫床



    借口是比海洛因還能讓人上癮的東西,這種東西剛用時能有鎮靜安神之功效,附帶讓人產生美好幻覺的作用。



    然而用久了,就有腐蝕神經和肌體的副作用,摧垮一個人的精神和意誌。



    一個人,可以找到很多借口為自己的失敗開脫,但這些借口也形成一個個台階,讓窮人順著台階自然而然地走進無法翻身的無底深淵,最終老老實實地做一輩子窮人。



    富人在任何情況下也不為自己找借口,他知道再完美的借口對他一點作用也沒有。



    他要找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



    這些也是一個台階,但這些台階會把富人送到事業的頂峰。



    20多歲的史蒂芬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小夥子。



    幾年前,他在一家裁縫店學成出師後來到了佛羅達州一個城市,開了一家小裁縫店。



    由於他手藝出眾,做活認真,價格又特別便宜,很快就聲名遠播,許多人都慕名而來找他做衣服。



    一天,雍容高貴的本恩太太讓史蒂芬為她做一套晚禮服以出席幾天後的商業聚會。



    等史蒂芬做完的時候才發現袖子比本恩太太要求的長了半寸。



    可是本恩太太馬上就會來取這套禮服,他已經沒有時間去修改了。



    果然不出所料,一會兒的工夫,本恩太大便來到了店中取衣服。



    她穿上了晚禮服在鏡前照來照去,嘴不住地稱讚史蒂芬的手藝出色。



    看得出來,她對這套晚禮服相當地滿意。



    於是她按說好的價錢給史蒂芬。



    令本恩太太感到意外的是史蒂芬拒絕收錢,且態度十分堅決。



    史蒂芬解釋說:“太太,我不能收您的錢,我把您晚禮服的袖子做長了半寸,為此我感到非常歉疚。



    當然,如果你能再給我一點點的時間,我非常願意把它修改到你所要求的尺寸。”



    聽了史蒂芬的解釋之後,本恩太太一再表示她對晚禮服相當滿意,並不介意袖子長了半寸。



    但不管本恩太太怎說,史蒂芬都拒絕收她的錢,最後無可奈何的本恩太太隻好讓步。



    在去參加晚會的途中,本恩太太對丈夫說:“這個小夥子勇於認錯、敢於擔當責任、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態度讓我震驚,他將來一定很有發展前途。”



    時間印證了本恩太太的話。



    史蒂芬後來果然成為一位世界聞名的高級服裝設計大師。



    福特汽車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在製造著名的v—8汽車時,明確指出要造一個內附8個汽缸的引擎,並指示手下的工程師馬上著手設計。



    但其中一個工程師卻認為,要在一個引擎中裝設8個汽缸是根本不可能的。



    他對福特說:“天啊,這種設計簡直是天方夜譚!以我多年的經驗來判斷,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我願意和您打賭,如果誰能設計出來,我寧願放棄一年的薪水。”



    福特先生笑著答應了他的賭約,他堅信自己的設想:“盡管現在世界上還沒有這種車,但無論如何,隻要多搜集一些資料,並把它們的長處廣泛地加以分析和改進,是完全可以設計和生產出來的。”



    後來,其他工程師通過對全世界範圍的汽車引擎資料的搜集、整理和精心設計,結果奇跡出現了,不但成功設計出8個汽缸的引擎,而且還正式生產出來了。



    那個工程師對福特先生說:“我願意履行自己的賭約,放棄一年的薪水。”



    此時,福特先生嚴肅地對他說:“不用了,你可以領走你的薪水,但看來你並不適合在福特公司工作了。”



    那個工程師在其他方麵的表現很不錯,但他卻僅僅憑借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就妄下結論,而不是去積極主動地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不去尋找方法,隻是一味地尋找借口。



    隻找借口不找方法的人是很難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的。



    因為一個人總是千方百計為自己的工作找借口,自然就會對工作疏於努力,也不會去自省,不去想辦法爭取成功,這樣的人自然會一事無成。



    “我太老了!”



    這是一句經典的借口。



    拿破侖·希爾對許多有錢人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有許多成功者都是人到中年,甚至更老的時候才實現他們的奮鬥目標。



    正所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而,就在這多年努力終於瓜熟蒂落,即將收獲豐碩的果實的時候,有許多人卻除了自己應該退休這個念頭外,對於其他的事情一無所想。



    殊不知,工作並非是對生命的損耗,恰恰相反,懶惰才真正是健康長壽的致命敵人。



    因此,那些早早退休的人,往往並不比持續工作的人更為長壽。



    事實表明,許多人都會去從事第二職業甚至第三職業,而在他們之中,那些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大器晚成。



    這樣看來,年齡絕對不是什問題。



    即使你可能失敗,但長年歲月積累的豐富經驗,就是你的無價之寶。



    “我沒有能力!”



    也是一種借口,但我們更應該相信的是,自己有成功的潛能。



    隻要你存在堅定的自信,你就能發掘出潛能來。



    對於能力的不同看法也是億萬富翁們與普通人相當重要的區別:如何看待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是的,我們的每一步行動都需要某種能力,即使是最少量的能力。



    這種能力尤其是指智力和體力兩方麵的能力,而低落的熱情會無可避免地帶來低沉的動力。



    因此對自我能力的低估造成低落的熱情,又帶來了做事的消極態度,這真的是另一個必然形成的惡性循環。



    要知道,正確對待自己的能力,的確可以成為星星之火,點燃自己身體內部靜靜潛伏的能量之源。



    每個人所擁有的潛在能源,事實上是巨大無比的,可以點燃起熊熊大火,促使你迅速地取得成功,隻不過在許多人那,這些能源還處於某種冬眠狀態,它們等待著被你的積極態度和雄心壯誌所激活。



    “我沒有資本!”



    是的,在這個世界,我們都知道“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但絕大多數的億萬富翁從一開始時都並沒有什資本,也就是說,錢並不是他們邁向成功的唯一的基本要素。



    而一個優秀的商業創意或商業觀念,以及積極而開闊的視野,才是必須具備的東西。



    世界上的芸芸眾生之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擁有一些可帶來經濟利益的才能、熱情或者愛好,至少會擁有一種這樣的條件。



    擺在那些即將成為億萬富翁的人麵前的問題是:如何正確運用這些才能、熱情或者愛好。



    要成功就沒有借口,要借口就不可能會成功。



    托馬斯·沃森



    億萬富翁懂得借錢生錢之道



    “如果你能給我指出一位億萬富翁,我就可以給你指出一位大貸款者。”



    威廉·立格遜在他一本書中這樣寫道。



    任何人的富有都不是天生的,億萬富翁們起初也隻是貧窮者。



    但他們善於借用資源,借錢生錢,最終走向富裕,是他們共有的特征之一。



    著名的“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希爾頓從一文不名到成為身價5.7億美元的富翁的過程。



    隻用了17年的時間,他發財的秘訣就是借用資源經營。



    他借到資源後不斷地讓資源變成了新的資源,最後成為了全部資源的主人一名億萬富翁。



    希爾頓年輕的時候特別想發財,可是一直沒有機會。



    一天,他正在街上轉悠,突然發現整個繁華的優林斯商業區居然隻有一個飯店。



    他就想:我如果在這建設一座高檔次的旅店,生意準會興隆。



    於是,他認真研究了一番,覺得位於達拉斯商業區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塊土地最適合做旅店用地。



    他調查清楚了這塊土地的所有者是一個叫老德米克的房地產商人之後,就去找他。



    老德米克也開了個價,如果想買這塊地皮就要希爾頓掏30萬美元。



    希爾頓不置可否,卻請來了建築設計師和房地產評估師給“他”的旅館進行測算。



    其實,這不過是希爾頓假想的一個旅館,他問按他設想的那個旅店需要多少錢,建築師告訴他起碼需要100萬美元。



    希爾頓隻有5 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這些錢買下了一個旅館,並不停地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 000美元,然後找到了一個朋友,請他一起出資,兩人湊了10萬美元,開始建設這個旅館。



    當然這點錢還不夠購買地皮的,離他設想的那個旅館還相差很遠。



    許多人覺得希爾頓這個想法是癡人說夢。



    希爾頓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



    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時候,希爾頓卻對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想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錢隻夠建造一般的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隻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點發火,不願意和希爾頓合作了。



    希爾頓非常認真地說:“如果我可以隻租借你的土地的話,我的租期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為3萬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權,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就請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這塊土地上我建造的飯店。”



    老德米克一聽,轉怒為喜,“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好事,30萬美元的土地出讓費沒有了,卻換來270萬美元的未來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權,還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飯店。”



    於是,這筆交易就談成了,希爾頓第一年隻需支付給老德米克2萬美元就可以,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貴的30萬美元。



    就是說,希爾頓隻用了3萬美元就拿到了應該用30萬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權。



    這樣希爾頓省下了27萬美元,但是這與建造旅店需要的100萬美元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於是,希爾頓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為抵押去貸款,希望你能同意。”



    老德米克非常生氣,可是又沒有辦法。



    就這樣,希爾頓擁有了土地使用權,於是從銀行順利地獲得了30萬美元貸款,加上他已經支付給老德米克的3萬美元後剩下的7萬美元,他就有了37萬美元。



    可是這筆資金離100萬美元還是相差得很遠,於是他又找到一個土地開發商,請求他一起開發這個旅館,這個開發商給了他20萬美元,這樣他的資金就達到了57萬美元。



    1924年5月,希爾頓旅店在資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況下開工了。



    但是當旅店建設了一半的時候,他的57萬美元已經全部用光了,希爾頓又陷入了困境。



    這時,他還是來找老德米克,如實細說了資金上的困難,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資,把建了一半的建築物繼續完成。



    他說:“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擁有這個旅店,不過您應該租賃給我經營,我每年付給您的租金最低不少於10萬美元。”



    這個時候,老德米克已經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應,不但希爾頓的錢收不回來,自己的錢也一分回不來了,他隻好同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並不吃虧建希爾頓飯店,不但飯店是自己的,連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還可以拿到豐厚的租金收入,於是他同意出資繼續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爾頓名字命名的“希爾頓旅店”建成開業,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時期。



    普利策是一位匈牙利出生的猶太人,17歲時到美國謀生,開始時在美國軍隊服役,複員後學習法律,21歲時獲得律師開業許可證。



    但普利策覺得當個律師賺不了大錢、發不了大財、創不了大業。



    經過反複觀察和深思熟慮後,他確定進軍報業。



    但他既無資本,又沒有辦報的經驗,怎辦呢?



    沒有資本怎辦?



    普利策想:可以自行做工積累一點,然後借用一點別人的資金。



    沒有經驗怎辦?



    他決定從實踐中慢慢摸索。



    於是,他以半薪為條件在聖路易斯的一家報社當實習記者。



    在工作中,他勤於采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的各環節工作。



    由於他具有紮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和較好的文學修養,寫的文章和報道生動、真實,吸引了廣大讀者,於是老板提升他為編輯,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開始有點積蓄。



    幾年後,普利策對報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就用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了,取名為《聖路易斯郵報快訊報》。



    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



    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並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



    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充裕的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



    開辦5年,每年都賺了15萬美元以上。



    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不久他就發了大財,成了美國報業的巨頭。



    洛維格年輕時曾一度貧困,他當過一段時間的推銷員,也從事過其他的很多職業。



    3年後,在一家公司,他憑著自信與毅力,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家燈飾公司商場副經理的職位。



    做了兩年多,在燈飾經營方麵積累了不少經驗。



    為了能更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洛維格決定跳出來自立門戶。



    剛開始創業,困難自然不少,最大的“攔路虎”是資金不足,為此洛維格動了不少腦筋。



    1998年他承包了一個大型超市的巨型燈飾店,接手時這家店已經虧損。



    但洛維格不怕,他自己有經營燈飾的經驗,客戶方麵也可以聯係到不少。



    隻要找到用武之地,他就可以大展拳腳。



    從組織、策劃、進貨到銷售,洛維格樣樣事都親力親為,時時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不到一年,燈飾店就“起死回生”,還淨賺了好幾萬。



    承包經營,不必自己再去尋找鋪位,購置設備、產品,隻需出一些活動資金,比起自己開店,需要的本錢要少得多。



    這樣一方麵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困難,另一方麵又可以在經營中不斷地積累資金。



    用洛維格的話說,就是借別人的雞,下自己的蛋。



    香港皇爵集團主席羅兆輝,人稱香港地產界“狙擊手”,加之年紀輕輕身價數十億,因此十分令人矚目。



    他的成功更是離不開銀行的支持。



    羅兆輝中學還未畢業,已經在尖沙咀一家小型房地產公司當經紀,一幹便是五六年,而全公司也隻有3個人,他的月薪也不過900元。



    由於長期接觸房地產行業,羅兆輝對房地產的操作、樓宇買賣的程序也越來越了解,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熟悉,因此,他有時也會嚐試參與炒賣。



    他也是在這時學會了一個基本原則:用最少的訂金,以最長的成交期買樓,然後利用這段時間再轉手謀利。



    羅兆輝在這家小公司一幹多年,月薪最高時也僅4 500元。



    於是他便轉職到置業國際公司,幹了將近兩年時間,後因一些誤會而離開。



    這時,他決定自己闖世界。



    第一個機會也在這時來臨,他在跑馬地發現一個地盤,麵積約2 000平方英尺,樓麵麵積約10 000多平方英尺,投資額500萬元,決定後,他向銀行伸出了手,整治後他出手賣得3 000萬元,為羅兆輝帶來第一桶金。



    後來事業的發展,他更是離不開銀行的支持,他自己也承認,銀行對他的支持很大。



    對於借貸之道,羅兆輝說:“以前我有1元,便會購3元貨;我有3元,就會購30元貨,賭到盡。



    好像發展寶柏中心時,貸款銀行還未找到,我已經交了訂金,如果找不到銀行的話,我便會輸掉1 300萬元。



    但現在已不會像以前那樣搏殺了,好像買大道中九號時,已變得十分穩健,如果要投資3億,我便預備3億多,而且預先與銀行聯係。”



    自己想要捕魚,但是又沒有船,怎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借船出海。



    如果我們算好時間抓住魚汛,也許出去一次就能賺回半條船來。



    也許你覺得借船還要付出租金不劃算,你也可以自己造船,但是也許等你造出船來的時候,魚汛早就過去了。



    所以我們每個人千萬要記住,賺錢最重要的是機會,是時間。



    機會放過去了你就永遠也抓不回來。



    我們的過去是不可能重新上演的,我們每一個先知先覺也不可能預知將來,我們能夠捕捉到的隻有今天。



    所以,我們絕不能靠吃老本過日子,我們更不能將希望寄托給將來,將來的變化永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們如果有條件,有機會預支明天的金錢,我們絕不可放過這個機會。



    這無形中就相當於我們在時間上超越了別人。



    現在我們的金融政策比過去鬆動了很多,我們購房可以按揭、求學可以貸款、購買耐用消費品也可以分期付款,所以我們要充分地利用這個機會,用明天的錢來辦今天的事。



    所以,我們要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就一定要有廣闊的胸襟,要能夠容人,要能夠容忍他人的資本進入自己的事業中來,這就像滾雪球一樣,雪球越大它就滾得越快,它就越容易滾大。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他人的金錢進入了我們的事業,我們的金錢增長得也會更快;他人的金錢進入了我們的事業,他人的智慧也就進入了我們的事業。



    博采眾人之長,兼收並蓄,我們自己才會不斷地長大。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然而事實上,成功者隻是少數,多數人終其一生都過著極普通的生活。



    他們渴望掌握“芝麻開門”的咒語,但他們始終沒能找到。



    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沒有成功的人總認為是自己命不好,沒生在富貴之家、權力之幫,他們怪父母,怪上帝,卻從不怪自己,從沒從自身找原因。



    對一些沒有背景的人來說,其力量是很有限的,在沒成功之前,更是有限的。



    這個時候,人有必要借助外部的力量來達到目的,促進成功,這就是借雞下蛋。



    借雞下蛋,會給人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並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人生苦苦奮鬥的風雨中,人少不了去“借”,借雞下蛋隻是其一,還有借花獻佛和借風使船,這三借在人的成功中,是必不可少的。



    借的成功在今天,甚為流行,從而成就了很多人。



    看看哪一個研究生、博士生不是有一個很好的導師,找課題、立項目,哪一樣少得了他的導師,他們不借助導師的力量能成功嗎?



    看看那些成功的演員、歌唱家,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該有多少美女、嗓子甜的人,可成功並沒降臨到她們頭上,為什?



    就因為沒有欣賞她的導演,沒有一個能出錢讓她在電視上有露臉機會的人。



    最後,隻好在茫茫人海中,讓青春逝去,錯過成功的時機。



    再看看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卻能成就大事業,靠的是什?



    是借的道理。



    他們有本事向銀行貸款,向有錢人借款,用別人的錢來發展自己。



    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熱心的人、善良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有心的人,是一個胸懷大誌的人,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你終會找到一些出色的人,他們會助你一臂之力。



    借與成功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明白了借花獻佛的道理,也就離成功不太遠了!



    我深刻感受到:資金,它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之源。



    李嘉誠



    善借外力生財



    與“借”生財,並非完完全全是借錢,無數富翁與企業的發跡史告訴我們:凡是可以為我們帶來財富的東西,都可以借來利用,能借來的全借來,才能發大財。



    借關係網賣產品,借名人做宣傳,借名氣辦公司,等等,這就是能借的東西。



    1.善借人力為自己賺錢



    美國一出版商有一批滯銷書久久不能脫手,他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給總統送去一本書,並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見。



    忙於政務的總統不願與他多糾纏,便回了一句:“這本書不錯。”



    出版商便借總統之名大做廣告:“現有總統喜愛的書出售。”



    於是,這些書一搶而空。



    不久,這個出版商又有書賣不出去,又送一本給總統,總統上過一回當,想奚落他,就說:“這書糟透了。”



    出版商聞之,腦子一轉,又做廣告:“現有總統討厭的書出售。”



    不少人出於好奇爭相搶購,書又售盡。



    第三次,出版商將書送給總統,總統接受了前兩次的教訓,便不作任何答複,出版商卻大做廣告:“現有令總統難以下結論的書,欲購從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方便以後閱讀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第七章 讓賺錢成為一種習慣2並對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