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爺爺的故事(二)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北海布衣 本章:第三章 爺爺的故事(二)

    正文 第三章 爺爺的故事(二)

    呷了口茶水,爺爺隨手磕了磕已經吸完的煙袋鍋子。我趕緊遞上煙袋荷包,爺爺慢悠悠的裝上一袋煙,美美的吸了兩口,接著又講起了故事。



    “爺爺,咱們渤海鹽場剛建場的時候,到底是怎樣的,您老給講講唄。”



    “唉,孩子,當時那個年代,是真的艱苦啊。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咬著牙硬挺過來的。是新中國和共產黨給咱們鹽場帶來了新生,支撐著我們那一代人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建場的信念,就是心中有黨啊。”



    說完這話,爺爺又是唏噓不已。



    1959年的益壽縣北部,號稱“北大窪”。



    這瀕臨渤海,是小清河入海口。而渤海鹽場的建場地址,就是典型的潮汐地帶。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蔞蓬、黃蓿等荒草。地的野兔、野雞和蛇鼠、刺蝟等動物經常可見。



    這還有一種鹽堿地特有的鳥兒,叫“鴨藍子鳥”,淩晨三四點就鳴叫,鹽工們管這種鳥的叫聲為“拔哨”。



    在那個年代,手表和鍾表還是個稀罕玩意,鹽工們每天早晨上班都是聽著鴨藍子拔哨起床的。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一片紅,冬天更淒涼。”這就是舊社會的真實寫照。



    距離此地不遠有一個六股路村,還有一句傳唱至今的歇後語。“六股路村套知了——窩等。”



    為什說窩等呢?



    原來此地是鹽堿地,生存環境荒涼無比,而且整個村隻有一棵樹。夏天的知了一旦飛走,轉來轉去沒有樹木可以落腳,隻好再次飛回到這棵樹上,所以想套知了的人不用東奔西走的忙活,在原地守候就行。



    由於剛建場,頭緒多,任務重,可以說千頭萬緒,百廢待興。場成立了籌建領導小組,組織了黨員突擊隊,爺爺還是黨員突擊隊的隊長呢。



    建場初期,房子還沒有蓋起來,大家就地取材,搭建窩棚,鋪上點幹草,睡地鋪。晴天還好說,就怕陰雨天氣。尤其是連陰雨,幾天不開晴,窩棚的被褥和衣物都長了毛。鹽工們打趣的說,外麵大下,麵小下,外麵不下了,窩棚還滴答。



    建鹽場,被人們俗稱為“建灘”,這可不是個輕快活。那個年代,沒有大型推土機械,隻能靠人工和小推車。



    在廣袤的北海灘塗,夏天高溫炙熱,蚊蟲肆虐,小咬(一種類似於蚊子的小蟲子)叮起人來可狠呢。很多工友的皮膚都被撓爛了,不停地淌著血水和黃水。



    冬季寒冷異常,鹹澀的海風,伴著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的寒流經常光顧這,有的時候氣成霜,滴水成冰。



    在那個年代,幹群關係非常團結。第一屆渤海鹽場的黨高官和場長是一位年長的武工隊長轉任。他為人熱情豪爽,善於做動員工作,經常帶領班子成員和籌建小組的幹部在建灘一線,與鹽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工作之餘,還不時地講一些戰鬥段子,引得工友們哈哈大笑,熱情高漲。



    爺爺至今還清晰的記得,在冰天雪地,他和工友們打著赤腳在泥水中抹灘,他的腳趾甲都凍掉了好幾次。



    鐵刨不動,就用鎬頭。一鎬頭狠狠的刨下去,結果隻是一個白印子,震得人手臂發麻。



    肩挑,手推,人拉,所有的辦法全部都用上了。哼哧、哼哧,哈出的熱氣都凍成了冰坨子,粘在胡子上,往下一拽,生疼生疼的。



    由於長期在鹹水勞作,很多工友的手上腳上都裂開了口子,被鹹水齁的生疼。這種情況,直到幾年後場配上了長筒膠靴和手套以後,才有所好轉。



    爺爺和工友最難忘的日子,是建灘完成,場召開表彰會喝慶功酒的日子。



    爺爺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披紅戴花站在領獎台上,可神氣呢!



    其實,在那個年代,還沒有獎金的概念,多以精神鼓勵為主。一般都是場黨委領導給頒發個喜報,還有印有偉人頭像或者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搪瓷茶缸、毛巾等物品。



    雖然這些東西現在看來不值錢,但是在當時來講,也算是奢侈品了。



    每次爺爺把喜報和獎品拿回家,奶奶和全家人都是樂的端詳半天,然後才把喜報端端正正的貼在土炕北麵的牆上。



    是爺爺那一代鹽工,憑著對黨的無限熱愛,憑著一種高度的自覺和感恩精神,才戰勝了重重困難,在荒蕪蕭瑟少有人煙的北海之濱,建成了初具規模的渤海鹽場。



    爺爺手捋著胡子,笑著說:“晶兒,俺們那個年代,雖然說一窮二白,但是有一顆火熱的心。咱們渤海鹽場,當年建場,當年就生產海鹽幾千噸,還受到了昌濰行署和省一輕係統的表彰獎勵呢!”



    休息了一會,爺爺繼續說,那個年代的苦和累,不是你們這代人能夠想象的。



    剛參加工作之時,每月隻有10幾元工資,除了留下一部分生活費,一大部分要交給家,你奶奶在家拉扯著你爹和一大家子人口。還要從麵拿出一些交給小隊。



    “啊,還要給隊交錢?為什?”



    “傻孩子,俺們能夠去鹽場參加工作,都是隊推薦的。村大隊和小隊根據村每戶人家的困難程度和勞力情況,從一些根正苗紅的家庭中推薦了我們十幾個小夥子。我們的戶口還在村,交錢是為了頂替義務工工分。”



    “奧,明白了。爺爺,那後來和您一起參加工作的同村夥伴怎樣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代鹽工沐光輝》,方便以後閱讀三代鹽工沐光輝第三章 爺爺的故事(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代鹽工沐光輝第三章 爺爺的故事(二)並對三代鹽工沐光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