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設計結構(4K)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女術士之友 本章:第1387章 設計結構(4K)

    空間站研發項目負責人,也是九州科技目前頂級工程師之一的楊市匈,此時正在實驗室麵“意氣風發”。

    之前因為考慮空間站的生活成本高,在保證安全與健康的前體下,他開發了一個為航天員們量身打造再生式生命保障係統。

    隻不過因為一些問題,出現了差錯,所以被顧青糾正一些理念,而到了他本人最擅長的空間站項目時,已然是另一種狀態。

    “三艙T字構型,也就是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組成T字那一橫,天和核心艙組成T字那一豎,同時還有多艘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往返運貨。

    這樣就能保證我們大夏空間站在平常運行的時候,輕鬆提供六名航天員長期在軌的物資與能源,它們就類似於平常的快遞物流,而空間站就是我們居住的房子。”

    看著對方畫出來的草圖,還有天工在一旁的解釋和優化項目,顧青隻感覺——輕鬆。

    藍星是有人才的,並不需要他一個人對所有事都盡心盡力,像這位從大夏航空航天集團挖來了精英,就能夠在很多問題上做出解答。

    “想建設一座優秀的空間站,我們在現階段最應該做的就是打好地基,我們也要設計出最好的核心艙來作為地基。

    JZ-404運載火箭的推力非常優異,完全可以支持我們設計出更大的核心艙,並且將其安穩發射進入軌道運行。

    隨後JZ-405運載火箭就能夠帶著給養貨艙,與核心艙的對接口進行對接,然後一起作伴,在軌飛行,這個過程是軸向交會對接,就像是在跑道上,兩位田徑選手交接棒。

    哪怕是剛剛還意氣風發的項目負責人楊市匈,神情也轉為思索。

    不論是脫離空間站,返回藍星。又或者是地麵JZ係列火箭自主繞飛到核心艙前麵去對接,都需要機械臂協助轉場。

    但是楊市匈卻愁眉緊鎖,口中喃喃自語道:“這個數道圓環組成的旋轉結構很好,甚至能夠在部分情況下減少損耗,但是有個很大問題,空間站動平衡無法解決。

    他清晰的看到這些工程師、實驗員的眼睫毛在不停的眨眼中掉落……

    但是航天員的運動可以控製,可航天員的實驗、隱私生活,還有操作設備引起的震動、艙內物資的改變根本不可能精確控製。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顧青甚至可以自己不路麵,僅僅是通過其他人,就能輕鬆幹預項目進度。

    項目負責人楊市匈與其他實驗員看到顧青的身影,立馬停下了手中的動作,開始歡迎大老板。

    眼睫毛都能這掉,那被實驗帽子束縛的頭發,恐怕也……

    “國際空間站的總體設計采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就像是樹木一樣有一根粗實的桁架作為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它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

    而在他身旁,楊市匈在一陣糾結的選擇中,最終還是選定了自己最初想做的項目。

    這不可取。”

    當一名航天員向其中一個艙段移動時,就會從這個艙段的壓艙水倉相應抽取壓艙水注入到對向艙段的壓艙水倉中,以維持整體的質量分布均衡——類似於做汽車輪胎動平衡時候用配重塊來調整動平衡。

    等到眾人鼓掌聲音變小了些許,顧青才走進了實驗室。

    十分科幻,也十分美麗,甚至顧青已經可以想象到這座空間站在軌道上成為巨大螺旋的風景。

    他在請示了顧青之後,也走到操作台前,盯著顯示屏上麵的數據和空間站模擬的動態圖,隨後開口說道:“天工,打開實驗投影模擬。”

    而且由於各種設備的故障,國際空間站很有可能會迅速瓦解,出現雪崩。

    因為從空間站的建築材料、高分子材料、特殊隔熱材料、防輻射材料、機械臂、對接技術、空間站係統、空間站電子設備、芯片、運載火箭等等一些列需要攻克的難題,九州科技內部都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他的心麵不時會想起顧青剛剛說的話:以後再這座空間站生活、工作的航天員不是幾個人,而是十餘人甚至數十人。

    這代表著他現在設計的不是普普通通的汽車、輪船,而是將數十人放到最惡劣環境當中,讓他們賴以生存、生活下去的“家”。

    他雙手一劃,將其放置到操作台上,讓無數光點聚集在一起,把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圖和運行模擬場景一一呈現出來。

    按照當初的設想,要想具備即時的質量分布調整能力,環形旋轉體的艙體結構可以分成數個艙段,在每個艙段都有可以用來調整質量分布的壓艙水、壓艙模塊甚至是陀螺儀矯正器。

    而且,圓環空間站的旋轉體半徑越長,力矩越大,動平衡問題就越大。

    從核心艙、貨艙對接、物資往返運輸一次。

    這一步相對軸向交會對接難度較大,不過我們的機械臂非常靈敏,可以幫著第二核心艙轉移到對接口上。

    細致的看下來,在航天器的建設時間和空間對接上,這一套流程富有邏輯性,幾乎已經是大夏空間站官方標準答案的進階優化版。

    但是國際空間站的部件太多了,全都由合作國家研製,雖然在當時看非常先進,可也因為技術太過分散,導致維修麻煩。

    從各種設備對接的力與速度、對接的時機、軌道計算、姿態調整、引擎輸出功率等等一係列的問題,智能AI程序天工都在一旁跟隨著空間站建設、工作的進度,標注了公式和數據。

    我們九州空間站第二核心艙發射的時候,它的個頭如此之大,為了安全,采用軸向交會對接,與第一核心艙的球型節點艙前端對接口連接,這個設計很好。

    但是空間站在外太空要是出了問題,那些航天員如果沒有及時搭乘救生艙,就隻能在沒有空氣和水源的惡劣太空環境中等待後續地麵上的救助。

    在我看來,對接容易,但是離開卻很難。

    與國際空間站和大夏空間站的研發、製造、升空不同,九州科技內部對空間站這一個項目的看法屬於“有難度但不是很有難度”。

    在短期任務時間內,依照我們設計的姿態調整引擎和無線陣列推進器的工作年限來說,或許二十年內不會出問題,但是二十年後呢?

    至此,九州科技空間站建設關鍵技術驗證的任務才算完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方便以後閱讀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第1387章 設計結構(4K)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第1387章 設計結構(4K)並對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