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讓人頭疼的X世代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沉默的愛 本章: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讓人頭疼的X世代

    東部四連客的第二個客場,是密爾沃基。

    雄鹿如今的處境非常尷尬,他們有不錯的球員,可是無法更進一步。

    直接擺爛的話,如果不把隊的即戰力拿出去賣,也擺不出個未來可期的“好”戰績。

    怎才算是未來可期?科比在密爾沃基用一記漂移的大風車爆扣讓雄鹿隊意識到,隻有這樣的天賦才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

    托湖人隊的福,鹿管痛定思痛,咬咬牙就向上請示,然後得到“隨便折騰”的批複。

    於是,雄鹿將隊內有價值的資產悉數擺上貨架,向全聯盟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開擺!

    浩浩蕩蕩的鄧肯杯追求者又多了一員。

    隨後,湖人在波士頓遭遇了賽季第二敗。

    凱爾特人的崛起比想象中的還要快。

    作為休賽期的大贏家之一,在幾乎沒有付出什慘重的代價便迎回拉爾夫·桑普森以及得到即將邁入個人競技狀態巔峰期的卡爾·馬龍。

    這兩人的到來讓凱爾特人搖身一變成為東部強隊。

    路易的老熟人查克·戴利在波士頓更是一改往日的執教風格,因材施教,充分發揮了凱爾特人的陣容特點。

    他們以拉爾夫·桑普森這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中鋒為核心,搭配馬龍驚人的進攻火力,再加上希爾等年輕球員的成長,正式躋身東部一流強隊。

    戴利對桑普森的使用讓路易十分驚奇。

    無論是K.C·瓊斯的凱爾特人,還是比利·多諾萬的熱火,他們都把桑普森當成一個擁有持球技能的內線核心去對待。

    也就是說,雖然桑普森的技術領先當代的其他內線幾個版本,但他的主要打法仍然是傳統的。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要維持原來的那種打法,桑普森的球場表現會不可避免地一再下滑,最終走上賈巴爾的老路,成為一個有進攻保障但無法在防守端和籃板保護上做太多事情的球員。

    回想起去年的東部決賽,尤因職業生涯第一次在係列賽完全壓製桑普森,究其原因,就在於後者身體機能的嚴重退化。

    內線絕對是籃球場上最難以抵擋時間侵襲的位置。

    除了蒂姆·鄧肯和卡爾·馬龍,所有的偉大內線的競技能力都在35歲之後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其他位置的球員,你可以用經驗、技術來對抗,內線不行。

    內線是球場上最現實的位置。

    卡位需要對抗、要位需要對抗、背打需要對抗、防守需要對抗……任你想在內線做什,對抗都是第一位。當球員的年紀變大,這種消耗變得難以承受,表現也會大幅下降。

    那,為什鄧肯和馬龍可以例外?鄧肯的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鄧肯年輕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就隻用六七分的力度比賽,所以當他老到隻能用六七分力氣打球時,他的表現反而沒怎受到影響。

    馬龍競技狀態的長青或許可以歸結於苦行僧般的自律和超級科學的身體調理。

    路易聽波士頓的朋友說過一個故事,凱爾特人和爵士完成交易的當天,桑普森給馬龍打去了一個電話。結果,接電話的是馬龍的家人,他們告訴桑普森,馬龍正背著降落傘越野。

    所以,內線想要延長自己的競技狀態的巔峰期,要像鄧肯那樣平時收著打,養成習慣,要像馬龍那樣刻苦。

    問題是,內線為什不能用技術對抗身體機能的衰落?因為在80年代以前,NBA很少有能在油漆區外打球的內線。

    內線死也要死在禁區,這就是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

    而像桑普森這樣一位可以在球場上的任何位置打球的球員遭遇了身體衰退,他能否延續巔峰水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教練是誰。

    查克·戴利找到了答桉。

    他讓桑普森站在高位支配球權,順便解放了腰位的馬龍。

    而凱爾特人的王牌戰術是...桑普森給希爾擋拆以及……馬龍給高位持球的桑普森擋拆。

    前者憑借桑普森全麵到讓希爾羞愧到不敢自稱是小前鋒的技巧為擋拆進攻帶來無限可能。

    後者則是將馬龍的擋拆進攻威脅,以及桑普森在超級中鋒獨一無二的持球威脅完全展現。

    這場比賽的最後關頭,凱爾特人就是靠桑普森和馬龍的擋拆將湖人捶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餘下的,隻有噪音》,方便以後閱讀餘下的,隻有噪音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讓人頭疼的X世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餘下的,隻有噪音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讓人頭疼的X世代並對餘下的,隻有噪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