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壬辰倭亂(14)朝鮮請內附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日月合明 本章:第625章 壬辰倭亂(14)朝鮮請內附

      萬曆皇帝不愧是大明的中興之主,他比那些讀了幾十年聖賢書卻眼高手低看不起外藩的讀書人更早的意識到其中的危機。

      那封秀家寫的信件,他看了由看,最後還是下令錦衣衛將送情報的楊繼溏找來,他要當麵問清楚這份情報的來源,以及那個【豐見明】究竟是誰。

      盡管在上奏情報的時候,楊繼溏依照秀家的要求進行了保密,不過也因此沒有得到大明上下官員的重視。

      不是秀家又當又立,實在是大明的讀書人太不是東西了,難免在和談的時候姐姐把自己暗通大明的事情賣給秀吉,這才要求楊繼溏保密。

      沒想到楊繼溏也真是個好漢,一個字都沒有透露出去,隻是說是倭國貴人透露的情報。

      後來被上麵責怪虛報情報打發到了廣西,現如今萬曆皇帝召見,卻是將這個快被人遺忘的人物再一次成配角。

      深刻閱讀了秀家提供情報的萬曆皇帝深感局勢的險峻,因此在石星作出布置之後的第三天,他下令從宣大臣抽調精兵1.6萬人進駐天津專待倭警。

      彼時正好有一批江南的大約7、8萬石漕糧運抵京師,萬曆皇帝直接下旨將這批漕糧充作軍糧發往遼東。

      由於秀家在情報上麵說日軍裝備了極高比例的火繩槍,因此萬曆皇帝下令從福建警備荷蘭的神機營中調回500人,更是將素有善於使用火器的將領陳璘調入神機營為將領。

      萬曆皇帝要求陳璘盡快檢點神機營裝備,若有確實上報工部補損,查漏補缺,若有不足上報朝廷增買。

      因倭國是島國,不論是登陸朝鮮還是大明,船隻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了摸清楚倭國水師的清理,萬曆下令山東巡撫,派出船隻前往朝鮮,確認倭國水師情況。

      種種跡象都表明,大明至少大明皇帝,在還沒有接到朝鮮明確的請求入朝的求援請求之前,已經決心用武力評定朝鮮倭亂事宜。

      前文已經不止一次說過,在沒有發現豐富的鈾礦和稀有礦產之前,朝鮮這個地方對於中原王朝都顯得有些雞肋。

      而且他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每當東方出現了強大敵人時候,朝鮮的地理位置都非常關鍵。

      晚明時候針對清朝的朝鮮,晚清時候針對日本的朝鮮,新中國建立之後針對美國的朝鮮都都得到了驗證。

      而現在,恰恰是朝鮮半島戰略價值體現的時候。

      萬曆皇帝非常敏銳的意識到,麵對像日本這“強”的威脅,必須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因為他很清楚大名在遼東的統治,不論是當初的奴兒幹都司,還是現在的遼東都司,真正控製隻有遼東平原呢一塊地盤。

      他好像一個公雞的頭顱遠遠的伸在外麵,而遼西走廊是這單薄,直麵北方時和時逆的蒙古諸部。

      而在遼東平原東部,是大量的以女真為首的土化諸部。他們之所以凝聚在大明麾下,不是因為大明給了他們一個XX指揮使的官職,而是他們附強的性格,想要在大名庇護下罷了。

      但是如果遼東成為了主戰場,那這群羈縻部落是否會依舊忠心耿耿?又或者如當年蒙古軍中的色目人一樣,成為倭寇侵犯大明的先鋒?

      除此之外,身為一名有著遠大抱負理想的君王,他始終抱有一顆保境安民的心。

      在其繼位的前20年中,多次下令沿海諸省,要將外洋攔截於外並予以消滅。

      因此,從這些安排的時間點可以看出,對於這個年輕的皇帝來說,朝鮮發生了什他根本不關心,朝鮮是帶路黨還是受害者他也不在乎,對於他來說1個敵人還是2個敵人都是隻有“戰之”這一個選擇。

      然而萬曆皇帝的雄心並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彼時前首富王家屏剛剛告老還鄉,整個內閣隻剩下了已經70歲的趙誌皋,一個人全挑內閣諸事。

      人家已經活了這久了,早就是官場老油條了,內閣隻有一名輔臣,這中石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此根本約束不住群臣。

      再加上眼下朝廷正麵對寧夏之役,確實沒有精力再東邊再開戰場,因此朝中便有了反對援朝的聲音。

      反正現在朝鮮也沒有正式求援,貿然出兵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到時候反倒被其他藩邦認為我天朝別有用心,落人口實。

      寧夏之役與萬曆朝鮮之役、播州之役並稱萬曆三大征,但是寧夏之役的規模與後兩個不可同日而語。

      寧夏之役本身是因為一名戍邊的蒙古明將哱拜不滿朝廷,與當地守軍勾結占據了寧夏城反叛朝廷。

      寧夏亂兵的規模將將過萬,而大明已經調撥了遼東、宣大、山西、浙兵、苗兵數萬人圍攻寧夏,雖然還沒有看到勝利的曙光,不過寧夏之役從萬曆決定動手的那一刻起便已經勝券穩操。

      而萬曆朝鮮之戰不一樣,盡管此刻還沒有開戰,但是萬曆皇帝已經明顯的感覺這一次的倭寇來勢洶洶,他需要盡快平定寧夏,才能抽出兵力解決倭寇。

      在此之前,他需要盡可能的完成倭寇的情報收集,情況允許的話,先派一部分軍勢入朝拖住倭寇,等到寧夏那邊解決了,自然可以安心的去收拾那隻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猴子。

      群臣議論紛紛,趙誌皋自然也不敢批紅,這封聖諭就這以中旨的方式發去了遼東,好在此刻的明朝皇帝還沒有被這群讀書人架空,中旨發出去還有效力,很快就送到了遼東總督蹇達手中。

      蹇達看著這封諭旨看了半天沒明白萬曆皇帝的意思,主要這2萬兩銀子和派出的軍隊數目實在太過尷尬,拿去出兵抗倭完全不夠,用來接朝鮮國王李入京卻是太過富裕了。

      好在遼東巡撫郝傑是個人才,最關鍵的是他是當時大明朝時期少數對日本有興趣的官員,搜集了很多日本的資料。

      後來他將這些資料整合在一起,寫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日本文化及曆史考據的論篇《日本考》。

      有的時候真的覺得這個時候的大明很幸運,永遠在關鍵的地方有關鍵的人在,不像50年後的大明朝廷,官員盡是無能口嗨之輩。

      郝傑看過諭旨很快理解了萬曆皇帝的意思,向蹇達解釋了其中的深意,很快蹇達便下旨派出馬步軍1000人,分為兩部入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備前宰相》,方便以後閱讀備前宰相第625章 壬辰倭亂(14)朝鮮請內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備前宰相第625章 壬辰倭亂(14)朝鮮請內附並對備前宰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