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日月合明 本章:第632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

      朝鮮國王李在知道了李如鬆率領明軍入朝的消息之後,便在義州的義順館親自迎接李如鬆。

      李如鬆身穿一件繡著孔雀補子的三品文官緋袍,意氣風發的坐在一頂往禦賜的紅明轎子,遲遲不見其出來。

      直到朝鮮郡王李向其行禮請安之後,他才後知後覺的從轎子中探出身子,表現出萬分抱歉的對著李噓寒問暖。

      “湣([mn]同“憫”)貴國無故受倭亂,大發兵馬來救。今當剿滅凶賊,原國王放心也。”

      這個態度,就好像是長輩在對晚輩安慰一樣,可是李如鬆無論是年級還是品階都比朝鮮王李要小不小。

      李如鬆的態度引起了部分朝鮮群臣的不滿,但是人家是手握5萬天兵的統帥,沒有他們朝鮮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收複朝鮮八道,也就隻能對著李怒目而視,卻半天憋不出一個屁來。

      反倒是身為國君的李非常大氣的主動上答道“以寡人守國無狀,貽念皇上,致諸大人遠事征伐。雖刨心腹,安得報此天地罔極之恩?”

      隨後更是對著其說道“小邦一縷之命,惟在大人。”,之後更是主動向其行茶禮、行酒禮。

      之後在李如鬆的引薦下,李又向前左右三協主將行茶禮、行酒禮,三位都入李如鬆一樣接受了,可謂是極盡卑微之態了。

      也許是昨天李卑微的態度讓李如鬆非常受用,在第二日十二月十一日一早,李如鬆便在義州城外點將拔營。

      經過5日的行軍,大軍來到安州附近駐紮,其招來平安道都體察使柳成龍問話,並聽他介紹平壤城的城防結構。

      原來整個城像直角三角形一樣布置,平壤東南兩麵靠近大同江,是兩個直角邊,東側緊挨著大同江,根本不適合進攻。

      南側有部分平地,這是大同江下遊衝擊出來的平原,但是麵積狠下,也不適合布置大兵。

      的北側有靠近牡丹峰,整個西北一麵是最長的斜邊,不過這還有一條大同江的支流普通江流過。

      能夠在完全經陸路對平壤城發動進攻的隻有牡丹峰山腳的西北角七星門,也就是上次祖承訓突襲平壤時候所進之門,以及難道的正陽門。

      西側斜邊的普通門沿著普通江修築,想要從這進攻,需要先渡過50米寬的普通江,而從側的大同門、長慶門出門10米便是濤濤的大同江江水。

      望著如此堅固的平壤城,李如鬆皺起了眉頭,他很難想象憑借平壤城的朝鮮軍是怎被日軍打敗的。

      哦~好像說朝鮮軍望風而逃,平壤城不戰而落入日軍之手的。

      當然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盡管日軍占據平壤已經有5、6個月之久了,不過小西行長一直沒有特意增築平壤城的城防。

      主要是日軍並沒有控製平安道和黃海道,不能就近征發民夫修築城防。

      再加上小西行長的主要精力一直被沈惟敬那個騙子牽著鼻子走,甚至已經相信了他議和即將成功的謊言,自然沒有精力再去修築城防。

      聽到這個消息的李如鬆,鬆了一口氣,對著諸將說的“幸虧日軍沒有依平壤而守,不然我們就有麻煩了。”

      但是饒是如此,李如鬆依舊對平壤城非常忌憚,還是想要以計破敵。

      為了迷惑日軍,他特意派了人去平壤通知小西行長,天兵入朝是為了幫朝鮮幫助朝鮮從日軍手中接受國土,議和的條件已經為大明皇帝接受,朝鮮義京畿道為界互分南北。

      小西行長雖然很希望和談可以順利,但是他總感覺這個有些不對,因此並沒有親自斧山院議和,而是派了家臣大浦孫六等23人前去,最後這23人全部為明軍亂刀砍死。

      明軍最後檢查屍首發現並沒有日軍主將小西行長的屍體,李如鬆便判斷出突襲平壤已無可能,臨時將計劃改為強攻。

      柳成龍擔憂平壤城高池堅,日軍又有鐵炮之利,害怕入朝第一戰就會陷入苦戰,因此出言勸阻。

      但是在聽完柳成龍介紹完平壤的守備之後,李如鬆卻哈哈大笑道“倭但恃鳥銃耳,我用大炮,皆過五六,賊何可當也?”

      十二月十三日,李如鬆會同朝鮮軍抵進平壤城,巡視城防守備情況。

      他首先望向左側的牡丹峰,對著眾人說道“日將不善守也,若是在牡丹峰上築城,與平壤城互城犄角之勢,使我不能攻也。”

      他的話音剛落,就將牡丹峰上出現了一些青色的旗幟,居然是日軍趁著明軍立足未穩,提前派了1000人出城守備牡丹峰。

      看到此情此景的李如鬆尷尬了片刻儼然而笑道“沒想到真的被我說中了,可惜我不是曹操,這也不是華容道。”

      隨即他命人在城北樹立幾麵大旗,上麵寫著“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然而作為回擊的,卻是牡丹峰上向山腳射下的鐵炮彈丸,沒想到居然還真的打傷了幾個朝鮮兵。

      見到此情此景,李如鬆派真定兵佯攻牡丹峰,但是此時負責牡丹峰守備的是宗義智家老杉村智清,他利用牡丹峰上的山石作為依靠,躲避山下明軍的箭矢,日軍則在石縫之間向攀山的明軍射擊。

      明軍被日軍鐵彈所阻,丟下幾麵鐵盾之後狼狽退走。

      杉村智清將明軍退走,眼饞明軍丟下的輜重,特別是明軍手中舉著的鐵盾是日本少有的軍備,他便派人下山撿去這些盾牌,結果被明軍殺了一個回馬槍,丟下數十具屍體之後狼狽的逃回了山上。

      杉村智清見到這種情況無助的皺了皺眉頭。要不是小西行長對明軍南下準備不足,若是提前在牡丹峰築城,又豈會有這樣無奈的結果。

      但是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等人到底還是打了幾十年仗的老武士,在得知明軍南下的消息之後不久,就很快作出了布置,杉村智清帶人駐守牡丹峰就是其中的布置之一。

      這本就是李如鬆對日軍戰鬥力的一次試探,如今既然已經大致試探出日軍的戰鬥力,更是摸清楚了日軍鐵炮大致的射擊距離,戰術目的已經達成自然選擇收兵。

      對於李如鬆來說平壤之戰在失去突襲的突然性之後,也就熄滅了快戰的想法,一兩日的得失並不在意,真正的大戰還在後頭呢。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天夜小西行長和宗義智各自率領一隊軍勢出七星門和含毬門,對著北側的明軍營壘和南側的朝鮮軍營壘發動夜襲。

      盡管日軍已經訓練有素,人人口銜木棍不發出一點聲音,但是依舊為明軍哨兵發現。

      由於夜色昏暗明軍不敢出寨應戰,因此隔著柵欄使用三眼銃和虎蹲炮對著黑夜中開火。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備前宰相》,方便以後閱讀備前宰相第632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備前宰相第632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並對備前宰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