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4章 中國自己的衝鋒槍!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癡冬書亦 本章:第1834章 中國自己的衝鋒槍!

    端午估摸著以現如今中國的軍工技術,想要實仿製司登衝鋒槍量產,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畢竟以英國當時的工業水平,從敦刻爾克大撤退,到司登衝鋒槍量產,也用了足足一年多的時間。

    司登衝鋒槍的橫空出世,可以說也是一種老英的無奈之舉。

    1940年的5月份,英國遠征軍在歐洲戰場上大潰敗,英政府抽調了大量船隻冒著德軍的轟炸,從敦刻爾克將英軍以及部分盟軍撤回到了本土。

    但是在這些遠征軍回國之後英國政府才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回來的太匆忙了,手的家夥全部丟在了法國的敦刻爾克的沙灘上了。

    而如果德國人在這時乘著順風車追來的話,那問題就嚴重了,所以英國這時候就需要一批物美價廉的武器來裝備自己的部隊。

    並且在之前與德國人戰鬥的時候,很多一線的軍官都說德國人手的家夥好像挺好使的,彈容32發,一掃就是一大片,近距離完全可以當做機槍來使用。

    而再加上使用9毫米的手槍彈後坐力低,連小孩子都可以輕鬆駕馭。

    但最主要的是,人家的衝鋒槍造價也不高,正適合大規模的裝備,比美式的湯普森便宜多了。

    於是英國人開始製造屬於自己的衝鋒槍,設計思路就是子彈采用9毫米手槍彈、彈匣就直接拿MP40的彈匣仿製,再結合皇家海軍的曼徹斯特衝鋒槍的優點和MP40衝鋒槍的優點進行簡化和設計,最終在Shepperd和Turpin兩位設計師和恩菲爾德兵工廠的努力下造出了一代“名槍”——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全長895毫米,重2.95千克,發射9×19毫米手槍彈,32發彈匣供彈,射速每分鍾550發,有效射程200米。

    總體來說,司登衝鋒槍的各項數據都不錯,端午就是照搬過來,也足夠用了。

    但是端午很了解這把槍,司登衝鋒槍在二戰也算是名槍了。

    他的有點就是造價低,構造簡單,適合大規模的生產。

    但是他的缺點也有很多,首先就是這槍長得太磕磣了,這槍剛被設計出來的時候因為外形特別簡陋,被當時許多人詬病,讓人一度懷疑這玩意兒是某個黑作坊做出來的。

    其次就是結構簡單,非常簡單。司登衝鋒槍槍身就是一根鋼管,套筒也是圓的,槍托也是圓的,槍機拉柄也是小圓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麵的彈簧,而且這種簡陋的設計很容易讓什沙子或者泥土啥的進去造成卡殼,這在戰場上那是相當的致命。

    然後就是這槍的保險非常的不可靠,這槍的保險是把槍栓拉到屁股上然後別上去,有點類似我們現在常見的一些卡扣,但是這個問題就是這個保險一刮就下來,走路或者訓練的時候順便走個火那是家常便飯,經常槍掉到了地上然後一梭子子彈就都打沒了。就好似一把雙刃劍,既傷敵又傷己。

    當然這槍也是有優點的,不然英國佬也不會生產三百多萬把。

    這槍優點就是它的結構簡單、造價相當低廉,造價隻有7美元,是湯姆斯衝鋒槍的二十分之一。

    而且因為結構簡單,一共就47個零件,也不需要什太多的流水線,隻要有幾台衝壓設備,實現量產根本不成問題。

    端午為金長喜還有五位工程師詳細的講解司登衝鋒槍。

    當然了,他把這把槍是英國佬耗費一年才生產出來的事情都一一略過了,隻是為金長喜與五位工程師講解這把槍的優點,缺點。

    待工程師與金長喜對槍械的基本數據進行初步校對後,他們便又與端午開始探討有關司登衝鋒槍經常卡殼的問題。

    司登衝鋒槍的卡殼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個方麵就是司登衝鋒槍由於結構簡單,在戰鬥中的時候,槍身內容易進入沙子導致卡殼。

    這一點在端午與幾個工程師研究了一下發現根本解決不了。因為這與司登衝鋒槍的整體結構有關。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抗戰:從八佰開始》,方便以後閱讀抗戰:從八佰開始第1834章 中國自己的衝鋒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抗戰:從八佰開始第1834章 中國自己的衝鋒槍!並對抗戰:從八佰開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