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禎的心理變化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樣樣稀鬆 本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禎的心理變化

    毛文龍已經是武將的盡頭,除了晉爵,基本上是升無可升。

    但明朝後期,武將想封爵是非常困難,別說什公、侯,就是伯爵,也沒有幾個。

    李成梁的軍功大不大,送了多少禮,熬了多少年,才得了個伯爵,還不是世襲的。

    相對於別的皇帝,崇禎對於封賞就更加吝嗇,盡是虛的,很少給予實惠的東西。

    不僅僅是吝嗇,簡直是刻薄、冷血,隻因為懷疑,盧象升英勇戰死後,竟然三年不得恤。

    與盧象升遭遇相近的還有孫傳庭,戰死後由於屍骨無存,再加上有傳言稱他還活著,崇禎帝到死都沒有給予封贈。

    崇禎自掛東南枝,隻有一個王承恩陪著,真正地做到了孤家寡人的境界。而淒慘的結局,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收複金州、南關大捷之後,朝堂上對於毛文龍和東江鎮的攻擊大大減弱。

    什糜費糧餉,什牽製無功,在輝煌的戰績麵前都煙消雲散。要攻訐的也隻剩下東江鎮僻處海外,毛文龍跋扈難製了。

    而這也是崇禎的心病,一個帝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允許軍閥的存在的。

    對於邊鎮武將的控製,一直是皇帝關心和重視的,這也是以文製武的根緣所在。文官造反,基本上不可能;武將,則完全不同。

    但說到底,毛文龍率領的東江軍給崇禎臉上增光添彩了。

    不是說先有明君,再有良臣嘛!登基之後,捷報頻傳,對建虜的戰事現出曙光,不正說明自己是有道明君、英明神武?

    崇禎口述完聖旨,收拾了激蕩的心情,思索了半晌,緩緩說道:“東江鎮的糧餉,還是恢複,由朝廷和登來共同承擔,不能交給薊遼督師。”

    王承恩對此也是讚同,躬身道:“皇爺明鑒。奴婢以為,糧餉可由東江鎮自行解決一半,剩下的再由朝廷和登來籌集。”

    崇禎微微頜首,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又能省下不少錢財。

    斷絕糧餉,全部由東江鎮自己解決困難,崇禎擔心東江鎮因此而與朝廷更加地離心離德。但要全出,朝廷財政又很困難。

    至於袁崇煥所提出的每年四百八十萬兩遼餉,把東江鎮的也包括在內,崇禎認為達不到省錢的目的。

    從四百八十萬兩中先拿出一百餘萬兩作為東江鎮的軍餉,但隻給一半,也就是五十餘萬,其餘的可就省下了。

    這是崇禎打的小算盤,所以,才沒同意袁崇煥的上奏。

    同時,東江軍這兩年的戰績,也讓崇禎的心理產生了些許的變化。

    袁督師“五年平遼”的大誌向確實讓崇禎激動興奮了好長時間,但他也有冷靜下來的時候。

    如果沒有東江軍的屢獲大捷,心理上的變化可能還會來得慢一些,晚一些。

    可恰恰相反,一個是他砸鍋賣鐵地支持,卻沒有什效果。另一個在艱難環境中,卻屢次報捷,送來大量的建虜首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崇禎開始衡量投入產出是否合算,對於袁崇煥的能力也生出了懷疑。關鍵的是,袁崇煥要的錢太多了。

    按照目前朝廷財政的狀況,明後年就不得不再加派遼餉,每畝至少三厘,才能勉強支撐遼東戰事。

    “毛文龍再次舉薦郭大靖升任副將,朕也允了。”崇禎緩緩說道:“據方正化所奏,這個郭大靖也確實是個猛將。”

    王承恩沒有說話,恭謹地聽著。他不能老出主意,隻能有這樣的姿態來作出暗示。

    崇禎沒聽到王承恩的應承恭維,很快也意識到了問題,繼續說道:“另優詔嘉獎,賞賜勾玉、鬥牛服、錦緞……”

    明代的賜服中,最有名的是蟒服、飛魚服、鬥牛服和麒麟服。

    而明代的鬥牛服為蟒形、魚尾、頭雙角向下彎曲如牛角狀,一般授予三品以上的官員。郭大靖升任副將,則是從二品的武官。

    “萬歲英明。”王承恩終於出言,表示了對崇禎的恭維和稱讚。

    崇禎也覺得自己很英明,施恩於臣子,彰顯自己賞罰分明,不使功臣寒心,又激勵其他文官武將。

    “東江軍屢次獲勝,犀利火器功不可沒。”崇禎的目光移到桌桉角上的奏疏上,沉聲說道:“朕意已決,聘請葡人製造槍炮,裝備我大明軍隊。”

    寧遠之戰後,紅夷大炮便開始被明廷重視,特別是徐光啟屢次上疏,明廷開始購買火炮,並聘請澳門的葡人技師和教官。

    但在這個過程中,朝堂上的保守文官給引進先進火器的進程增添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儒學宗師劉宗周、黃道周等人,那可是正人君子的典範,在朝在野都有很大的號召力,連皇帝也不得不顧及到社會輿論。

    這些儒學大師互相吹捧,似乎隻要重用他們,就會天下賢人聚集,大明中興指日可待。

    這些儒學宗師是有學問,但在軍事上卻啥也不是,他們不但提不出“隆中對”這樣的戰略規劃,還開曆史倒車,反對引進紅夷大炮等武器。

    他們的軍政理念的核心就是修心、修德,認為隻要崇禎皇帝彷效堯舜,大明就萬事大吉,搞定農民起義和建虜都是小事一樁。

    至於火器,劉宗周等人認為那是細枝末節,並不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臣聞用兵之道,太上湯武之仁義,其次桓文之節製,下此非所論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國威所以愈頓也”“火器終無益於成敗之數”。

    劉宗周之流不僅反對製造紅夷大炮,還大力反對引進葡萄牙炮手學習軍事技術,主張驅除所有的傳教士,將其“放還本國,以永絕異端之根。”

    崇禎皇帝雖然保留了葡人技師來製造火炮,卻不得不給劉宗周等人麵子,沒有雇傭葡萄牙炮兵升級明軍的火炮技術。

    但東江軍用實戰證明,先進火器在戰爭中確實能起到決定勝負的作用,這讓崇禎又有了心理變化。

    王承恩眨巴眨巴眼睛,終是沒有說出心中的疑惑。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逆天換明》,方便以後閱讀逆天換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禎的心理變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逆天換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崇禎的心理變化並對逆天換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