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豪格的疑惑和震驚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雨天下雨 本章:第537章 豪格的疑惑和震驚

    第537章 豪格的疑惑和震驚

    中前所以北四五公外,萬餘楚軍騎兵以及大幾千的騎炮兵,輜重兵等輔助兵力正在和兩萬東擄騎兵進行著殘酷無比的廝殺。

    這是一場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的超大規模的騎兵對衝作戰了,哪怕是東擄人之前征服漠南蒙古的時候,雖然雙方騎兵都很多,但實際上依舊沒有打過這大規模的騎兵對衝。

    畢竟傳統騎射嘛,大多時候還是以中小規模的騎兵作戰以及掩護步兵作戰為主,超過上萬騎的騎兵直接大規模騎兵對衝,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少出現。

    更別說,這一場騎兵交戰,雙方都動用了不少的騎兵炮以及火槍,和傳統意義上的騎兵對戰並不相同。

    而論激烈程度乃至傷亡比例,也是要遠遠超過以往東亞地區的傳統騎兵交戰。

    而之所以能夠出現這大規模,這慘烈的騎兵交戰,就是因為交戰雙方的實力足夠強悍。

    一方是剛統一了關內,稱霸華夏的大楚帝國王朝,並且大楚帝國王朝還擁有了遠超過傳統王朝的國力,其強大的原始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收稅能力乃至對基層的掌控力度,都遠不是傳統封建王朝所能相提並論的。

    而另外一方,則是野蠻人中的強者,數十年的征戰生涯,讓東擄人把幾乎天賦都點在了戰爭上頭,他們抗住了明王朝的前期圍剿,並且後期反客為主,直接壓著明軍打。

    同時他們不僅僅和明軍交戰,同時還多次對朝鮮發起征服戰爭,並最終征服了朝鮮,同時他們還多次發起征服漠南蒙古的戰爭,逐步征服了漠南蒙古的所有部落,並使得漠北蒙古三部,漠西蒙古的其中幾部都是被迫臣服。

    因此可千萬別以為明末時期的東擄,就隻是個龜速在遼東一帶的小勢力,實際上人家的控製區大著呢。

    尤其是皇太極稱帝之後的這幾年,不僅僅控製了偌大東北乃至外興安嶺大片地區,同時還實際控製了朝鮮半島以及更加廣闊的漠南蒙古。

    他們的實際控製區很大的。

    因此到了現在的東擄人,他們所能組織起來的軍隊規模也不小,畢竟東擄人以及他們控製下的漠南蒙古都是屬於全民皆兵的製度,正常時候都能拉出十幾萬人,動員規模大一些都能夠拉出二十幾萬人了。

    一個是新生的文明強國,一個是混了幾十年的野蠻強國,兩者打起來自然是火花四濺,規模不會小到那去。

    前兩年雙方的一些中小規模的戰役,那不過是前奏而已,真正到了決定勝負的遼西戰役開啟後,不管是大楚帝國還是東擄人,都不約而同的投入了大量的主力。

    具體到廣寧中前所戰役,因為此城的得失直接會影響到後續整個遼西走廊的局勢,因此交戰雙方都不會馬虎。

    楚軍一開始就是動用全力,十幾萬大軍殺了出去。

    而東擄人也是圍繞著廣寧中前所收縮兵力以及緊急增援,為了守住廣寧中前所,該方向的東擄直接放棄了八鋪等前沿小堡壘,直接在此地集中了大量兵力,同時廣寧前屯衛更是在短短兩三天的時間,就派出了上萬的騎兵增援。

    並且還有更多的兵力正在朝著這一帶匯集,估計不用幾天,前屯衛那邊的東擄其他兵力,乃至錦州的兵力都會陸續抵達中前所一帶啊。

    到時候,雙方在此地匯集的兵力,加起來恐怕得超過三十萬。

    但是這有個前提,那就是中前所的東擄守軍,能夠抗住楚軍前期的猛烈攻勢。

    如果在援軍抵達之前就戰敗,那對於東擄人而言,恐怕整個遼西局勢都要迅速崩潰。

    如此情況下,也才有了中前所北郊的這一場騎兵大戰。

    朱興發陸軍中將,看著前方也已經露出敗像的第一騎兵軍的主力騎兵,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對麵的這些東擄騎兵,還真是不好打啊!

    進退有據,兵力調動也極為的靈活,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騎兵數量要更多。

    而不久前更是直接擊潰了北翼戰場的第三騎兵旅,迫使自己不得不抽調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第五騎兵旅上前增援。

    第五騎兵旅上去了,這才穩住了北翼的局勢,給潰退的第三騎兵旅爭取到了足夠的重整時間。

    但即便如此,北翼那邊還是損失了至少數百騎兵,並且連之前部署在前頭的十幾門騎兵炮也是折損了。

    甚至因為時間匆忙,炮手們撤退之前,甚至都來不及把所有騎兵炮都炸毀,也就是說,如果對麵的炮組足夠的話,恐怕不用多久就能夠拖著自家的騎兵炮打過來了。

    而中軍戰場這邊,情況同樣不怎樣,己方的騎兵數量還是少了一些,而且大楚帝國的傳統騎兵繼承自明軍,本來就不算多強勢,騎兵們在技戰術方麵還是差了對麵一籌。

    也就是憑著更好的裝備以及己方更多的炮兵力量和輜重步兵的掩護,才能夠勉強維持住局麵。

    但是這種勉強維持,注定是不能維持太久的。

    就在幾分鍾前,東擄人一部主力五千餘騎突然殺出,逼著楚軍主力傳統騎兵第四騎兵旅正麵迎戰。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對麵的東擄人很狡猾,竟然趁著己方的主力騎兵被纏住的時間,派遣了千餘騎從側翼,借著地形的掩護突然靠近數百米後殺出,直接奔襲自家的炮兵陣地。

    如果不是朱興發提前把兩個輜重團派了上去,及時組織了防線把對麵給攔下來,恐怕己方的炮兵陣地都要遭到巨大的破壞。

    這一次攔截雖然贏了,甚至還留下了至少上百東擄騎兵的屍體或傷員,然而這也是給朱興發陸軍中將敲響了警鍾。

    當己方騎兵無法攔截住對方騎兵的時候,那對麵的東擄騎兵就能阻止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的襲擊,己方雖然有兩個輜重團的士兵化身普通步兵,組成多個線列方陣掩護炮兵陣地。

    但是步兵隻有兩條腿,人家騎兵卻是四條腿,他們多嚐試幾次,多跑兩步的話,遲早是能夠在輜重兵的掩護中找到空襲,進而破壞炮兵陣地的。

    一旦失去了炮兵陣地大幾十門火炮的火力掩護,那自家的騎兵打起來就更吃力了。

    如今這局勢,繼續持續下去的話恐怕麻煩大了。

    而近衛軍騎兵支隊,什時候才能來?

    朱興發再一次看向了南方!

    ————

    戰場的另外一邊,豪格則是一副淡然神情看著前方的戰事。

    在他的視線,己方萬餘騎兵分成了大小十多股,輪流衝擊著對麵的楚蠻子!

    其中既有數千騎的大規模騎兵,用以牽製楚蠻子的比較精銳的騎兵,也有數百,千餘騎規模的騎兵偏師,在戰場上不斷的遊走尋找機會。

    就在剛才,他麾下的一股蒙八旗的騎兵還找到了機會,直接殺向了楚蠻子的炮兵陣地,差一點就能夠把楚蠻子的炮兵陣地給幹掉了。

    可惜的是,也不知道是對麵的楚蠻子謹慎提前有所安排,還是剛好就趕上了,他們部署火炮的矮山後方,竟然衝出來了數千火槍手,緊急列陣後擊退了自家的騎兵,並且還造成了上百的傷亡。

    不過雖然被擊退了一次,然而豪格的心情還是很好。

    己方的主力騎兵,已經把對麵的幾支大規模騎兵都給纏住了,而偏師騎兵剛才能進去一次,那就代表著還能進去第二次,第三次……楚蠻子的數千步兵能守得了正麵,也受不了側翼,守得了側翼,也守不住後方!

    騎兵對陣步兵,優勢最大的就是機動能力。

    一次不行就來第二次,這個方向就換個方向,然而隻要讓他們找到一次機會,成功那一次,就足以瓦解他們的防線。

    一旦把他們那幾十門火炮幹掉,那正麵戰場上的己方主力壓力也就會小很多,到時候打起來就更容易了。

    這一戰,他是有絕對把握的!

    在全麵出擊開始之前,他已經親眼看過了楚蠻子的騎兵,不管是機動還是實際作戰都看過,對他們有了了解,做到了心中有數後才下令發動全軍出擊的。

    此戰,雖然不可避免會有傷亡,甚至傷亡還會比較大,但是如果能夠把楚蠻子的在支主力騎兵幹掉,那也是值得的。

    楚蠻子一共也沒多少騎兵,山海關一線撐死了也就那兩三萬,其中能打的估計也就這萬把騎。

    隻要把這萬把騎兵幹掉,哪怕是一換一,己方折損大半兵力那都是值得的。

    因為到時候,失去了騎兵掩護的楚蠻子步兵和炮兵主力,就是甕中之鱉,說不準他們大清國就能一次性擊潰甚至殲滅楚蠻子十幾萬大軍。

    隻要這一戰打贏了,後續想要入關可能夠嗆,畢竟山海關那邊不好打,而他們東擄也缺乏攻堅能力。

    但是打掉這支主力,至少可以保住遼西數年甚至十幾年的安全。

    後續他們大清國甚至還能回過頭來集中兵力,把遼東半島的那支楚蠻子給幹掉,並且集中力量重新穩住漠南蒙古的局勢。

    如此,大清國現在所麵臨的危局,自然而然也就解除了。

    身為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對如今大清國所麵臨的困難局勢還是很了解的,也很明白不管是破局還是無法破局,重點都不在漠南蒙古,更不在遼東,而在遼西走廊。

    而遼西走廊的戰局,中前所又至關重要,而中前所能不能守住,他這支騎兵能打成什樣也就至關重要。

    贏了,什都不好說!

    輸了……局勢怕是要急轉而下,比以往還要更加惡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方便以後閱讀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537章 豪格的疑惑和震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537章 豪格的疑惑和震驚並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