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雨天下雨 本章:第670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

    第670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

    隨著雅庫茲克城被攻克,大楚帝國在此地設立了鎮北縣之後,也宣告著**過去幾十年在勒拿河流域以及以東地區的殖民擴張化為了泡影。

    連戰略要地,交通樞紐,**人遠東地區的戰略支撐點雅庫茲克城都已經丟了,**人已經不可能繼續維持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存在。

    此時雖然**還有一些零星的遠東地區殖民據點,然而這些還能堅持多久?

    幾個月?半年?一年?

    哪怕是再樂觀的**人也不認為他們還能夠堅持一年以上。

    至於說重新把雅庫茲克城給打回來,**人要是有這能力,他們之前也不會丟掉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了。

    一切,都已經成為了定局。

    如今對於**人來說,要做的已經不是奪回雅庫茲克城,重新掌控遠東地區,而是要想著怎保護葉尼塞河流域了。

    要知道楚軍在奪取了雅庫茲克城後,可沒有停下繼續擴張的步伐。

    拿下雅庫茲克城不過是整個北方戰略的前期戰略目標而已,這後麵還有中期和後期呢。

    而大楚帝國北方戰略的中期目標,就是控製葉尼塞河流域。

    而要奪取並控製葉尼塞河流域,那有幾個戰略城池就是必須拿下的。

    首當其衝的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中遊的布拉茨克,這座城市乃是**人抵抗楚軍入侵安加拉河乃至葉尼塞河的重要前沿據點。

    因為就在安加拉河上遊,也就是靠近貝爾加湖,即小北海的河口位置,就是大楚帝國在小北海府地區,也是整個環小北海地區的戰略支撐城市:庫爾城。

    兩個城池之間,隻間隔了五百多公!

    這五百多公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興許就是非常遙遠的距離,但是對於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而言,這個距離其實已經很近了……

    之前在勒拿河流域的楚軍戰略城池北河城以及**控製的雅庫茲克城,兩者距離一千多公呢。

    所以距離這個東西,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概念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因為大楚帝國控製的庫爾城、**人控製的布拉茨克城距離近,而且都是屬於安加拉河的沿岸城市,這也就使得了兩國不約而同的都加大了這一地區的防衛力量,同時過去的多年,雙方圍繞著安加拉河中上遊進行了頻繁而激烈的爭奪戰鬥。

    數百人規模的戰鬥少說也打了十幾次,千人規模的戰鬥也打了三次之多。

    這種程度的戰鬥,在西伯利亞地區,並且對於雙方都是比較依賴後勤的槍炮部隊而言,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楚軍要拿下葉尼塞河流域,那就要先拔掉布拉茲克這個俄軍據點,然後才能夠沿著安加拉河一路往西北方向去,最終殺到俄軍掌控整個葉尼塞河流域的戰略支撐點城市,交通樞紐:葉尼塞斯克。

    葉尼塞斯克的戰略地位,和勒拿河上的雅庫茲克城非常類似,都是位於整條流域的中心地帶。

    而且是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交通樞紐。

    因此,這兩個地方,**人都非常重視,構築了大型的堡壘,駐防有大量的軍隊,也組織了不少移民過去。

    之前的時候,這兩大城市都是作為其在西伯利亞地區殖民擴張的戰略支撐點,是為了移民擴張為服務的。

    但是最近五年,這兩大城市的戰略作用則是變成了防禦楚軍北擴的核心支撐點,依托這兩個城市,他們才能夠源源不斷的調集兵力以及物資,然後前往各前沿堡壘據點和楚軍作戰。

    所以,在拿下了雅庫茲克城城後,葉尼塞斯克城也就成為了楚軍的下一步戰略目標。

    也是整個北方戰略中期計劃的核心目標。

    畢竟北方戰略中期計劃,是掌控葉尼塞河流域,而要掌控葉尼塞河流域,那這個葉尼塞斯克就必須拿下來,否則掌控葉尼塞河流域就無從談起。

    為了攻占布拉茨克以及更重要的葉尼塞斯克,大楚帝國陸軍在庫爾城準備了足足上萬兵力

    整體兵力比參與進攻雅庫茲克城還要多。

    因為葉尼塞斯克距離**人的控製區腹地更近,**人在當地可以獲得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也就是說楚軍打過去後,遭到的反抗力度會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地形上來說,葉尼塞河以西地區以平原為主,也就是西西伯利亞平原,繼續往西,則是東歐平原。

    中間除了一條烏拉爾山脈以及河流外,完成可以稱得上是一馬平川。

    這種平坦的地形,也是**人之前在這一區域進行擴張非常順利的緣故,他們能夠比較方便的得到來襲西邊,尤其是歐洲地區的兵力以及物資上的支援。

    這也意味著,楚軍進攻葉尼塞河流域的時候,遭到的俄軍反抗力度會更大。

    如此情況下,楚軍方麵自然會也要準備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物資用於戰鬥了,要不然跑過去打不過豈不是很尷尬……

    這一萬多陸軍兵力,騎兵的比例也相當大,足足有四千多騎兵部隊,而步兵和炮兵和輜重等兵力,加起來才七千多人。

    之所以騎兵兵力眾多,這是因為安加拉河的航道條件很差,會比較大的影響到楚軍利用這一條河流進行兵力調動以及補給運輸。

    實際上,**人之前聯係勒拿河以及葉尼塞河流域的主要河流,並不是安加拉河,而是主要走下通古斯河以及其他一些之流,期間還穿過若幹陸水連路,即走兩條河流之間的陸地。

    而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這條通道,他們走的其實不多,畢竟安加拉河的通航情況很糟糕,稍有不慎就是船毀人亡……

    這一次進軍布拉茨克乃至後續的葉尼塞斯克,楚軍方麵也是考慮到了安加拉河的通航情況比較糟糕,因此兵力運輸以及物資補給,是充分考慮到了地麵運輸的情況。

    采取的是水陸接力,協同運輸的模式。

    具體下來就是一些通航條件許可的河段,就進行河道運輸,等到了通航條件不好的河段,那就人員貨物上岸,然後進行地麵運輸。

    如此水路接力運輸,最終完成前期五百多公,後期則是一千多公的漫長兵力調動以及物資補給路線。

    為此,大楚帝國出征的人員除了陸海軍人員外,還有一堆各種技術人員,包括修築城池,碼頭、倉庫等基礎設施的人員,還有一大堆就地伐木造船的各種工匠技術人員。

    以便就地修築各類碼頭,堡壘據點以及建造船隻,馬車等各種設施。

    光是這些隨軍出發的施工團隊,就足足有兩千多人,而且基本都是屬於技術人員……至於普通勞動力……要是軍方士兵們順帶承擔,要是就地征用當地的一些土著們。

    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除了楚人和**人外,其實當地的各種土著也不少,這些土著在安加拉河流域,貝加爾湖一點都有不少,楚軍之前在當地的一係列築城等活動,都是少不了征召當地的土著們進行施工。

    大楚帝國在西比利亞地區的擴張,整體上來說還算是比較溫和的,基本上隻要當地土著不進行反抗,配合大楚帝國的屯墾政策進行屯墾,同時接受教化,那就會把這些土著們當成自家子民來治理。

    誰讓這破地方沒幾個本土移民願意過來,而大量城池據點的修築工作,軍事屯墾任務又重要,所以也是會吸取一些當地的歸化土著來進行建設,以加強大楚帝國在當地的實際控製能力。

    說起來,其實**和大楚帝國在西比利亞地區采取的政策都差不多,以軍事擊潰當地土著的有組織抵抗,然後在當地的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區域修築堡壘據點駐紮軍隊,組織移民,流放罪犯過去充實人口。

    同時對當地的土著們進行直接統治,和當地的土著們做皮毛生意,征稅等等。

    通過不斷增加的各種堡壘據點,所形成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城市,來完成對當地的全麵實際控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方便以後閱讀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670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670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並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