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雨天下雨 本章:第984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

    第984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

    大楚帝國和波斯人的接觸,最開始是雙方的海上貿易,大楚帝國在殖民印度之前,就已經通過西洋貿易公司的方式和印度,西亞等地區進行海上貿易了,同時波斯人也會有商船通過印度洋,然後前往楚國人控製的南洋乃至廣州港口進行貿易。

    也就是說,其實很早的時候,楚國人和波斯人就有了最早期的正式接觸。

    不過這種接觸非常有限,隻局限於普通的商業貿易。

    後來大楚帝國拿下了哈薩克汗國,並殖民了布哈拉汗國以及希瓦汗國,如此雙方也就有了陸地上的接觸。

    盡管這並不是直接領地接壤,中間還間隔了兩個土著殖民地,但是楚國人依舊和波斯人取得了陸地上的通道聯係,隻不過這種陸地通道聯係並不強,雙方也沒有走幾百年前陸地絲綢之路的想法……有方便快捷的海上貿易,誰還玩什陸地貿易啊。

    所以盡管陸地上有了間接的接觸,但是雙方麵的正式接觸依舊以海上貿易為主。

    也是這一時期,大楚帝國和波斯王國之間的關係還不錯,楚國還向波斯人出售了一批的燧發槍,滑膛炮,用於裝備他們的近衛軍。

    但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在楚國人的高壓蒸汽機弄出來後,製造出來了輪船……然後大楚帝國就掀起了大規模的海外擴張行動,很快就拿下了錫蘭島,並登陸印度半島地區,開始在印度半島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殖民,並把歐洲人驅逐了出去。,

    拿下印度半島後,大楚帝國繼續沿著印度洋西海岸北上,進入了波斯灣地區,隨後在和葡萄人交戰的過程奪取並控製了霍爾木茲海峽。

    隨後又從奧斯曼人手租界了科威特地區,並把科威特地區當成了麵向奧斯曼帝國,波斯王國的主要貿易據點。

    這一時期,大楚帝國實際控製了整個波斯灣,大量的商船往來其中,波斯人也是開始深切感受到了楚國人帶來的龐大壓力。

    不過在二十年代乃至後續的三十年代,其實楚國人在海灣地區的擴張規模很小,基本是以維護貿易航線安全為主,這一時期波斯人雖然感受到了壓力,但是總體上還是安全的,楚國人並沒有過於逼迫他們,隻是拿了幾個港口的租界地用於貿易,並實際控製海峽而已。

    其他的就連全麵開放市場都沒有進行逼迫!

    因為這一時期,楚國人在印度洋方向的主要擴張,還是集中在印度半島上,次要精力則是放在了非洲以及歐洲地區,一時半會也騰不出手來折騰西亞地區。

    等到進入四十年代後,隨著歐洲已經拿下,東歐的糧食生產計劃又完成之後,並且這個過程還順手打了奧斯曼,把海灣地區的巴士拉地區以及整個半島地區都收入囊中之後,楚國人才算得上是在海灣地區進行比較大規模的擴張殖民。

    這個時候,波斯人也就感受到了切切實實的威脅……

    因為這個時候,楚國人開始要波斯地區的全麵市場了……並且還想要弄一條鐵路,搞一條中亞地區南下印度洋的鐵路通道,給中亞地區弄一個出海口。

    如此情況下,戰爭爆發了!

    大楚帝國和波斯王國之間的戰爭,並不是突如其來的,也不是說大楚帝國非要一門心思占領波斯王國的土地……一開始,兩國關係其實還挺好的,還好幾次聯手打莫臥兒帝國。

    波斯人是第二個獲準購買燧發槍的土著國家,楚國人甚至一度賣給了他們一條燧發槍生產線,並派遣了技術人員協助他們把工廠建立了起來。

    可惜波斯人爛泥扶不上牆,雖然賣給了他們生產線,但是他們在很長時間都無法自產燧發槍,關鍵的核心零部件,比如彈簧依舊從帝國進口,而且他們自產的燧發槍比直接進口楚國的燧發槍還貴.

    所以他們的燧發槍工廠自從楚國人幫著建立起來,生產了一批幾百支的合格產品後,後麵生產的燧發槍都不咋地,並且產量稀少,一年產量數百支而已,他們依舊每年都大量進口楚國的燧發槍用來武裝軍隊。

    而且波斯人為了節約建軍成本,他們還在持續采購火繩槍呢……這還是第一個獲準進口燧發槍,但是依舊采購火繩槍的土著國家。

    其他土著國家,一旦獲準進口楚國人的燧發槍後,哪怕是燧發槍價格比較昂貴,但是大多也會咬咬牙進口燧發槍並進行裝備的,就算裝備使用火繩槍,一般也是用的自產夥食。

    但是波斯人,他們不僅僅能夠進口楚國人的燧發槍,還能自產燧發槍,然而即便如此,他們每年都還進口不少的楚國火繩槍……

    搞的楚國的軍火商自己都犯迷糊,搞不清楚這些波斯土著在想啥……其他土著都是搶著要購買燧發槍,他們波斯人倒好,有燧發槍不要,而是去購買看似便宜的火繩槍。

    要知道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技術擴散,以及大楚帝國持續多年的軍火傾銷後,如今大楚帝國的火繩槍在很多地方都已經賣不出去了,目前也就隻有在非洲那地方才能找到客戶……而且但凡是有點見識的非洲土著都不要火繩槍,而是知道要燧發槍了。

    但是波斯人,直到這一場的戰爭爆發之前,都還在每年穩定的購入火繩槍……

    這就很奇葩!

    不過不管波斯人賣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屬於僅有兩個能夠購買楚國燧發槍的土著國家,而另外一個是奧斯曼。

    從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在相當長的時間,波斯和楚國之間其實關係不錯。

    隻是隨著帝國持續的對外擴張,並擴張到波斯王國身上,這才導致關係破裂。

    最終爆發戰爭!

    這一係列兩國關係的轉變長達二十幾年,貫穿了大楚帝國的漫長對外擴張曆程。

    而最終,楚國人選擇把屠刀落在波斯人身上!

    因為大楚帝國的君臣無法忍受地球上,還有一個沒有全麵開放市場,沒有全麵臣服的土著國家,尤其是這個土著國家並不是那種原始部落,而是屬於文明世界的傳統封建國家。

    如果是那些非洲土著王國,其實大楚帝國也不太關心他們臣服於否的……反正楚國人都把他們清一色的當原始人看待!

    所以在當代的非洲地區,你依舊能夠找到很多完全獨立於楚國之外,頂多和楚國人做點貿易的非洲土著王國……如果你把這些原始人部落也當成國家的話!

    但是……文明世界的土著國家那大楚帝國就比較重視了,並且不會容忍他們獨立在大楚帝國建立的殖民體係之外。

    因為這些文明世界的國家,有著市場以及勞動力,有著楚國人所需要的資源以及市場。

    波斯王國就是這一個文明世界的土著國家,所以大楚帝國無法容忍他們遊離在殖民體係之外。

    承順四十四年夏六月,盛夏時節,大楚帝國陸軍第十九師離開霍梅尼港,開始朝著波斯王國的首都伊斯法罕發起進軍。

    途中印度第十五師也加入其中,以承擔輔助作戰任務。

    這支三萬多人的楚軍兵力一路殺向伊斯法罕,也終於讓波斯王國方麵感受到了覆滅的危機。

    但是其內部動蕩,多方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波斯王國方麵就算是想要抵抗,也無法調集太多的兵力,最終隻在周邊地區集結了三萬多兵力打算死守首都。

    這三萬多兵力,大部分都還是二三線的兵力,人員素質以及武器裝備非常差。

    這三萬多人,隻有三千多騎兵,士兵老弱齊全,武器裝備上,長身管的滑膛炮隻有區區四十多門,燧發槍不過八千多支。

    也就是說,這三萬多人,有兩萬多人裝備的火繩槍或幹脆就是長矛,弓箭等冷兵器。

    這種兵力,哪怕是在波斯王國那也算是雜牌了……

    但是如今的波斯王國高層,也隻能調集這種雜牌兵力保衛他們的首都了。

    因為波斯王國,最精銳的近衛新軍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借口防備奧斯曼人,奔赴西北部地區……

    這兩萬多近衛新軍清一色的楚械,裝備的是十三年式係列燧發槍,楚國出口的上好滑膛炮,就連軍裝,帳篷這些東西都是清一色從楚國進口,人員也是精挑細選,並且和莫臥兒帝國,奧斯曼帝國多次作戰,作戰經驗豐富。

    這支近衛新軍,乃是波斯王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其戰鬥力在線列時代也算得上精銳了。

    但是,這支軍隊卻是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前,就在其領軍將領的擅自帶領下離開首都,前往西北部地區駐防,其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不打算管王室以及其他權貴們的死活了。

    甚至外人不知道的是,波斯近衛新軍的領軍將領,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和楚國藩務司的外交官搭上了線,雙方達成了口頭協議。

    波斯近衛新軍在這一次戰爭,采取局部中立,不幹涉帝國和波斯王國之間的戰爭。

    戰後,近衛新軍可以在波斯的西北部地區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帝國將會給予正式承認,並授予保護國的地位,由此這片地方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治下的一個保護國,也就是殖民地。

    雖然依舊會失去很多東西,但是對於近衛新軍的將領而言,他們卻是能夠成為國王和貴族……

    反正最後波斯王國都是免不了要成為大楚帝國的殖民地,甚至是分裂成好幾片,還不如自己當其中一片殖民地的國王呢。

    波斯近衛新軍搞局部中立,其他幾支戰鬥力還不錯的一線兵力也在率軍將領的指示下,基本按兵不動……如此情況下,波斯王國高層真正能夠調動的兵力,也就隻剩下一些二三線兵力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方便以後閱讀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984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984章 帝國新目標:吃得好並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