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雨天下雨 本章: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

    承順五十二年夏四月,埃及地區蘇伊士運河區。

    這座昔日龐大無比的工地已經迎來了尾聲,昔日在這工作的十幾二十萬土著免費勞工已經消失不見,隻剩下了部分楚國人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還有數千名從行政領地招募來的普通土著勞工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但是這些收尾工程已經不涉及運河的主工程,因為運河的主體工程已經在三月末的時候正式完工。

    理論上來說,自從三月份開始,蘇伊士運河就已經具備了通航能力……當然,這也隻是理論上而已。

    實際上想要引導船隻通航狹小又漫長大運河,還需要諸多的輔助設施乃至人員……要不然的話,大船開進去很容易就擱淺乃至出現事故,那樣的話整條運河都得被堵死。

    因此,哪怕是運河的主體工程都已經完成了,但是運河區的建設工作依舊沒有停止,隻不過都是一些輔助性的小建設,已經用不著十幾萬人的龐大勞動了。

    而隨著這條蘇伊士運河的建成並即將開通,大楚帝國高層方麵也是非常的重視,羅誌學甚至專門召開了三次的禦前參務會議,以討論對這條用以連接亞洲和歐洲地區的航運命脈的安全使用問題。

    而經過三次的禦前參務會議討論後,最終敲定下來了諸多決定。

    首先,運河區在行政上從半島省獨立出來,領地級別從以往的行政領地,升格為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不過這個直轄領地的範圍,隻局限於運河兩岸各二十公的範圍。

    圍繞著運河區這個核心區域,調撥半島省的西奈半島,埃及地區的尼羅河下遊三角度地區的埃及州以及南部沿著紅海地區的蘇伊士州地區,在附加管理東北非地區的諸多行政領地,組建新設立的北非行省,設巡撫,巡撫駐地為開羅。

    而駐地在開羅,那是因為現在開羅乃至尼羅河下遊三角洲都已經是屬於大楚帝國的地盤。

    前些年奧斯曼帝國在帝國的各種手段下分裂崩潰後,其埃及地區也演變為了埃及王國,但是這個埃及王國的領土範圍並不是整個埃及,甚至連至關重要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都沒有!

    因為早在這之前,大楚帝國為了商貿,同時也是為了確保運河的安全,就通過多次的戰爭威脅,逼奧斯曼王國放棄了運河地區,同時也割讓了一大片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後續埃及王國成立的時候,這國王也是大楚帝國的代理人……所以在雙方簽訂正式條約,劃定邊界的時候,直接就放棄了開羅為核心的整個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因此大楚帝國時期的埃及王國,其實和傳統意義上的埃及有比較大的區別……但是領土也相當大,包括了相當多的後世北蘇丹地區以及利比亞地區……麵積還是挺大的,隻不過絕大部分國土都是沙子!

    楚國人占據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也沒啥太特殊的想法,甚至都不是出於開疆擴土的想法,純粹是為了保護運河安全而已……

    因為尼羅河三角洲地區在這之前有不少的土著,曆盡戰亂之後大概還能有個幾百萬左右……說實話,幾百萬土著就在邊上待著,一時半會是沒什威脅,但是幾十年後呢?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運河的安全問題,楚國人幹脆把運河兩岸,數百公範圍內,所有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都給搶下來,然後讓當地的土著滾蛋……

    當然,也不用楚國人自己幹,當年奧斯曼分家的時候,奧斯曼從這遷移了一部分人口回去,然後新成立的埃及王國也把人口帶走了大部分,還剩下一部分死活不願意走的則是被楚國人控製下的外籍軍團趕到了運河區當免費勞工。

    總之,楚國人為了運河的未來安全,特地弄出來了一個方圓數百公的無人安全區……這也是大楚帝國在三十年代之後,罕見的又幹了一次要地不要人的政策!

    而這樣一搞,實際上整個運河地區以及邊上半島地區,實際上都沒有了土著……隻剩下楚國人。

    半島省以及紅海省的部分地區,這一片以半島為中心的區域,也是大楚帝國除了美洲地區,南洋地區,東歐地區之後,所搞的第四片大規模的要地不要人的地區……

    羅誌學估摸著,這地方以後大概率是不可能出現什頭巾大胡子暴亂了……因為這地方就沒有大胡子頭巾人……

    這片除了沙子就是石油的地方,如今是清一色的楚國人!

    之所以這搞,純粹是羅誌學覺得這地方的石油太重要……所以來了個一勞永逸:要地不要人!

    人都沒了,自然也就談不上什反抗了。

    還別說,楚國人在歐洲,在非洲等地區經常遇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反抗,但是在半島地區……卻是安安穩穩的。

    原因很簡單,半島地區沒土著……

    如今這個可沒土著的地方,還得再加上一個開羅地區。

    因此,新設立的北非省其大部分核心領地,都是屬於直轄領地,同時這新設立的省份,也是可以通過鐵路和東亞本土直接聯係的。

    因為西亞鐵路網早就建到了運河區,而且從東歐地區的巴庫到半島省的**地區……這中間的沿途地區也是直接隸屬於大楚帝國的直轄領地。

    為了在地理上直接連通半島地區,帝國之前和奧斯曼王國以及南邊的波斯王國達成了諸多相關協議,硬生生割讓了高加索地區區,隨後又割讓了高加索地區到**地區的一片寬數百公的狹長地帶。

    如此硬生生的把帝國的東歐地區和海外領地半島省,在陸地上進行了連接。

    然後沿著這條陸地狹長的通道修建了鐵路。

    因此,從北非省的巡撫所在地開羅乘坐火車,是可以一路直達金陵城的……並且沿途不需要經過奧斯曼地區或波斯地區等藩屬國領地,甚至都不需要經過其他的行政領地,一路可以沿著直轄領地走。

    而這條西亞鐵路為核心的這一片狹長地帶,也從地理上把傳統仇敵,即波斯和奧斯曼給徹底的分割了開來……估計未來幾百年都打不起來了。

    這兩家如今中間隔著好幾百公呢!

    有了鐵路連通後,帝國本土的中亞以及東歐地區到北非地區也比較方便……當然,不走陸路的話,走水路一樣能到。

    因為可以走黑海-地中海抵達北非。

    同時因為在伏爾加河和頓河之間,楚國人也建設了一條小運河,所以哪怕是從海也能直接走水路到運河區的塞得港,隻不過比較麻煩而已。

    但是對於大宗貨物運輸而言,這條水路的價值依舊非常龐大……因為目前而言,水運的成本依舊遠遠低於鐵路運輸。

    而這一點在跨州遠距離運輸體現的更為明顯……同樣的貨物如果從歐洲巴黎通過火車,一路東運到鬆江……那運輸成本對比走海運而言,那可不是一點半點的差距,而是七八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差距。

    這也是為什當代大楚帝國的鐵路係統,明明已經能夠從東亞的沿海地區,直接抵達歐洲地區了,但是貨物運輸依舊選擇走海運的緣故。

    不僅僅是貨物運輸,就算是人員出行往往也是傾向於選擇乘坐客輪……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此遙遠距離的跨洲出行,乘坐客輪的價格要比乘坐火車更便宜,而對於有錢的旅客而言,乘坐輪船出行的舒適性也比火車更好。

    人家有錢人乘坐豪華客輪的頭等艙出行,住的那可是豪華大套房,路途中能享受餐廳美食,戲曲,遊泳以及其他各種娛樂設施……而乘坐火車的話,哪怕是頭等車廂那也隻是一間小小的車廂而已。

    所以當代的跨洲出行……嗯,主要是指亞歐大陸之間的沿海地區之間的出行,人們更傾向於選擇輪船,而不是鐵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老子就是要當皇帝》,方便以後閱讀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並對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