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青史盡成灰 本章: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

    朱元章在西南停留了三個月的時間,除了地方的官吏之外,還接見了數千名百姓,其中有漢人,也有苗人、彝人。

    這一次的老朱,不再是器宇軒昂,疾言厲色,相反,他像個慈祥的老爺爺,和大家夥聊天,就聊生活的事情。

    衣食住行,兒孫教育,甚至是家長短,鄰糾紛,朱元章都樂聽著。

    皇帝陛下沒有發表什意見,隻是耐心傾聽,但即便如此,也足夠了。

    西南之地,化外之民,尤其是那些漢族以外的百姓,他們真切感覺到,這是自己的皇帝,不是單純的漢人天子。

    這位皇帝陛下關心大家夥,也懂大家夥。

    其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真正在乎的,永遠都是衣食住行,想的都是一日三餐,能夠吃飽穿暖。

    除此之外,真的沒有太多需要在乎的。

    而朝廷也是盡可能滿足大家夥的需要。

    朱元章很明白和百姓們講,要教育扶貧,要發揮本地的優勢……為此老朱還把夏知鳳寫的微積分拿在了手。

    “這丫頭是咱大明朝最厲害的人物,比咱這個皇帝老子都厲害!她這本書,有著無與倫比的智慧。現在她人在貴州,大家夥的聰明才智都是一樣的,你們算是近水樓台……太師,你前些時候,說什來的?”

    張希孟笑道:“臣說的是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對!”朱元章哈哈大笑,“就是這話!咱要告訴你們大家夥,大明的天下非常非常大……從貴州走出去,從西南走出去,還有遼闊的中原之地,離開華夏九州,還有無窮無盡的疆域。江海遼闊,山河秀美。天高海闊,大有可為!”

    朱元章勉勵大家夥,笑道:“咱們雖然生在山,長在村子,但是要放眼天下,千萬不要被狹隘的眼光束縛住。好好學習本事,掌握精髓,用知識改變天下,也改變你們的家鄉!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再回頭來看,西南大地,必定要天翻地覆!”

    朱元章像是個慈祥的老爺爺,鼓舞著年輕人。張希孟也是臉含笑意,他相信要不了這久。

    應天等地,已經開始修建軌道馬車,而蒸汽機的技術,也已經有所突破。

    或許再有三五年,就應該有所成就,十年半年,沒準就會有人規劃西南的鐵路,彼時蜀道就會大大改觀、

    而且自昆明開始,向南延伸,輻射整個中南半島。

    至少張希孟相信,在有生之年,他能看到天翻地覆的結果。

    君臣決定動身,返回應天。

    隨著他們一起離開的還有張希孟的長孫,以及楊述的孫女。

    “父親,我和知鳳規劃過了,我們大約還要留在貴州一段時間。她還有幾部書要寫,另外還打算聚攏一批學者,把西南的學術根基打牢。然後我們再去別的地方,我準備到處考察一下,沉澱積累,然後再做決定。”

    張庶寧向老爹袒露了心思。

    張希孟臉上含笑,他很讚同兒子徒弟的想法……其實學術研究這個東西,除了要看財力條件之外,最初的布局也很重要。

    就像夏知鳳,以她的地位,隻要坐鎮一段時間,必定能聚集起一大批學者,由此就會形成西南的學術中心。

    有了足夠的科研學術能力,整個西南的前途都大有可為。

    未來的大明,肯定不能局限於應天,北平一線,西南發展起來,形成三足鼎立,甚至西北的關中也重新崛起,華夏大地,群星閃耀,齊頭並進,那才是最好的結果。

    而且張希孟也盤算過了,其實大明朝的產業真的沒有必要完全放在沿海。

    雖說海運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但是大明朝畢竟內陸廣闊,人口眾多,市場大的驚人。

    在原本的曆史上,華夏是被動打開國門,整個產業是被外力塑造的。

    西方的堅船利炮,先到了沿海地區,這些地方出現了工業……隨後為了發展對外貿易,也把工業中心放在了海運便利的地方。

    但是眼下的大明,明顯要靠著自己的力量,發展出工業文明。

    既然是自己說了算,那就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產業布局,滿足的也是自己的國內市場。

    應天和北平,位置得天獨厚,不要多說了。

    西南也不是一點希望沒有。

    因為靠著朱英的經營,緬甸、暹羅、占城,甚至是天竺的孟加拉地區……如此廣闊的地域,豐沛的資源,充裕的人力。

    還有內河航運,可以把這一大片區域,都聯係在一起。

    這要是發展起來,會是什樣的結果,張希孟都不敢多想!

    “華夏大地的任督二脈都通暢了,接下來該怎走,當真要看下一輩人的智慧了,我也可以安心休息了。”

    張希孟笑說道,臉上透著欣慰和輕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第一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第一臣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第一臣第九百一十六章 人事凋零並對大明第一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