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趙王庶子朱瞻塙與漢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步驚俗 本章:番外:趙王庶子朱瞻塙與漢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

    一、趙桓王朱高燧庶子朱瞻塙的逆襲

    雖然曆史大勢在穿越者朱高煦的影響下,發生了巨變,可有些曆史人物的命運大勢卻依舊保持著慣性。

    就好比朱棣的嫡三子朱高燧仍舊在永樂初年受封為趙王。

    與曆史上基本相同,趙王朱高燧一生當中雖僅有三子,但終其一生卻有過三任趙王妃,而這三子皆出自他的第三任王妃。

    第一任趙王妃徐氏,乃是永樂初年五軍都督府都督徐章之女,於永樂六年四月進封趙王妃。

    徐章之妻何氏有一個兄弟,正是當時聖卷正隆,奉旨率領舟師滅了滿者伯夷國因功受封為寧遠侯的何福。

    也就是說,朱高燧的這第一門親事,乃是朱棣拉攏何福所用的政治婚姻。

    隻可惜在永樂十年八月,何福跟隨朱棣北征大漠時因為輕敵,導致三千明軍戰死,被朱棣治罪除爵,貶為庶民,沒多久之後便鬱鬱而終。

    何福雖死,可因其輕敵而戰死的三千明軍何其無辜?

    朱棣為了安撫那些因何福輕敵而死的明軍將士的親屬,於永樂十一年三月,以趙王妃徐氏“既無子,又數誑誕不悛”為由,廢掉了徐氏的王妃身份,讓趙王將其閑居府中,善養之終其身。

    第二任趙王妃沐氏,乃黔國公沐成之女,相比之下其身份比徐妃更高貴,於永樂十一年十月封為趙王妃。

    因為沐成之父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章的養子,與朱棣同輩,而黔國公沐成與朱高燧同輩,所以這個沐氏與朱高燧之間差了一輩。

    但是,在原來的曆史上,趙王朱高燧確實娶了沐成之女。

    不僅如此,與曆史上一樣,朱棣還把他的女兒常寧公主嫁給了沐成之弟沐昕。

    可惜,永樂十五年趙王朱高燧就藩孔雀半島建國沒幾個月,沐妃就因為水土不服突發惡疾,雖然後來被醫官救了回來,但身子卻落下了病根。

    五年後,在永樂二十年二月沐妃去世,朱棣特賜諡曰“恭惠”,親王妃得賜諡號可謂是史所罕見。

    由於朱高燧的第一任王妃徐氏無子,第二任王妃沐氏亦無子。

    也就是說這時的朱高燧並無嫡子,僅有的兩個兒子朱瞻(fa,音同“伐”)、朱瞻塙(que,音同“確”)皆為侍妾翁氏所出,再加上他的第三子早夭。

    其在孔雀半島建國後,又勵精圖治,沒有在後宮方麵花太多心力,因此子嗣與漢王朱高熾相比不算旺,與乾熙帝朱高煦相比更是遠遠不如。

    為了讓趙王國的國祚可以延續下去,把王位一代代傳下去,趙王朱高燧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於是,他向朝廷提出將侍妾翁氏冊封為王妃。

    雖然翁氏不過是常山中護衛鎮撫翁陸之女,但朱棣念在翁氏為趙王朱高燧養育了兩個兒子,且陪同服侍朱高燧多年,便同意了朱高燧所請。

    就這樣,在永樂二十一年十月,翁氏進封趙王妃。

    隨後,趙王長子朱瞻順利進封趙世子,次子朱瞻塙則被封為安陽王。

    朱高燧之所以要如此大費周章,當然是要給朱瞻一個趙王嫡長子的身份,如此進封為王世子才名正言順。

    乾熙五年十月,十六歲的安陽王朱瞻塙離開趙王國都城,正式前往其封地安陽府——這是趙王朱高燧在孔雀半島打下來的一府之地。

    乾熙六年五月,十九歲的趙世子朱瞻跟隨趙王朱高燧討伐土著時,中了帶毒的敵軍流失,於一個月後薨逝。

    趙世子朱瞻之薨並非小事,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獲知此消息後,下令禮部追議諡號。

    禮部起初擬的諡號是從“懷”或“悼”之中選一個,不過朱高煦問了一句:“趙世子征伐異族,戰死沙場,區區一個‘悼’字,豈不令人心寒?”

    於是,禮部經過再次商討,拿出了“悼武”作為趙世子朱瞻的諡號。

    對此,朱高煦表示了認可。

    “悼”與“哀”、“湣”、“懷”、“殤”等類似,皆是一種表示同情的諡號。

    其中諡號“悼”,屬於平諡,戰國時楚國國君楚悼王熊疑就是諡“悼”,還有晉悼公被稱為中興之君,可惜天不假年,沒能活到而立之年。

    至於諡號“武”,就不必多言了,絕對是上等諡號。

    而朱高煦賜趙世子朱瞻諡號“悼武”,既表示了對朱瞻的同情,又對朱瞻英武的一生做了總結,算是對其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

    當朝廷派出的禮部官員攜帶詔書,在大明水師官兵的護送下,抵達趙王國之後,得知趙世子朱瞻諡號的朱高燧流出了感激萬分的眼淚。

    他本來對朱瞻的諡號並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大明親王藩國那多,英年早逝的王世子雖說不多,但也不是沒有,能獲得朝廷賜諡號就已經不錯了,壓根不敢奢求美諡。

    然而,乾熙帝朱高煦偏偏給了朱瞻一個美諡,理由是趙世子朱瞻之薨,乃緣自為國征戰,當以親王之禮葬之。

    不僅如此,朱高煦還在詔書中規定,趙悼武世子朱瞻的神主牌位必須放入趙王國的廟庭之中,接受後世趙國嗣王的祭拜。

    朱高燧見其長子死後得此殊榮,感動得老淚縱橫,無比真誠的向著東方鞠了一躬,以表示他對乾熙帝朱高煦的感激。

    其實,朱高煦之所以如此對待趙世子,除了念及皇家親親之誼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那就是告訴分封到海外建國的大明親王及其子孫後代們,朝廷對於有功之宗王,絕不吝嗇封賞追賜。

    即所謂“千金市馬骨也”!

    趙悼武世子下葬後,趙王朱高燧無意再開疆拓土,隻想讓王位得以傳襲下去。

    他本想奏請朱高煦,希望朝廷可以冊立其次子朱瞻塙為新的趙王世子,可考慮到他的長子薨逝還不足一年,最終猶豫再三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打算。

    次年三月,趙王朱高燧奉旨入京參加仁孝徐皇後祭典後,接到乾熙帝朱高煦召見。

    朱高煦表示,他決定冊封安陽王朱瞻塙為趙世子,以安定趙王國的軍民人心。

    趙王朱高燧大喜,無比恭敬的給朱高煦行了一個跪拜大禮。

    兩個月後,安陸鄉侯吳璟、吏科給事中張居傑出任正、副使,持節前往趙王國,冊封安陽王朱瞻塙為趙世子。

    趙王朱高燧忙完兒子的冊封儀式之後就病倒了。

    同年,乾熙帝朱高煦兩次派中官和禦醫趕赴趙王國王宮探望趙王朱高燧。

    乾熙八年八月,永樂皇帝第三子、乾熙皇帝第三弟、趙王朱高燧薨,享年五十歲,賜諡曰“桓”。

    趙桓王朱高燧,於永樂十五年就藩孔雀半島建立大明親王藩國趙王國。

    他抵達封地之後,統禦王府三護衛東征西討,打下了數縣之地作為立國之基,然後勵精圖治,化夷為夏,步步為營,曆時十八年,為趙王國打下了整整三府十九縣之地,留下了一百一十二萬的軍民國人,其中包括三十餘萬歸化民。

    辟土服遠,武定四方,如此功績,確實符合他的諡號“桓”。

    不過,朱高燧這樣的成就,與同樣就藩在孔雀半島的蜀獻王朱椿(薨於乾熙元年)相比,仍舊差了一點。

    蜀獻王朱椿的開拓之功雖不如朱高燧,薨後僅留下有兩府十二縣之地,但其文治特別厲害,治下歸化民的數量是孔雀半島上眾大明親王藩國之中最多的,約有六十餘萬!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趙王國雖然隻有三府之地,且從法理上說地位等同於大明一省,但畢竟是國民人口過百萬的親王藩國。

    因此,乾熙帝朱高煦依據《皇明祖訓》,下詔冊封從庶子一路升為嫡子的趙世子朱瞻塙繼位為王。

    乾熙九年七月,魏郡公徐欽、禮科給事中虞祥出任正、副使,持節漂洋過海,前往趙王國正式冊封趙世子朱瞻塙為趙王。

    至此,朱瞻塙完成了從趙王庶子到趙王的逆襲,成為了大明王朝第二任趙王!

    二、漢襄王朱高熾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

    在穿越者朱高煦影響下,被改封為漢王的朱棣嫡長子朱高熾比曆史上多活了四年。

    但與曆史上相同的是,他依舊猝死在寢宮之中,隻不過是漢王宮而非曆史上的大明皇宮。

    永樂十五年,漢王朱高熾就藩於孔雀半島。

    按照規矩,每一位大明親王就藩建國之前,朝廷都會派出一個衛的兵力為就藩的親王打下一片土地。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具有開拓性質的衛軍,要本來就是這個親王的護衛,比如洪武年間冊封的楚王、蜀王等。

    要就是在親王就藩後,直接劃歸為該親王的護衛。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孔雀半島的西南、東南兩部,以及沃洲西海岸及東海岸等地,朝廷有意在那布置軍事據點,自然不會把精銳衛所劃歸為親王所有。

    任何一位大明親王在建立封國之初,皆需要征討土著,擴大疆域,開辟府縣。

    朱高熾在抵達封地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打下了五十多座土著人的小城。

    他能有此成就,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大明的火器過於先進,非當地土著所能抵擋,另一個原因是這種小城多數與大明本土境內的鄉城、鎮城差不多,稍大一點的也不過相當於大明的縣城。

    若非朱高熾麾下可用的兵力有限,恐怕一年下來他的開拓成績絕對不止五十多座小城。

    孔雀半島並非華夏故土,跟隨漢王朱高熾來到這的絕大多數明人與當地土著語言不通。

    朱高熾要想在封地立足,建立可以傳給子孫的基業,就必須化夷為夏,步步為營。

    因此,他在治理土著上用的心思與精力、時間,要遠遠大於開拓。

    這並不是說朱高熾就停止了開拓。

    他把第一年打下來的地方改編為兩個縣進行治理,從第二年開始放慢了開拓的步伐,著重培養新的基層軍官,以及在化夷為夏方麵下功夫。

    如此數年後,時間來到了永樂二十年,漢王世子朱瞻基在一次針對土著大城的攻伐戰中,展露了其強大的軍事天賦。

    按虛歲算,這一年,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十六歲,嫡次子朱瞻墉十歲,嫡三子朱瞻墡九歲。

    在穿越者的影響下,朱瞻基比曆史上晚出生了四年,年紀比朱高煦的嫡長子朱瞻域還要小一歲。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漢世子朱瞻基逐漸取代了漢王朱高熾,於三年後,成為了漢王國實際意義上的軍事統帥。

    在這三年期間,漢王朱高熾逐漸把軍事大權交給了朱瞻基。

    朱瞻基不負朱高熾之期望,化身成為大明漢王國的“大將軍”,領兵南征北戰,東征西討,打下了一座又一座大型的土著城池。

    等到永樂二十五年時,漢王國已經有了兩府十六縣之地。

    其中除了早年漢王朱高熾領兵打下來的三縣之地與漢王國都城所在的府城之地外,其餘一府十三縣之地,皆是朱瞻基的功績!

    這一年,漢世子朱瞻基二十一歲,受封為豐越郡王的漢王嫡次子朱瞻墉十五歲,受封為襄城郡王的漢王嫡三子朱瞻墡十四歲。

    乾熙元年正月初一,朝廷舉辦了盛大的禪位大典。

    漢王朱高熾親眼見證了大明皇位的平穩交接,他的二弟大明太子朱高煦順利的成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

    為了效法朱棣,將來把王位順利交給漢世子朱瞻基,朱高熾回國之後,立即著手培養他的嫡次子朱瞻墉與嫡三子朱瞻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朱棣之子》,方便以後閱讀重生朱棣之子番外:趙王庶子朱瞻塙與漢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朱棣之子番外:趙王庶子朱瞻塙與漢王嫡三子朱瞻墡的逆襲並對重生朱棣之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