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器形象學試探——錄自《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郭沫若.. 本章:彝器形象學試探——錄自《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

    ——錄自《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

    中國青銅器時代大率含蓋殷、周二代。殷之末期銅器製作已臻美善,則其濫觴時期必尚在遠古,或者在夏、殷之際亦未可知。周乃後起民族,武王以前器未見,成、康以來則勃然盛興。其因襲殷人,固明白如火。據餘所見,中國青銅器時代,大率可分為四大期。

    第一,濫觴期——大率當於殷商前期。

    第二,勃古期——殷商後期及周初成、康、昭、穆之世。

    第三,開放期——恭、懿以後至春秋中葉。

    第四,新式期——春秋中葉至戰國末年。

    濫觴期目前尚無若何明確之知識,然為事理上所必有,蓋銅器脫胎於陶器、石器等之幼稚時期也。此期有待於將來之發掘。

    勃古期之器物,為向來嗜古者所寶重。其器多鼎而鬲罕見,多“方彝”與無蓋之簋(舊稱為彝)而無簠,多尊鹵爵斝之類而無壺。盤匜所未見。有鐸而罕鍾。形製率厚重。其有紋繢者,刻鏤率深沉,多於全身雷紋之中施以饕餮紋,夔鳳、夔龍、象紋等次之。大抵以雷紋、饕餮為紋繢之領導。雷紋者,餘意蓋脫胎於指紋。古者陶器以手製,其上多印有指紋,其後仿刻之而成雷紋也。彝器之古者,多施雷紋,即其脫胎於陶器之一證。饕餮、夔龍、夔鳳,均想像中之奇異動物。《呂氏春秋》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先識覽·先識》)古蓋有此神話,而今失傳。《皋陶謨》雲:“餘欲觀燕、趙諸國壤土相近。“杕氏壺”,新式期器之翹楚也,實中山人所作。”中山之俗,古稱好康樂歌謠,則其人蓋亦藝術的民族。是則外來影響,蓋由中山人所介紹。又古稱中山人為“白狄別種”,或者其即斯基泰人之混血人種耶?此事大有待於地下之證據(參見《金文叢考》第四三至四四葉)。然新式期之有墮落與精進二式,固皎然也。綿延至於秦、漢,隨青銅器時代之退禪,墮落式日趨於墮落,而終至消亡。精進式則集中於鑒鏡,而構成文化之別一環矣。

    以上時期之分,除第一期外,均有其堅實之根據,事且出於自然。蓋餘之法,乃先讓銘辭史實自述其年代,年代既明,形製與紋繢,隨即自呈其條貫也。形製與紋繢如是,即銘辭之文章與字體亦莫不如是。大抵勃古期之銘,其文簡約,其字謹嚴。開放期之銘,文多長篇大作,字體漸舒散而多以任意出之。新式期亦有精進與墮落二式。精進者,文多用韻,字多有意求工,開後世碑銘文體與文字美術之先河。墮落者,則“物勒工名”之類也。諸項之關係,大抵平行。然亦偶有錯見者,如末期之“楚王熊鼎”,其形製與紋繢為精進式,而銘辭字跡則墮落式也。又其時代之相禪,亦非如刀截斧斷,決然而判然者。大抵穆、恭、懿、孝為第二第三期間之推移期,春秋中葉為第三第四期間之推移期。其或屬前屬後,視其時代色彩之濃淡為準則。

    更有進者,形製、紋繢、文字之三者,均當作個別之專論,方能蕆事,而尤以形製論為非從個別入手不為工。蓋後二者通於各器物,多有一般之傾向,而形製則器類繁多,各類各有其獨立之係統也。今暫以鍾鼎二類為例以示其大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青銅時代.》,方便以後閱讀青銅時代.彝器形象學試探——錄自《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青銅時代.彝器形象學試探——錄自《兩周金文辭大係圖錄》並對青銅時代.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