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混亂(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蟹的心 本章:第八百七十八章 混亂(下)

    蘇赫巴魯開始放慢坐騎奔走的節奏,打算把騎隊兜轉回來,然後選擇某一個方向,發起猛擊。

    這種在敵人眼前的減速兜轉,其實是非常危險的。無論敵人用箭矢覆蓋,還是趁機發起短促的衝鋒,都可能導致巨大的傷亡。但蘇赫巴魯自己就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蒙古人,所以他很確定,豁羅剌思人被切割成兩塊以後,指揮已經完全亂了,他們顧不上這些。

    草原人習慣了艱苦,他們的身體積累著無數的戰鬥本能,所以每一個蒙古人,都是最好的騎手和獵手;每十個蒙古人,乃至每百個蒙古人,都能組成同等規模下,最為精銳和勇猛的軍隊。

    但光是這些,並沒有讓蒙古人在和女真人的戰鬥中奪取上風。過去許多年,金國每次以數萬之眾攻入草原,憑著嚴整陣列如入無人之境,蒙古各部事實上並沒有正麵對抗的能力。

    蒙古人組成千人級別乃至更大規模的軍隊,掌握萬人大軍調度和戰鬥的本領,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

    成吉思汗認為,行獵是軍官的正當職司,從中得到教益和訓練是士兵和軍人應盡的義務。在他的治下,蒙古軍強製推行了等同於軍事訓練的定期圍獵,而且隨著控製範圍的擴張,圍獵規模也從千人,到萬人,再到十餘萬人,越來越大。

    當也克蒙古兀魯思覆壓草原的時候,一次大型圍獵要耗費兩三個月的時間,在方圓數百的廣袤範圍內展開。參與圍獵的數十個千戶所屬,每一名蒙古人,都需要日夜行軍,隨時驅趕野獸,維持嚴密的封鎖,更動輒奔馳上百,響應大汗的緊應調度,執行各種命令。

    蘇赫巴魯至今還記得,當圍獵圈子縮小到兩三範圍內,他和數萬蒙古勇士圍著圈子,肩並肩站立,每個人仿佛化作了山嶽和鐵樣的城池。任憑圈子成千上萬的野獸恐怖呼號,也隻能被怯薛們縱騎射殺。

    這種訓練是最好的演習,參與過圍獵的人們,便鍛煉出了指揮和配合的才能,懂得了大戰的訣竅。待到下一次集結,他們便成了怒濤般無法阻擋的南侵大軍。

    蘇赫巴魯本人,便曾是南侵大軍的一員。當時他作得百夫長,在野狐嶺惡戰立功以後,又被調去攻打夏國,當過一任駐在中興府的使者。結果數年之後回國,他卻聽聞蒙古軍在中原連番吃虧,以至於成吉思汗必須打著西征的旗號,避免與之直接對抗了。

    數年不在草原,對局勢的變化,蘇赫巴魯反倒比常人更敏感。

    他隱約覺得草原和中原的對抗結果,關乎更宏大的強弱之勢逆轉,並非成吉思汗某次不敵大周皇帝郭寧,或者神箭將軍哲別中了誘敵之計那簡單。所以他才會巴巴地投靠大周,試圖為自己,也為部下們趟一條新路。

    他的這個選擇,在所屬千戶的內部掀起了極大風波,以至於率部南下的時候,沿途都有部民逃散甚至叛亂的。他一路鎮壓,一路懲處,待落腳於宣德州,雙手已經沾滿了部民的血。

    對此蘇赫巴魯並不後悔。

    越是熟悉中原,熟悉大周,他越是相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而豁羅剌思人的狼狽姿態更讓他確信,蒙古軍作為一個整體的強大,和蒙古人本身的勇猛並沒有多大關係。

    或許更多地來自於成吉思汗的天才,還有些時勢造就的成果。一旦成吉思汗暫時顧不上草原,而時勢又不允許,蒙古軍就沒法保持住不斷征戰,不斷收獲的循環,於是其戰鬥能力也沒法一直維持。

    更麻煩的是,大蒙古國建立十餘年了,但其內部的管理,依舊保持著草原民族奔放粗疏的作派,遠不如中原細致。

    大周朝也有兩三年沒打過仗了。可中原富庶,朝廷又調度得力,每年金山銀海似的錢財投入到軍校,動輒數百上千精兵猛將在軍校苦練不輟。

    比如蘇赫巴魯,就去過設在大同府的軍校。除了漢話的聽寫還有些艱難,他用了三個月時間,完整通過了大周基層軍官所需的一切課程。

    三個月以後,他沒有回到軍隊,而被調到了天津府的高級軍校,作為教官向都將以上的軍官們授課,講的是蒙古騎兵的訓練、選拔乃至常見的各種戰術。

    在授課的同時,他也偶爾旁聽些天津府軍校的課程,甚至還登上過海船,接觸了一點海上的接舷戰。

    至於其它的課程,那些戰術、戰略、地理、數算、兵製、國史等等,聽得蘇赫巴魯頭暈腦脹,全然不知所雲,但他由此深知在軍官們學會了這些以後,軍隊將何等如虎添翼。

    中原有這樣的辦法,草原上怎應對?沒有擄掠所得,就沒法聚合大軍、組織圍獵,許多作戰的技能就沒法傳播和傳承。

    那些東西,都是成吉思汗崛起過程中一點點積攢起來的,是蒙古軍賴以橫行天下的珍寶!草原上的貴人們,對此可有解決方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扼元》,方便以後閱讀扼元第八百七十八章 混亂(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扼元第八百七十八章 混亂(下)並對扼元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