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擊(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蟹的心 本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擊(上)

    史彌遠願意借道予蒙古,一方麵是為了擾動邊境局勢,由此找到發配朝中政敵的借口,使他自己能騰出手來,從容擺布臨安的皇嗣人選;另一方麵,自然是想要給北方新生的鄰居添點堵,添點亂,用一場發生在中原腹心的戰爭,延緩大周勃興的國勢。站在他的位置上,這樣的想法堪稱老謀深算了。但也正因為他所在的位置,他沒能預料到此舉將會對大宋各地帶來什樣的震動。又因為整個謀劃涉及機密,全然決於帷幄之中,沒有絲毫泄露,導致了他部下的有識之士也沒能提醒。於是,當近在咫尺的中原遭受戰亂時,在中原以外最先得到消息也最先驚怒暴跳的人,居然集中在大宋的淮南東西兩路。他們是把身家寄托在生意上的官員,是因為持續和平而能安穩生活的農夫,是在兩家密切協作,不斷開啟的各種工坊和礦場工作的匠人,是與中原往來愈來愈密切的商賈。過去年,大周在各方麵展開了對大宋兩淮地區的滲透,乃至其自身的中原、山東等地,對宋人的往來也幾乎是完全縱容的。對此采取手段展開約束的宋人官員,卻很少。在這方麵,兩淮與荊湖一帶大不相同。主政荊湖的大帥趙方,無論軍政都不含糊。他治下百姓與大周的往來,始終是可控的。在兩淮地帶最具實權的官員賈涉,私下與大周朝廷的勾兌之深超過外人想象。大周皇帝的近臣、掌管工商業的大員李雲時常南下籌款,還會半開玩笑地稱賈涉一聲父親......這樣密切的關係下,兩淮名義上是大宋的疆域,其實靠大周吃飯的人更多。另一方麵,大周的中原各地依托大江大河的運輸能力,也與兩淮密切綁定。中原一旦陷入戰火,對兩淮而言是極其可怕的。蒙古軍入侵之初,就有無數的工場礦場停工,在那工作的宋人陸陸續續逃回來。待到戰火蔓延,逃亡回來的人驚恐地敘說蒙古人可怕的屠殺和擄掠,越來越多的人帶傷逃回,越來越多的人身陷戰場難以脫身。光是一個楚州城,就有上千家的居民因此提心吊膽,數千人天天在衙門前催促消息,希望家人平安。也不知怎回事,蒙古軍此來經由宋境借道的消息傳開,整個城池的人又都唾罵不休。楚州如此,兩淮稍有規模的州縣、稍許經濟發達的城池村鎮無不如此。至於這兩年愈發繁榮的盱眙和鎮江府等地,更不止人命的損失。因為產業被毀,恨不得當場抹脖子的豪商士民不下數百,粗略估計,打了水漂的錢財也數以百萬貫計。大宋是士子文人當權的社會,這些普通百姓和商賈,正常情況下並不足以影響什,就算其中的佼佼者有些政治影響力,也得通過他們依附的官員發聲。但這時候,當邊境以外忽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事,大宋的官府在取得中樞明確授意之前沒人敢輕舉妄動,也沒人知道該怎應對。唯有一個清楚局勢的賈涉又忽然告病,在家誰也不見,誰也不管。那,百姓和商賈們該怎辦有幾個熱鍋上的螞蟻到處詢問,到處吃癟,最後找到了常駐在楚州的忠義軍。當他們進入軍營的時候,卻發現營中數百精騎厲兵秣馬。一問方知,原來大周中原各地駐軍,出身於紅襖軍的極多,而忠義軍正是紅襖軍的一支餘部。其首領楊妙真與許多周軍將校保持著聯係。此番蒙古軍驟然殺來,周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屬於楊妙真叔伯輩的老將老卒死傷數量,光是忠義軍能夠確定的,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已經超過五百。這叫楊妙真如何忍得她是楊安兒的妹子,是紅襖軍政權的核心人物,是憑著梨花槍無雙無對,一度撐起紅襖軍偌大事業的人。如今退隱在楚州,不是她放棄了舊部,而是因為她覺得,紅襖軍將士在郭寧的麾下,作為大周軍隊的一員能有更好的前途!出於這樣的考慮,楊妙真一向滿足於維持舊日情分。她經營起兩淮首屈一指的馬場,順便也主宰了本地的貂皮貿易,但卻絕不插手其它。先前郭寧以尹昌犯錯為由,下狠手整肅大批紅襖軍舊部,楊妙真也隻做不知。但楊妙真不會看著舊日的親朋好友紛紛去死,更不

    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擊(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扼元》,方便以後閱讀扼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擊(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扼元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反擊(上)並對扼元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