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發展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大澤太祖 本章:第五章 發展

    萬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春節剛剛過去。

    從朱常理來到台灣算起有了一年半,如果從封到台灣開始移民開始算起,應經有了兩年半。

    一年多來,朱常理的軍隊雖然沒有擴大,但是比起以往精銳了很多。因為不斷招降台灣的番人,以及規模的從福建,浙江等地移民,現在台灣已經有戶萬,人口到達105萬(移民的多少青壯年男子和年輕的女性,畢竟這遠,老人吃不消,所以跟一般的戶與人口的比例不一樣。)

    田地1萬頃,田賦米500萬石,因為朱常理重視商業的緣故,一年台灣的商業稅就有100萬,加上其他的一年能有00萬的白銀收入。雖然比起來後世崇禎的4百萬收入少了一半,但是朱常理的地盤隻有台灣這大個,能有這高的收入已經很好了。

    隨著人口的增加,朱常理正式將自己的台灣分為兩個府一市,基隆府和高雄府,以嘉義縣和台東縣為分界線,嘉義縣以及他的北方歸基隆,台東縣以及他的南方為高雄。分別任命彭定雲,賀宇普為知府。台北作為朱常理的王城。(王爺在的地方不能叫做師,京,但作者又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隻能取名為市。)

    至於洪承疇調回台北,任國防科科長,朱常理是藩王不敢設置六部,隻能設置把名字換了,將六部換成現在的名字,分別設置了教育部,商業部,建設部,治安部(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經常廳。),外交部,人事任免部,廉政署,情報司。

    朱常理同時從地方官員的手把維持治安的權利和法律的權利收了回來,隻讓他們擁有行政的權利。

    至於研發這些都交了台灣研發院。

    教育方麵,朱常理在台灣各鎮設置了學,各縣設置了中學,在台北設置大學。這些學校有十分之一的老師都是朱常理從澳門請來的葡萄牙傳教士,朱常理答應他們隻要教的好,允許他們在基隆府設置個教堂,如果後續表現好的話,允許增加教堂數量。這可是把湯若望等人高興死了。

    湯諾望等人來到了大明兩年來,可是除了在澳門以外,在大明其餘的地方沒有修建過一個教堂,這個時期的教徒可不是後世的,他們是虔誠的。

    朱常理接見了湯若望,要求湯若望等人一遍要在學校教書,一邊要給自己建造大炮。

    本來才過新年朱常理看著眼前的數據是快樂的,不過他的手又拿著另外一份情報。

    這就是關於琉球的情報。

    隨著釣魚島的問題興起,很多人的眼光投到了衝繩這片區域。

    衝繩地區就是現在的琉球,關於琉球王國很多人耳熟,因為這就是後世盛傳的琉球列島的所在地。至於大家會知道琉球列島,當然是因為所謂第一島鏈。第一島鏈主要是指靠近中國大陸海區外側的那條弧形島嶼帶,即北起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涵蓋了中國的黃海、東海和南海海域

    同樣,大明要走出東亞,便離不開對第一島鏈的經營。

    其中,琉球列島就是一個很合適的地方。

    因為,這是而今大明的宗藩國:琉球王國的領土。

    琉球王國對大明一向恭順,17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14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

    眼下的琉球王國已經到了第二尚氏時期,1470年,伊是名島出身的宮中禦鎖側官內間金丸,玩了一把黃袍加身,被群臣推舉為君,改名為尚圓,並於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報告“父喪”。147年,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就此,琉球王國進入第二尚氏王朝時期。此時的琉球國國土包括整個琉球列島,北起喜界島、奄美大島,南至宮古島、八重山群島。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照四方》,方便以後閱讀明照四方第五章 發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照四方第五章 發展並對明照四方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