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4)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窺穀忘反 本章:第27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4)

    太子母舅、大司農高琦因貪汙軍餉、瀆職欺上被處以絞刑,滿門抄斬。

    這雖是轟動一時的京城大案,倒不足以令某些人流連忘返般關注了整整七年。

    在某個圈層內,對於這樁案件後深深淺淺的利益糾葛心知肚明,於是隱忍蟄伏,隻待一朝得勢,一擊必中。

    這是四王針對章懷太子司馬烠的聯合絞殺。

    能讓淮安四大世家站在同一戰線且合作無間的利益並不多,所以昌邦年間,這是陳劉顧張第一次聯合共抗皇權。

    皇帝有意削弱四王實力,將天下十三州盡握己手;章懷太子自十歲步入朝堂、攝理政事,與世家勢力抗衡多年。所以高琦死,李璫生。太子隻能擇其一保之。

    按理,一命換一命,塵歸塵,土歸土。偏偏細節處盤根錯節,引人流連忘返。

    比如,李璫何以統率一支秩序井然、作戰有素的“流民”軍大殺四方。

    豫州平定,淮水北迎來流民北遷熱潮。但北遷條件苛刻,流民需持戶籍證明經朝廷核準後才可集體放行。百姓一邊不滿朝廷政令,以為故意刁難;一邊偽造證明希望分得土地安家樂業。

    很快,淮水北岸爆發亂潮,無法北遷的百姓紛紛宣揚要南渡淮水,攻入淮安,找朝廷討個說法。

    朝廷一邊安撫,一邊派兵鎮壓,軟硬兼施,好歹將流民控製在淮水北岸。不想多年前經由章懷太子蕩平的匪患之禍複起,中軍校尉顧靈山領一萬禁軍上山剿匪,陷入流民亂潮之中,孤軍無援。淮安城門口一日三道軍報,越催越急。

    流民之亂與匪寇之禍迭起,不僅僅是派何人鎮壓之事,稍失分寸,淮河北岸數十萬百姓或奮起抗爭,力渡淮水,屆時淮安騷亂,又是一番動蕩波折。

    禦花園亭台水榭間,皇帝身後隨駕一眾朝臣,皆垂頭拱手,姿態謙順。

    李三思立於聖駕右側,緊跟聖駕的是大司空沈詠年,白鬢銀髯,步履蹣跚;尚書省六曹主事官皆在,抱手緩緩跟隨。中書令沈靜方為避嫌落在末端,站在李三思之前,神態凝重。

    戰事緊急,皇帝卻沒有討論用兵之計,側身垂問仍是早年間章懷太子已提議過的流民南渡之策。

    淮安眾人知曉將流民強製留置在淮水北岸非長久之計,然朝中重臣對此爭論不休,一直未有定論,更不必說有何南渡良策。

    除靖遠軍征召流民充任散兵,倒未有其他人對流民有何過問之舉了。皇帝在此時機提起南渡之策,便是心底有了定論,隻垂問具體方略。

    度支曹主事官王昭海率先回話:“回稟陛下,流民南渡非一日之功,南方十三州各州安排多少人口、每人分得多少田地,這些都需各州州牧上呈地方情況後一一商榷。”

    沈靜方說話總是溫文謙和,即便是朝堂上與人辯論,也侃侃而談從不紅臉。

    “十三州各地情形六曹皆有記載,一年修訂一回。若由朝廷統籌,依各州情形定下綱要,想來也不是難事。”

    王昭海啞口無言。一眾人規矩地跟在帝王身後,討論暫時擱淺。

    皇帝毫不避諱問題症結所在,一步一句,每句話分量頗重:“十三州中唯江州、荊州、益州為重,越州雖地遠,然地博物廣,人口較之稀薄。若這四州擇其一牽頭為表率,南渡之事則可解。”

    禦花園跟著的都是皇帝心腹,與四王世家分庭抗禮。皇帝點明南渡之事關節所在,便是讓他們從這四州中擇其一攻破難關,拉攏勢力,順勢而為。

    故而有大臣剖析建言:“江州毗鄰淮水,有遷民之便,然劉家素來明哲保身,輕易不入中樞。荊州、益州地大,南遷需溯長江而上,恐有諸多變數。越州地遠,地廣人稀,如今顧靈山陷於淮水動亂,或是良機。”

    這便是委婉說明目前容易拉攏的且南遷之事便於操作的隻有越州顧家。

    皇帝順勢拋出軍政之急問,語氣卻毫無焦灼意味,甚至有些笑意。

    “那依此情勢,該派何人襄助中軍?”

    一眾大臣眼觀鼻鼻觀心沉悶得很,皇帝威嚴之聲從前麵悠揚而至:“李三思,你說說看。”

    李三思不緊不慢,款款作答:“陛下有識人辨才之能,選賢任能之事非是君憂,臣不敢妄作分擔。”

    這話聽得舒坦。

    皇帝心中早有人選,此問不過特意針對李三思考驗一二,皇帝滿意地點點頭,聖旨很快定下:“那便派李璫吧,他賦閑在家數月,該是給個改過良機。先加封他做個右軍校尉,領兵一萬,同顧靈山協同平定淮水之亂。”

    禦花園的石徑快是要走到頭了,李三思手掌在袖口間掙紮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氣,終於雙手握拳,決定嶄露鋒芒,不掩才情。

    “陛下,臣以為南渡之事未必懸於四州。”

    一言既發,君臣皆是錯愕驚訝,側身看向末尾芝蘭玉樹的少年人。尤其是皇帝與舉薦他的沈詠年,目含精光,期待他給出一個別具一格的見解。

    “微臣聽聞羌州之地暴動猶多,若南渡之民安置在羌州,一來可馴化融合羌州遺民,二來繞開世家,於羌州培養新的勢力,安定西南之境,拱衛淮安北宸。”

    滿羌國滅後舊地設羌州,因其遺民風俗習慣與晉國迥乎不同,一直由滿羌貴族擔任行政長官,軍事上由益州盧仲之遙控。雖如此,七年來羌州時有反抗晉國政權的暴動事件,大大小小平息了不少,不至釀成大禍,卻讓朝廷頭疼已久。

    但羌州離淮水甚遠,便是西遷,人力物力耗費之資又是一筆難算的賬,故而沒人聯想到將原本的南遷改為西遷。

    李三思提出西遷之計並不稀奇,關鍵在於他給出了解決西遷之難的合理方案。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李璫傳》,方便以後閱讀李璫傳第27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4)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李璫傳第27章 無人敢寫帝皇書(14)並對李璫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