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記後記(又充……)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貓膩 本章:朱雀記後記(又充……)

    後記

    武當山看著並不高大,金殿前麵兒那懸崖也不怎陡峭,但走在上麵的人總覺著極險。此處險惡感覺大半來自山中逼仄之感獨山不長,奈何上麵房屋太多,就像一個蘆葦杆上結著九千四百三十七個沉甸甸的水密桃子,總擔心這蘆葦杆子隨時都會斷掉,走在武當山上,總覺得此山隨時可能倒塌。

    便是因為有此觀感,是以如今遊客上山,往往隻在金殿處逡巡少許時辰,便會麵帶土色匆匆下山。

    奈何市場經濟,道士亦要愁柴米之事,便得謀些法子將這些送金送銀的恩客留在山上,至少要耗上一天,吃吃糙米飯,飲飲山中酒,買幾本非法出版道經之流。

    所以幾相籌劃,這兩年在武當掌教真人大力推動之下,山上山下又開發了些新景點。此時在山上金殿前懸崖那處,便聚集一夥閑人,聽著人群中那個中年道士導遊講解。

    懸崖邊上立了塊木牌,牌子上麵用紅油漆寫著景點的名字。

    “仙人跳”

    遊客麵有人問道“仙人跳”話音一落,大家哈哈笑了起來,有幾個中年婦人更是捂嘴笑的分外誇張出來旅遊之所以跟團,就是怕遇見仙人跳,哪知道還有個景點叫這個怪名字。

    “不錯。”道士笑眯眯說道“但本山這處仙人跳,講的乃是真正的仙人跳,傳說北宋之時,曾有位孝子家中長輩患了惡疾,心感真武大帝功德,所以願意舍身跳崖為長輩求功德,便從這跳了下去。”

    有遊客看著懸崖之下白霧彌漫,不知其深,想著有人生生跳了下去,心忖必死,不免長噓短歎起來。

    有人卻問道“此等傳說與那龍頭香不差多少,為何叫做仙人跳”

    “因為”道士道貌岸然,神秘莫測,調足胃口,“因為這位孝子跳崖之舉感動上蒼,其人墮崖身死之後,天上驟現一道清光,有飛鶴翔來起舞,鬆柏招搖迎客,真武上帝現於雲端,接了那名孝子魂魄上了天庭,錄入仙籍,從此之後長生不死,成了位真正的仙人。”

    “而那位孝子便是從此處懸崖邊一縱而下,是以後世便將此處稱作仙人跳。”

    遊客們又看了一眼懸崖,吸了幾口冷氣,有個戴眼鏡的年青人笑著說道“往年的旅遊手冊上或是書籍之上,卻沒有看到有此宗說法。”

    “新開的不行咩”道士怒目相向,吼道。

    “是不是真的啊。”戴眼鏡的年青人仍然懷疑。

    道士把臉一黑“先生此言大謬,何敢對仙人遺光如此不恭下一景點天坑,便在懸崖之下,少時大家見後,自然便知此事真偽。”

    遊客們下山。跟在隊伍後麵有個戴著眼鏡,梳著小瓣的年青姑娘,背了一個深綠色米奇牌小書包,清清明明的眼眸子卻隱著些趣味,輕聲自言自語道“不過是十來年前的事情,如何變成北宋年間真武如今謫居北地,隻怕也無瑕管他的徒子徒孫了。”

    來到山下,見得那個人形深坑,眾遊客齊聲驚歎,大感佩然。

    隻見那坑深刻入石,如人形般有四肢有首級,且周遭線條柔滑,絕不似人工鑿成,倒似一口氣某個石人從天上砸下來般。

    依那道士導遊所言,這便是先前言語中成仙孝子墮崖後留下仙跡,名為天坑。

    遊客雖不全信,但亦有虔誠之人,便對著那坑兒行了行禮,有人刻意追問此事真偽,那道士倒不含糊,拿出自家祖宗十八代清譽發誓,力證此事不假。

    見他誓言如此惡毒,本有些懷疑的年青遊客,也不免多信了幾分,卻仍有些嘀咕,就算是人摔下山來,這高的懸崖隻怕也會摔成一灘肉泥,怎會將這青石地都砸出坑來除非是那孝子是高達還差不多。

    但也無人再去追問,得罪了這些道士,也不知還能不能出山。

    此間事罷,旅遊團自去十堰休息,這城市並無甚新奇處,眾人都在房間打牌為樂,卻沒有人留意到旅遊團少了一個背著小書包的年青女子。

    千之外,東海之濱,某種平凡民宅。

    年青女子將小書包放在桌上,一個渾身銀白十分可愛的小銀鼠,從書包鑽了出來,看著怯生生的,有些可憐。

    書桌上有一台電腦,看著**。

    年青女子輕輕點了點小銀鼠涼涼的鼻子,微笑說道“易天行這一世所有到過的地方,我都帶你去過了,馬上開始寫吧。”

    話音一落,電腦開了,鍵盤也出來了,小銀鼠歎了口氣,蹦到鍵盤上麵,像跳舞一樣地使勁打起字來,一麵打著一麵自嘲說道“有個羅人說,隻要讓猴子打幾億年的健盤,說不定也會胡亂敲出部莎士比亞來。”

    跳踢蹋舞的小銀鼠,伸長了後腿,使勁兒在健盤的enter健上踩了一腳,完成了跳台紀事的那章內容。

    老鼠在打字,年青女子在旁邊看電視,偶爾說上一兩句。

    “菩薩,為什一定要寫這故事”

    “宏揚佛法。”

    小銀鼠歎了口氣,點了根煙,在煙頭上方的青煙抽動鼻子使勁嗅了兩口,懨懨無力說道“這明顯是個謗佛的故事。”

    觀音菩薩回過頭來,微笑說道“能讓看這故事的人對佛法多些興致,也就有效果了。”

    “那不如印幾億本佛經,每人家免費發一本。”

    “萬一這些凡人拿佛經擦屁股怎辦”

    “”

    “前五十三參出自華嚴經,精妙之文,但世上還有幾人記得這後五十三參自然要用些神怪故事作幌子。”

    “那怎才能吸引讀者呢”

    “多寫點兒打架,**什的。”

    小銀鼠沉默少許,終於鼓足勇氣問道“當年射陽山人寫西遊記,莫不也是這個原因”

    “不錯。”

    “那為什這書一直都沒寫明白,吳承恩到底是誰”

    “宗教嘛,總是要玩一點神秘主義的,如果什都說明白了,誰還會感興趣”

    又有一日,小銀鼠還在打字,菩薩還在看電視,不知是寫到哪了,小銀鼠產生了一個疑問,問道“菩薩,全按您說的在寫,小的有些地方不明白,請菩薩指點。”

    菩薩眼睛正盯著電視上麵的某個舞台畫麵,心不在焉,隨便點了點頭。

    小銀鼠從鍵盤上蹦了下來,眨著一雙因為勞累而漸漸近視的雙眼,小意問道“前麵寫到,大聖爺手上那烏金鐲子並不是旃檀功德佛給他套上的,那自然隻有”

    菩薩仍未留意,隨口應道“自然是我給套上去的。”

    “那菩薩這五百年也下過幾次凡,去過幾次歸元寺,為什不幫大聖爺取下來”

    “愚蠢的問題。”

    小銀鼠想了想,這問題確實比較愚蠢,如果菩薩鬆了那鐲子,大聖爺隻怕早就出來了,那佛光早就入冥了,其時還無易天行,亦無鄒蕾蕾,鳳凰兒也沒有到五百年蘇醒的那一刻,這事兒隻怕無法了局。

    但想著想著,小銀鼠的心頭愈來愈寒,有了一個很可怕的推論,什南海門,什烏金鐲,什什的,說不定菩薩一直是在執行佛祖的遺旨,隻不過後來被生生被易彌勒一家給扭了,菩薩幹脆就順水推不對,彌勒的後天袋,為什觀音菩薩也能開對,這是自己的前任被逼著撒了謊,但今世彌勒乃菩薩前世童子,怎看,這事兒,菩薩娘娘的地位又有了次恐怖的上升亞

    菩薩自然知道這小畜生心在嘀咕什,也不發怒,微微一笑道“有些事情,不要瞎寫。”

    小銀鼠嚇得一哆嗦,恭謹趴在空格鍵上行了一禮,後文中再不敢涉及此處,又趕緊修改,將末章中本屬觀音菩薩的戲份全數刪掉,這才落了個安全。

    “大聖說的那句話是什意思”

    “哪句話”

    “就是讓古老頭兒上層次的那句話,什暗行苦行碌十年,朱雀飆飛直上三天好象上三天第一任門主也聽見過的。在這個故事的前半部分,這句話隱隱有初始點題之效。”

    “噢,這句話亞,我想應該是俺辛苦行路十年,豬卻膘肥吃上三天大意如是吧。空空被關在歸元寺五百年,總有閑得罵娘的時候。”

    聽見這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再聽得菩薩喚大聖爺為空空,小銀鼠的臉上出現三道黑線,卻不敢慢了打字的速度,在鍵盤上蹦噠著。

    “由道入佛,天下有雙到底又是什意思”

    “這是兩個職場上搶人的成功範例。”

    “明白了。”

    “吳承恩究竟是誰啊”

    “關心這個幹嘛”

    小銀鼠不再說話,隱隱猜到吳承恩老先生當年可能是觀音菩薩座前第一寫手,隻不過在西遊記麵提了些菩薩不願意看見的,又被後世的網絡閑人隱約猜到些端倪,所以現在落了個生不見仙,死不見屍的可憐下場。

    一念及此,小銀鼠哪敢再言,埋身於鍵盤之上,不知歲月流逝,眼看著故事完成大半,才有些猶疑地抬起頭來,小心詢問道“雖然朱雀與大鵬皆是一體,便如那鳳凰一樣,與彌勒同為劫初火中幻出之物,但為何這故事要取名叫朱雀記”

    “依你看,應該叫什”

    小銀鼠竄到茶碟處舔了兩口茶,十分舒服,說道“依我看,這故事叫的是易天行成佛之事,應該取名叫求佛才對。”

    觀音菩薩把目光從電視屏幕上收了回來,眼中寒氣大作“不準。”

    “為什”小銀鼠想不到菩薩的反應如此強烈,不免有些意外。

    菩薩酷酷說道“那歌太惡心。”

    半晌之後,菩薩又說道“反正那家子與朱雀二字脫不了幹係,叫朱雀記便好,說不定還能誘幾個道家弟子來看看。”

    

    又一日,銀毛鼠邁著疲憊的腳步從鍵盤上爬了下來,卻發現房間沒有了菩薩的蹤影,半開的窗戶吹來了微腥的海風,它定睛往從來沒有關過的電視屏幕上看去,隻見那個電視頻道正在放著一個歌會,而上麵有個極眼熟的女子正在唱歌。

    銀毛鼠唬了一跳,險些摔下凳去,再看著那女子化名為張小白,更是大驚。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間客》,方便以後閱讀間客朱雀記後記(又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間客朱雀記後記(又充……)並對間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