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餌無好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阿菩 本章:第二三五章 餌無好餌

    耶律屋質告別薛複之後,就走上了前往秦州出使的道路,然而在離開平安城之前卻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他的侍從告訴他,平安城內有一個人求耶律屋質將他帶走。

    “人?什人?”

    “是一個雲州人,自稱是奚族,他說他本是雲州城內一個畜醫,半個月前,聽說一支來自秦西的商隊帶來許多西域好東西,就去給他老婆買點稀奇貨,不料那掌櫃問了一些關於牛馬疫病的事情後,就將他弄暈了,半哄騙半綁架地把他弄到了平安城。”

    耶律屋質猛地想起在雲州的時候確實發生過這件事情,當時也沒當做一件大事,現在看來,似乎內中另有緣故,忙問:“現在人呢?”

    “我們的人都被盯著呢,將軍又不在,我們不敢擅作主張,那人是剛好覷了個空擋跑來跟我們說話,十分匆忙,說了沒幾句見我們沒答應,又有人靠近就趕緊走了。”

    “他還說什沒有?”

    “他當時很著急,口含糊著,還說什汗血寶馬的病和這邊馬病不一樣,他也也醫治不了,但那位將軍就是不肯讓他走,他想回家去,因聽說我們是契丹,便來求我們,我們要問清楚時,已經有人注意到了這邊了。”

    耶律屋質心中一跳!

    汗血寶馬?馬病?汗血寶馬出來問題?這可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可惜,在這剛剛建立的平安城內,耶律屋質也沒能安插間諜得到更多的線索,這個問題,隻能暫時壓下。

    第二ri薛複就派人來護送他前往秦州,臨行前耶律屋質要求派兩個下屬回雲州報信,薛複倒也沒有阻攔。

    從敕勒川到秦州,中間尚有千之地,得渡過黃河,到達套南,在套南的zhongyng,有一塊廣袤的土地,這曾經水草豐美,是匈奴人的上等牧場,然而在唐初以後,由於過度放牧逐漸沙化,到了明清以後,這逐漸變成沙漠——也就是著名的毛烏素沙漠。而在這個時代,毛烏素沙漠還未成型,但沙化現象已見端倪。

    擁有曆史遠見的張邁,在奪取這片地區之後,趁機下令,將這塊地區封鎖起來,下令封山育草,這一帶的降水量其實還算湊活,並不比敕勒川差,如果能夠封山育草,恢複山林,幾代人以後就有可能還原到秦漢時的自然環境,這對於關中的環境、對於黃河的積沙都有重大意義。

    這個命令在當下執行得十分順利,因為自大河套東北的府州,到大河套西南的蘭州,在亂世之末都隻能算是地廣人稀,大部分的人口都願意聚集在黃河沿線的膏腴之地,好地皮都還沒開墾盡,自然不需要去環境相對惡劣的地方,所以張邁的這條政策執行得相當順利,這片被張邁稱為“毛烏素禁地”的地方,很快就成為有南北長達數百的無人區——當然也不是徹底沒有人口,隻是人跡罕至。

    商路行走,並不是直線距離最近,而要考慮沿途補給。當初薛複追逐契丹敗兵,是直接跨越當時還沒被叫毛烏素禁地的這個地區,但後來毛烏素禁地的指令下達後,由於沿途沒有補給,商隊就不再走這條道路,無論蘭州還是秦西,都是先北上朔方地區(今寧夏),然後順著黃河而下,坐船到達敕勒川,這已經漸漸形成一條新的商路了。路程上雖非最近,卻是最便捷的一條路。

    耶律屋質這時要去見張邁,同樣要走這條道路,不過是逆著走,船隻逆行就慢了很多,有些地段水流較為湍急,就幹脆上岸。來到朔方地區,這東有黃河,西有賀蘭,人稱“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者,最好的地區就是這一帶,賀蘭山擋住了來自西北的風沙和來自東南的水汽,降雨量甚至要比關中地區還要多,加上黃河帶來的豐美土壤,故而有塞上江南之稱。

    張邁得到這片土地之後,除了安撫原有百姓之外,又將套南之地溢出人口都遷徙到這,以及部分從東麵逃來的難民,然而也僅僅九千餘戶,僅僅是唐朝全盛時期一上縣的人口。

    從朔方地區轉而向南,進入秦西以後,人煙漸漸多了些,但也算不上繁榮。在和平時代和戰亂時代,各個地方的人口是各不相同的,而且人口的變化也不一定和時代盛衰成正比。

    以河西而言,這個地區在安史之亂以後,一度成為中原百姓的避戰區,唐朝人口最集中的關中地區,不知多少百姓紛紛向這邊逃難,這個過程持續了上百年,雖經過吐蕃之亂和異族統治,但相比於黃巢殺過來、朱溫殺過去的地獄般的關中,河西、河湟地區至少還能活得下去,盛世平原亂世山,百姓逃到邊疆之地,或者割據自保,成立塢堡,或者是竄入窮鄉僻壤,或者是番化,成為半遊牧式的牧民,最下等的是逃到邊疆之地而成為奴隸。

    因此,在這上百年見,河西的實際人口比起唐朝中期還要增加不少。當然在籍的人口是直線下滑——戰亂期間,哪有官吏願意且能夠準確地統計戶口數字?且那些擁有統治權的大族長們,也不想將家中的人**出去。

    而就河西內部而言,本來河西諸州的人口集中於東部的涼州,但由於戰亂,到了唐亡以後,人口反而向沙州方向聚攏,尤其是漢族人,由於沙州有歸義軍的保護,那個地方便成了唐末以後的亂世桃源,並創造出了聞名後世的敦煌文化,不過經過數十年的生息,在外界大亂世、沙州小治世的情況下,這的人口也膨脹起來,這也是敦煌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邁收複河西以後,反而要從沙州遷出多餘的人口來到甘州、肅州、涼州、蘭州。在天策政權建立之前,西北地區的漢族人口一直在番化,而在天策政權建立之後,除了番化的漢人很快重新歸宗之外,又有大量的番人以及混血族群漢化。七年時間又多生了不少丁口,衛生條例的執行讓境內的少年成活率大大提升,加上政權內部的穩定,吸引了不少來自高原甚至中原的移民。

    在盛唐時期,出於逃稅的需要,大量的人口轉為隱藏戶口,而在天策政權下,由於明戶可以分得土地甚至牲口,而隱戶在生活上會麵臨諸多不便,在現階段納稅的利益損失遠遠比不上上戶的長遠收益,大量的隱戶紛紛出現,再加上張邁與鄭渭所做的戶口工作比起盛唐時代更加細致,所以天策政權對戶口人口的掌握還在天寶年間之上。

    到三年前的天策四年,沙州有戶三萬三千餘,口十六萬七千人(這是河西唯一戶口減少的州,原因在於人口遷出),瓜州有戶二千五百餘,口一萬四千人,甘州有戶七千四百餘,口四萬六千餘,肅州有戶五千四百餘,口二萬七千餘,涼州有戶兩萬八千四百餘,口十九萬七千餘,蘭州有戶一萬二千餘,口六萬三千多人,不算歸附不久、尚處於半自治的河湟之地,再扣除掉屯聚於姑臧草原大營的職業軍戶,河西的涼蘭甘肅沙瓜六州,共有戶口約八萬八千多戶,人口接近五十一萬。

    到了今年若再普查一下人口,戶口數量可能還會增加不少——人口的自然增長不可能很快,但隱藏戶口的挖掘以及移民的遷入是構chngrn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這些年張邁以此河西之地,再加上伊、西二州、新開河湟、朔方之地以及安西四鎮和大北庭地區,便支持起這樣浩大的戰爭,至於蔥嶺以西的河中地區,那隔得太遠,對戰爭後勤完全無法有直接的支持。而印度地區所占之地之於天策,雖無屬國之名,而有屬國之實。在現有的條件下,天策政權對於河中與印度都無法進行直接治理。

    河西地區是天策政權最直接的統治區域,其經濟地位在天策全境之內正顯得越來越重要,連年的戰爭雖然帶來了不少紅利,但也使得河西地區常常倉無積粟,若不是靠著絲綢之路的商業哺ru,財政早就破產了。

    即便如此,大部分的軍隊在戰餘都得從事農牧業生產,騎兵必放牧,步兵必種田,輪值防衛的守軍一年要分成三撥,真正全職業、隻訓練不種田不放牧的jing銳,整個天策政權下不超過一萬人。

    張邁平居也常去種田、砍柴、放牧,可不是為了作秀而作秀,他不做個榜樣,如何讓戰爭期間已經在拚命廝殺、下了戰場還需要承擔龐大農務的將士們心理平衡?

    可就是這樣,境內也有老派的儒生認為張邁這些年是在窮兵黷武。

    這是特殊曆史時期下才可能產生的兵民狀態,到了和平時代來臨就無法持續。

    因此得了秦西十州之地後,楊定國等無比重視,這以前是關中地區啊。按大唐政製,三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二萬戶以下為下州。即便大唐滅亡之後,州縣建製已與盛唐時期有所不同,但怎說也是十州之地,又是人口極其繁庶的關中,那得多少人口!

    不料到了這才知道事情大是不然,這些年河西地區的人口不減反增,相反,秦西十州之地,人口卻在銳減。尤其是在籍的戶口,少到了楊定國大失所望。十州戶皆不滿萬,經過去年冬天的統計,一共才六萬多戶,三十四萬口。這還是靠分田等政策吸引之後所得到的戶口數量。

    “早知道如此,當初那三十萬人就不該全數西送,直接在這落地生根算了。”楊定國唏噓道。

    他說的是來自河東的難民,數量達到三十萬之多的難民,在天策政權的安排下輾轉西遷,形成了一次近乎奇跡的移民。這幸虧是河西商道已經通暢,從遙遠的西域一路東征的天策唐軍,對於安排民眾行軍又極有經驗,他們幫助折從遠將難民進行了半軍事化管理,難民但求一條活路,需求也低,即便如此,這一番遷徙所耗費的糧食,也幾乎不在這次關中大戰之下。

    最後遷徙到了輪台的人口大概有二十萬,剩下的都在沿途八州(蘭涼甘肅瓜沙伊西)落戶了。而那二十萬人也並非完全聚集在輪台,而是分派到北庭各個膏腴之地去落地生根。

    “那倒不然,咱們要看得長遠一些,秦西之地隻要安定下來,不出十年人口就會有很大的起s。這邊的逃戶、隱戶還是很多的,畢竟更近中原。番人的可漢化程度也遠比西域為高。”張邁對遠道而來的楊定國說:“但西域那邊,卻亟需漢家人口去填補啊,那有很大的空白啊。沒有人,占了的地方也會失去,遲早都是一句空言。那我們之前的血戰就都成了無用功。”

    楊定國點了點頭,在大北庭地區,輪番大戰使得回紇等族人口銳減,現在那的土地與水草養活幾十萬人絲毫不成問題,也正是那二十萬人的遷入,填補了大軍東征的空白,才使得楊易能夠率領數萬大軍,再無顧忌地進入漠北。

    而且也得有這幾十萬人作為基數,西域的漢化才會成為長久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這次的難民遷徙既是順勢而為,是難逢的機遇,若到國家轉入治世,再要進行這樣規模的人口遷徙,各種成本將是現在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這絕非誇張的說法。

    張邁道:“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在秦西諸州將國人議政會議建立起來,我們要加緊把在涼蘭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帶到秦西,刷新這邊的吏治,改善這邊的民生,一旦民眾的生活水平提了上去,關中其它地方就會向這邊看齊,這比一百萬大軍都有用,更別說秦西的政治一旦上了軌道,我們的國力也將有極大的提升。”

    楊定國但恨西北人口太少,曹元忠卻覺得西北人口太多。在天策政權下,曹元忠近年來分管的領域漸漸傾向於外交。對孟蜀的外交攻勢,就有他的功勞,而打通前往湖廣、江南的商路,也有他的努力。

    但關中大戰後期,鄭渭又將賑濟秦西貧民的任務交給了他。為什是他呢?因為賑濟的糧食很大部分來自孟蜀留下的軍糧,這是外交的戰利品,是曹元忠指揮下爭取來的,鄭渭便將這個任務順水推舟交給了曹元忠,但對曹元忠來說這卻是個極大的苦差。孟蜀留下來的軍糧雖然不少,但也擋不住成千上萬饑餓貧民的分食。

    與此同時,魏仁浦因要舉行科舉的事情,也來到了秦州。

    就在天策政權各大腕紛紛聚集到張邁身邊,本來已經沉靜下來的軍方事務,忽然蕩起了漣漪,並有可能形成驚濤駭浪。

    當耶律屋質還在前來秦州的路上,當張邁正與楊定國商議建立秦西各州的國人議政會議時,範質拿著幾乎同時抵達的三封書信,來到張邁麵前。

    三封書信,一封是薛複的密信,火漆尚未開封,一封是薛複的公開啟奏,還有一封是來自洛陽的密報,消息源頭是韓德樞。

    張邁先看了薛複的密信,臉上不動聲s。再看薛複的啟奏,臉上仍然沒什表情變化,再看來自洛陽的密保,臉上的神s忽然豐富了起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騎》,方便以後閱讀唐騎第二三五章 餌無好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騎第二三五章 餌無好餌並對唐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