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守敵之所必攻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浙東匹夫 本章:第387章 守敵之所必攻

    被多鐸召集軍議後,完顏葉臣、張存仁和耿仲明、孫之獬等人,當然不敢懈怠,立刻就趕來了中軍帥帳。

    多鐸簡單拋出問題後,眾人也都是心情沉重,知道是時候做出點決斷了。

    謀主張存仁也看出了多鐸的猶豫,趁機勸道:“王爺,事到如今,我軍剃發令帶來的同仇敵愾,似是被朱樹人暫時化解了。朱樹人死守消耗的決心又極大。

    一開始我們跟鄭成功廝殺,地形不利便要付出三四倍的傷亡才能殺傷一個明兵,這損失的可都是我大清精銳!

    最近幾天,鄭成功的守寺火力又凶猛了些,下官估計肯定是朱樹人撥給他的新式火槍!再打下去,我們死五個人殺一個明兵都未必做得到了!

    眼下我軍應當設法跟明軍野戰決戰,決不能再在這種明軍可以隨時掌握援軍增兵便利的戰場上,跟明軍打攻堅消耗戰了!否則這殘存的六七萬大軍,遲早也要……”

    他口中不經意提到一個數字,“六七萬大軍”,可見與南京戰役結束時,清軍還有八萬多可戰之兵相比,這十幾天下來,又有一兩萬人被消耗掉了。

    這一兩萬人未必都是戰死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受傷失去戰鬥力,或者高強度作戰身體機能下降陷入重病。

    多鐸如同暴躁的獅子,憤怒斥責:“本王當然也想跟朱樹人野戰決戰,但他就是不應戰,四處隻守城守關,如之奈何?打金山寺,不也是試圖突破其封鎖!

    既然求不到野戰,打金山寺又久攻不下,便隻有找一個可以突破這個封鎖圈,又不怕當地守軍會被朱樹人源源不斷運援軍進去的地方了!那樣我軍才有可能突破,或者圍點打援!”

    多鐸自己在怒斥吐槽的過程中,思路也是漸漸清晰:

    目前的情況下,打金山寺之所以變得不明智了,就是因為這地方直接背靠長江,山寺險寨距離江邊太近了!根本沒法繞後把碼頭封鎖了。

    別看明軍掌握的地盤不大,但隻要有後援,朱樹人拿這塊地方當絞肉機,而且是明軍占據地利的絞肉機,那就很恐怖了。

    一個封鎖不死無法徹底圍城的地方,打消耗攻堅戰才會沒有意義。

    如果能團團圍死,那消耗戰還是有意義的,就算明軍要增援,也得陸戰增援,清軍就可以圍點打援,逮住野戰的機會!

    現在之所以沒法圍點打援,關鍵在於這個“援”可以一直走水路過來,連最後一路都能由水路完成!

    那自詡陸戰無敵的清軍還怎抓住機會打援?

    別說清朝了,當年宋元之戰,襄陽能堅守七年,關鍵就是襄樊二城直接背靠漢水碼頭,在宋軍有絕對水師優勢的情況下,元軍消耗掉多少宋人守城部隊,宋軍都能走漢水繼續運進增援。最後是元軍水師反超了宋軍,控製了漢水航道,襄陽呂家將才崩盤的。

    而打個現代人都聽得懂的比方:朱樹人的援軍是水路直接送貨上門的!連“去菜鳥驛站自提”那幾百步都不用走!流氓想趁著業主下樓走到小區驛站那點路劫道都沒法劫!

    所以,多鐸就用鮮血總結出了一個圍點打援的新注意要點:那個地方,不能是援軍可以通過水路送貨上門的!至少最後一公要給你陸路截殺的機會!

    那些臨江的碼頭營寨山寺,就不用考慮了!有水路的地方明軍就無敵!

    把這些明軍無敵的選項排除後,多鐸眼前還剩下三個選項:

    第一,衝上去跟朱樹人死磕,往西重回南京周邊,甚至繞過南京打大勝關,進入蕪湖馬鞍山一帶。

    其次,便是往南從金壇縣翻越天目山,試圖進入浙西山區,再翻過莫幹山,殺往湖州、杭州。

    最後,便是往東殺穿江陰,劫掠無錫蘇州,擴大清軍在江南的根據地,再多劫掠財富剃頭征兵。

    反正金山寺之敗,就是給多鐸排除了“往北逃返”這個選項,剩下的當然還有東西南三個選項了,這很合理也很嚴密,已經窮舉涵蓋了一切可能性。

    打大勝關多鐸沒把握,那地方背靠上遊,朱樹人在湖廣不知道還有多少援軍能填補上來,多鐸覺得自己手頭剩下的兵力已經不夠了。

    打天目山,同樣朱樹人能從背後,從蕪湖和江西方向把湖廣援軍運到天目山諸關卡背後。所以最終還是會打成消耗戰,明軍守住天目山險隘,有源源不斷兵力,多鐸去攻堅,純粹找死。

    隻剩下江陰這一個選項,看起來最合理。因為江陰在最東邊,南京周邊明軍通往江陰的道路是被多鐸的占領區分割的。

    所以多鐸攻打江陰的話,朱樹人沒法從被圍攻的關卡背後把援軍運進去,隻能是穿越多鐸的占領區去增援。

    而隻要朱樹人想突破多鐸的陸上占領區,就必然被多鐸逮住陸上野戰決戰的圍點打援機會!

    如此一來,多鐸渡江這半個多月來,一直在打攻城戰的憋屈狀態,才會被徹底扭轉!

    他心目中陸戰無敵的大清,終於可以跟懦弱的南蠻子堂堂正正打一場野戰了!

    不容易,過去這大半個月,多鐸想想都流淚,一直在被逼著攻堅,太難了。

    一番簡短的商討後,多鐸下定決心,最後征詢屬下查漏補缺:

    “本王欲移師轉攻江陰,若能突破,便能至少攪爛偽明的無錫、蘇州、湖州、杭州等財賦重地。得錢糧物資以利再戰,也能靠剃發令再裹挾十倍的漢民背叛偽明,爾等以為如何?”

    張存仁和孫之獬等謀士都覺得這個想法原則上沒問題,但張存仁想得比較細節,還是查漏補缺了兩點小麻煩:

    “王爺,打江陰確實是我們眼下比較好的一個選擇了,但也有幾個小問題需要注意。首先江陰雖然不如鎮江金山洲這般直接背靠大江,但其地名既然叫江陰,可見離江不遠,

    若是朱樹人還能從水路直接由長江江麵給江陰送去援軍,則我們此前的一切總結反思,調換方略,都會成為無用之舉!要打江陰,首先就必須好好規劃,如何防止江陰守軍從長江水路得到增援、讓沿江而來的明軍,不得不跟我們野戰!”

    多鐸是掌控大局的,此前他也沒怎細想過打江陰,自然概念模湖,他也不恥下問:“你們可曾細細謀劃過?具體該當如何注意?且拿地圖來!”

    張存仁倒是提前想過這個問題,等旁邊的侍衛拿來地圖,他立刻就指著地圖給多鐸分析:

    “王爺請看,其實我軍前幾天,也已經對江陰一帶做出過騷擾性的進攻,想看看能不能不用付出什代價,就快速擴張我軍的占領區。

    但江陰那邊守衛嚴密,以輕兵遊騎滲透分割無法奏效,這才停頓下來。不過此番若是我們以主力重兵去攻,多半還是有機會的。

    而江陰一帶之所以難滲透,關鍵在於明軍在那兒分作了三部——居中的,便是江陰縣城,此地扼守了長江南岸兩山之間的平原低窪地帶。

    江陰縣以北,一直到長江邊,是黃公山,常州知府閻應元提前分兵在黃公山上險要之處設寨,且黃公山一直延伸到長江邊上,還有深水泊位,所以要圍攻黃公山要塞是不可能的,會跟這邊金山寺一樣,遭遇明軍水路援軍直接從江麵上源源不斷運進寨。

    我們如果要攻打江陰,就得以一部分圍城兵力,穿插到黃公山以南、江陰城北牆以北之間的狹窄地帶,分割這兩部明軍,專注於單打江陰縣城,而不去跟黃公山明軍消耗撕扯,對黃公山隻管圍而不打。

    若是江陰縣城危急,黃公山明軍為了救援城內守軍而主動下山與我們野戰,則正中我軍下懷,正好利用我大清野戰無敵之利,將下山之敵圍點打援殲滅!”

    多鐸聽得很仔細,也借著張存仁的詳盡剖析,靠著平麵地圖就把當地的地形想象腦補出來了。

    江陰城北的黃公山一帶地形,後世看官或許也不太理解,但隻要舉一個例子,就能讓人形象腦補了:

    黃公山那地方,一直到抗戰時期,都是江防要塞,37年日軍在10月底就基本打贏了淞滬會戰、但是最後到了12月份才打進南京,搞了慘無人道的暴行。中間這段時間差,日軍其實主要就是在啃黃公山上的江陰要塞。

    能讓1937年的日軍攻打相當時間的要塞,可見當地之險要。

    至於後來抗戰結束,到渡江的時候,江陰要塞也是發生過激烈戰鬥的,不過常凱申的部隊提前被地下組織滲透策反了,這才一舉拿下。

    而這地方之所以是江防咽喉,也因為江陰一帶,是長江下遊江麵最狹窄的位置,看看後世的百度地圖都知道,造江陰大橋那地方,長江江麵隻有堪堪一公寬!

    抗戰時,日軍海軍其實八月份就試圖利用長江一路逆流侵擾南京,但就是被江陰要塞黃公山炮台所阻,一直拖到十二月江陰要塞失守,日本海軍才能通過(當時我國海軍也在江陰要塞江麵自沉了很多船堵塞航道)

    長江在這之所以窄,肯定是有地理原因的。

    主要是上下遊的江麵兩岸,都是平原江灘,沒有地貌束縛長江,水麵也就寬漫。而到了江陰城北,黃公山一直插到江邊,把長江夾束得窄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姓竊明》,方便以後閱讀國姓竊明第387章 守敵之所必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姓竊明第387章 守敵之所必攻並對國姓竊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