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自為師徒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吉 本章:第197章 自為師徒

    北溟子道:“我當時想,既然我可以一步踏七星,一招化七式,為何不能一人而化作師徒二人呢?”

    江朔和獨孤湘聽了麵麵相覷,心道這位北溟子前輩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實在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北溟子道:“彼時我已觀讀了數部佛經,對佛學已有所悟,從《大智度論》卷四十六中‘何等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是名空空’之語,演化出‘空空兒’這個徒弟,這個名字其實也就暗喻了‘空空兒’本無其人,乃我所杜撰。”

    江朔道:“難怪那日在雒陽,你說空空兒的名字是北溟子賜名,倒也不是虛言。”

    獨孤問道:“北溟子本非漢人,‘北溟子’之名出自道家莊子《逍遙遊》,‘空空兒’之名則出自佛經,漢家三教之妙蒂已得其二矣。”《大智度論》雖是天竺龍樹菩薩所著,但經過曆代漢族釋家譯經解經,其實早已化為漢學,因此獨孤問稱道、釋皆為漢學,三教還有一家就是儒家了,儒家乃書生經世之學問,北溟子自然不屑學習。

    北溟子哈哈大笑道:“獨孤老友知我甚深,老夫習武從不學別家的武功秘籍,而是通讀各類文章典籍,得其文化之妙,再學武藝不過是漢學之末流,可不信手拈來?”

    他說話極是倨傲,全不將天下武林門派放在眼,但他又稱自己武學不過是漢學末流,極是謙恭甚至可說謙卑,獨孤湘不禁偷笑問江朔道:“北溟子目中無人,藐視群雄,卻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漢學推崇有加,又謙遜無比,這卻是何道理?”

    江朔道:“這正是北溟前輩真性情之處,他自負天才是真,對我漢人之學的尊重卻也是發自真心。”

    獨孤湘卻道:“讀書還能悟出什高深的武功,這我可不太信。”

    獨孤問對獨孤湘笑謔道:“像你這般不學無術的小妮子,自然是無法領悟漢學博大精深之妙,你什時候和朔兒一樣沉下心來,才能學有所成。”

    江朔卻道:“看書能否領悟武功我可不知道,但書、畫、舞,其理確實是都與劍法相通,隻要練到極致,演化出一套拳腳功夫、刀劍武術的功夫,可說不稀奇。”他自己從張旭草書,吳道子畫壁,裴旻舞劍三項絕技中悟出了不少劍法之妙,用於實戰竟然無往不利,故有此說。

    北溟子繼續道:“我便以空空兒為徒,將自己所創內外功夫都毫無保留地,原原本本地盡數教授於他,這空空兒生性聰穎,又與我心意最是相通,任何功夫都是一學就會。”

    獨孤湘忍不住又“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道:“可不是毫無保留,盡數傳授?可不是心意相通,一學就會?這空空兒就是北溟子自己,自己教自己還有不會的?”

    北溟子不理睬湘兒插科打諢,續道:“但空空兒這徒弟,也最是犀利難纏,不放過任何一處疑惑不明之處,隻要有不明白的地方空空兒一定刨根問底,絕不讓我糊弄過去。”

    獨孤湘更樂,道:“若空空兒不知道的,北溟子自然也不知道。反之,如果北溟子知道,空空兒卻也不需要問了。”

    北溟子道:“世間凡夫俗子想來多做如是想,而我卻偏不信邪,一開始教些粗淺的功夫,空空兒所問北溟子想個一兩日便能解答,而隨著空空兒修習的功夫越來越上乘,提出的問題可就不是旬日能解的了,空空兒所問,北溟子一時答不出來,那便絞盡腦汁想出答案來再教再練。最難的一問,我用了三年才解開,又用了一年才教回空空兒。”

    獨孤問輕聲讚道:“原來北溟老友是以此法將自己的武功複盤一遍,將其中任何一處有疑惑的地方,都詳加闡明貫通,難怪北溟子功夫本意登峰造極,三十年後竟還能更上一層樓。”又道:“我知道你為什要收自己為徒,而不是再收個徒弟了,一來北溟子的神功,別說尋常人,就是最聰穎之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學全,更不要說學成之後再反過來提出疑問了,二來弟子必定尊師,也不會提出讓師父太過難堪的疑問,因此隻有自己教自己才是最好的。”

    北溟子笑著做了一個撚須的動作,他此刻頜上並無須髯,卻仿佛有胡須一般比劃了一下,形貌雖然是二十出頭的空空兒,但舉止卻與七十老叟相似,看起來甚是滑稽。

    他對獨孤問道:“老友你有所不知,自己教自己說起來容易,但若隻是自教自習,未免流於形式,亦難在功夫上有所成就,需要確實將北溟子和空空兒分成兩人才可。單將北溟子和空空兒心靈分開,可就用了我十年的苦功。”

    獨孤問道:“難怪北溟子在武林中銷聲匿跡三十年,原來一直在做這件事。”

    北溟子說得玄之又玄,江朔和獨孤湘二小聽得似懂非懂,似明白又不明白,但聽他下了三十年功夫才做成此事,想必非同小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山海行》,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山海行第197章 自為師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山海行第197章 自為師徒並對大唐山海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