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天馬由來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吉 本章:第250章 天馬由來

    三山島上本有漕幫預存在島上用作修補海船之用的原木,徐來又指揮幫眾在三山島上伐木,湊齊木料共做了四個木筏,第一個不大的木筏給井真成乘坐;第二個木筏最大,則是江朔、獨孤問、獨孤湘和徐來所乘;第三、第四個木筏都是中等大小,第三個用於運載江朔和獨孤湘的兩匹馬,為防二馬在海上受驚亂跑,將四蹄和籠頭都用皮繩在木筏上固定好了;第四個則是備用,放置了行李、幹糧等物品。

    四個木筏以鐵鎖相連,不會散逸,井成真不但難以暗算偷襲,想要逃跑卻也不能夠,江朔心中暗暗稱讚徐來外貌看似粗豪,其實心思細膩,安排的甚為妥帖,看來在漕幫眾能做到一堂舵主的,都不是泛泛之輩,更非隻是武功好就可以勝任的。

    眾人再次拜別秦越人和雲姑二人,將筏子推入冰海,井真成自己做的那個木筏結構非常簡單,船帆是固定的,遇到風向不對,便隻能收帆用一根長竹竿在冰麵撐行。而徐來製作的木筏,船帆就精巧的多,可以“調戧使風”,隻要不是大逆風,都可以轉動帆麵吃著風向南航行,此刻又正是冬季,北風盛行,因此木筏在冰海上航行的頗為迅速。

    此處徐來又多留了一個心眼,他給井真成木筏上裝的是小帆,後麵三個木筏上卻是大帆,如果井真成斬斷鐵索,也擺脫不了後麵的木筏。

    井真成自然明白徐來的心思,但他知道江朔的武藝絕非自己能敵,又知李邕已有南霽雲保護,要找到李邕問個明白,怕還少不得江朔從中穿引,故確也不想使詐,反而對徐來的安排坦然處之,更在幾個木筏上躍來躍去,前後往來觀看,對漢人的手藝讚不絕口。

    井真成到第三個筏子上見了兩匹馬更是頗感興趣,先看了獨孤湘的桃花馬,他又是拍打頸背,又是擺弄馬掌,看來很是內行,良久才道:“此乃叱撥,是一匹好馬,不過此馬是臨涇宜祿馬坊所飼養的,已與西域原種有異了。”

    獨孤湘道:“井郎,每次見你都是步行,不見你騎馬,沒想到你還懂馬,你怎能看一眼就知道桃花馬出自哪個馬場?”

    井真成道:“遣唐使遴選非常嚴格,因為人數有限,出來博學大儒,其他人都必須有一技之長,吾成為遣唐使可不是憑著拳腳功夫,而是牧馬之術,吾國雖然有也馬,但日本馬矮小隻能做挽馬,不產勝甲良馬。因此遣唐使也會到大唐買一些良馬帶回去,然而馬這畜生甚是奇特,任是什寶馬良駒隻要換了地方,產下後代必然不如祖先,大唐買來的良馬,在日本飼養過不了三代便生的和本地馬個頭沒什兩樣了。”

    獨孤問道:“這也沒什稀奇,聽說馬的體型和飼養地的大小有關係,馬場越是廣闊,養出的馬便越是高大,腳力也越好。”

    井真成道:“老丈說的不錯,想來是吾國山多地窄,良馬不得施展,因而後代都退化了。但曆代天皇卻都不死心,每次遣唐使都有會攜帶若幹善於相馬之人,為的便是買良馬帶回日本。吾便是憑著這相馬的本事才選入遣唐使。”

    獨孤湘道:“那這桃花馬是好還是不好呢?”

    井真成道:“早就聽聞大唐牧馬監之能,今日見之誠不吾欺,此馬體型雖然小於大宛原種,但看它的筋骨、肌腱,卻毫不遜色,且體型更加勻稱,想必耐力更勝大宛馬。小女子你來騎乘的話,比高頭大馬更好。”

    獨孤湘問道:“這又有什講究?”

    井真成道:“馬經曰,其狀則八尺之戎、七尺之騋、六尺之驕、三尺之果下。這的尺乃是漢尺,戎與騋雖然看似神駿,但凡生的高大的軍馬,其實耐力不佳,隻適合做軍馬衝鋒之用,跳躍顛簸,作為騎乘之用實不如此馬,此桃花馬高度在騋、驕之間,騎乘舒適又不失威儀,選馬之人實是個中高手。”

    獨孤湘聽了甚喜,道:“這是郭軍使親自給我挑選的,自然是最適合我的馬啦。”又對井真成道:“你再看看朔哥的老馬。”

    井真成初看黃馬還不是很在意,但他走近細看,卻越看越驚,那老馬見他圍著自己不住打量,又一直撫摸拍打,它可沒有桃花馬這好脾氣,忽然發出一聲高亢的嘶鳴,井真成一驚,不禁道:“呀……這莫不是龍駒天馬嗎?沒想到真有這樣的馬!”

    獨孤湘道:“井郎,鐵叔也曾說朔哥這匹馬是天馬,到底什是天馬?”她說的“鐵叔”便是當年西軍派到習習山莊的騎軍將領仆骨懷恩,也是朔方軍中牧馬的高手,便是他告訴江朔這個看似其貌不揚的老馬是“天馬”。

    井真成道:“天馬之名出自漢代,初將烏孫進貢之馬名為天馬,後因大宛的汗血馬更加神駿,又將汗血馬稱為天馬,漢武帝《天馬歌》便有‘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今安匹兮龍為友。’之句。”

    獨孤問道:“詩中說天馬汗是紅色的,沫是赭色的,恐怕不盡不實,又說天馬是龍種,尋常馬不不能與之相配,隻能為友,怕也是誇大其詞。”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山海行》,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山海行第250章 天馬由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山海行第250章 天馬由來並對大唐山海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