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勝之不武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吉 本章:第422章 勝之不武

    大食人的彎刀本身就是如新月一般彎刃,因此在空中旋轉起來好似兩個光輪,向著葉歸真和司馬青雲飛來,隻是這兩柄飛刃飛行線路筆直,速度也不甚迅捷。

    葉歸真在前,他側身避開,飛刃打著旋兒從他身邊掠過。

    司馬青雲則直接拿鐵瑟向飛刃砸去,這圓月彎刀遠沒有鐵瑟厚重,挈在伊教徒手中,司馬青雲尚且不懼,何況脫手飛來?

    不料兩名伊教徒忽然手上往回一扽,已經掠過葉歸真的飛刃,忽然旋回,直取他後背,而飛向司馬青雲的彎刀更是吊詭,居然忽然昂頭揚起,從上越過了司馬青雲的鐵瑟,再次下墜向他頭頂斬來。

    原來兩柄彎刀都係著極細的絲線,不仔細看無法發現,這絲線非金非絲,不知什材質做得極其堅韌,與一般飛刀不同,彎刀的刀鐔上設有小孔,絲線穿過小孔係緊,因此彎刀可以圍繞小孔旋轉無礙。絲線的另一頭則係在手腕上,伊教徒的黑袍甚是寬大,袍袖內想必是藏有轆,可以收放絲線。

    葉歸真聽到背後彎刀飛回,忙側身就地一滾,這下雖然避開了刀刃,但搞了個灰頭土臉,好在葉歸真原本就瘋瘋癲癲,邋邋遢,倒也不顯得特別狼狽。

    司馬青雲則將鐵瑟原地一立,自己轉身閃到鐵瑟另一邊,若伊教徒再扯動絲線拉著飛刃來攻,後麵連著的絲線必定先要纏上鐵瑟。

    這時二伊教徒亦已搶步上前,一手收回飛刃,一手持刀向二人砍來。

    如此兩個伊教徒近則揮刀砍斫,遠則飛刃攻擊,雖是二對二,但二人仗著靈巧的身手,竟將司馬青雲和葉歸真圍在內圈。

    諸葛靜虛在坑上看得急,喊道:“青雲子,你老拿鐵瑟當門板使,卻是為何?奏曲啊!”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葛靜虛一喊,司馬青雲登時領悟,昆侖三聖的琴瑟箏三絕,可不僅僅是樂器,搖琴鼓瑟之際可以將自己的內力外化,定力不足之人聞之立刻瘋癲,就是內功高手也需凝神迎戰。司馬青雲和諸葛靜虛曾和江朔比試時用過合奏之法,雖然被江朔以長嘯化解,但他們這門功夫的威力仍是不可小覷。

    但此前隻有諸葛靜虛一曲“流水”琴曲助江朔取勝,鐵箏道元不及使用鐵箏就被阿旃大慕闍偷襲得手,而司馬青雲甫一接敵,就被對方怪異的招式打得疲於招架,亦沒想到以琴音取勝。

    經諸葛靜虛以提醒,司馬青雲心道不錯,就算對方內力高強,要與他的鼓瑟之音對抗,也必不能再像現在這樣縱橫跳躍。他已看出大食伊教的身法雖然輕靈,出手卻顯得不甚沉重,隻要設法讓他們身法慢下來,自己和葉歸真便有勝算。

    尋常瑟都是用整木斫成,而司馬青雲這麵瑟卻是鐵所鑄,雖然內腔中空,但由於是鐵鑄,仍然十分沉重。瑟有二十五弦,比之七弦琴寬闊得多,司馬青雲的鐵瑟長五尺寬一尺,比一個成人也小不了多少,拿在手中真如小半塊門板相似,因此諸葛靜虛有“將鐵瑟當門板使”之說,而鐵瑟表麵微微拱起,通體髹漆彩繪,紋飾錦麗,唐瑟有“錦瑟”之說,司馬青雲的鐵瑟也裝飾華美異常。

    此瑟之弦亦不是尋常的絲線,而是極細的銅絲撚成的線,司馬青雲左手單手將鐵瑟抄起,隻以右手彈撥,瑟有二十五弦,正中一弦不彈,其餘二十四弦按十二律呂排列,可奏兩個八度音程二十四個音。本應以左手彈“清聲”,但司馬青雲左手抱瑟,不能彈奏,隻以右手彈“中聲”。

    司馬青雲彈的一曲《歸雁操》,曲意托歸雁而自矜,本就頗有哀怨之意。“清聲”清越高亢,“中聲”低回婉轉,如今司馬青雲隻彈中聲,不彈清聲,曲中更是少了歡愉之色。

    他右手五指輪動,或擘或抹,或挑或打,每一段音律都如浪般湧出,舉座聞之皆生悲愴之感,域外各教雖不識得漢人音律,但世人之情感頗有共通之處,人人皆能感受到瑟聲中傳來的悲意,兩名伊教徒的攻勢也漸趨滯澀。

    司馬青雲一邊用鐵瑟阻擋二人攻擊,一邊鼓瑟發功,無暇再進攻,對葉歸真喊道:“葉天師,快趁機攻擊!”

    不想葉歸真毫無反應,轉頭看時,葉歸真正拄著算命幡兒嗚嗚痛哭。

    鐵瑟鼓奏之曲確實會令內力不濟之人如瘋似狂,曲喜則狂笑不止,曲悲則嚎啕痛哭,其曲不止其情不休,但葉歸真是前輩高人,內力自然高強,怎會聽了瑟音就如此不能自持?

    司馬青雲心中驚訝,手上一頓,趁著瑟音暫停之際,那兩個伊教徒立刻搶步上前,四柄彎刀一齊向他砍過來,司馬青雲一邊後撤避讓一邊高呼:“葉天師,莫再哭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山海行》,方便以後閱讀大唐山海行第422章 勝之不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山海行第422章 勝之不武並對大唐山海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