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安南三策

類別:未分類 作者:錦衣衛僉事 本章:第770章 安南三策

    前後一年的時間,張輔帶領十三萬大軍,九萬農夫,以少敵多,平定了安南,活捉胡季犛父子。

    抓到胡季犛父子之後,張輔並沒有著急回來,繼續派人尋找陳朝的後人,宣稱要恢複陳朝的統治。

    然而經過數日的尋找,沒有找到陳氏後人。

    經“有心人”串聯,上元節時,安南一千一百二十名士紳、官吏、耆老來到張輔答應,聲言“胡季犛前後殺陳氏近屬五十餘人,及其遠祖又千餘人,陳朝血屬盡絕,無可繼立者。請依漢、唐故事,立郡縣如內地,以複古”。

    張輔以急報形式,派蒸汽船日夜兼程,將這一情況上奏朝廷。

    朱棣拿到張輔的奏章後,大筆一揮,同意了安南“人民”的請求,下旨將安南劃分為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設十一個衛所,三個守禦千戶所,成立交阯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接受朝廷的直接管轄,“使秦、漢以來之土宇,陷於夷狄者四百四十六年,一旦複入中國版圖”。

    消息通過《大明日報》傳出來後,整個南京都沸騰了。要知道,就是最鼎盛時期的元朝,攻打安南都羽而回。現在,大明卻把安南拿了下來,這怎能不讓百姓興奮?

    老百姓頂多也就是興奮一下,身為當政者朱棣可煩了難。

    塔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站

    安南打下來了,也收入了大明領土範圍內,府州縣也已經劃分好了,接下去就是要人去治理了。

    此時,朝廷的官員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安南乃是化外之地,蠻夷所居,不講禮法,朝廷不必投入過多精力和人力,應當像治理烏斯藏、奴兒幹地區一樣,采用羈縻政策,以夷製夷;另一派則認為安南種糧食可以一年三熟,必將成為大明的另一個糧倉,不應該放任自流,朝廷應該派出官員治理,將其納入治理範圍,而不應該采用羈縻政策。

    就在兩派吵鬧不停時,《大明日報》上的一篇聯名文章引起了朝臣的注意,文章題目是《假如我是安南承宣布政使》,文章作者是曾、周述、周孟簡三人。

    這三個人乃是永樂二年朱棣欽點的狀元、探花和榜眼。

    三人高中之後,曾被封為從六品翰林編撰,周述、周孟簡則被封為正七品翰林院編修。

    翰林編撰主要職責是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翰林院編修主要負責文獻編修工作。

    不過,別看狀元、榜眼、探花剛開始擔任的職務不高且工作性質似乎也無關國計民生,但這卻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職位。

    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就是希望狀元、榜眼、探花能通過在翰林院的工作,迅速提升行政經驗、了解本朝曆史、皇帝言行,為他們日後委以重任打下基礎。

    因此,狀元、榜眼、探花雖然一開始隻是從六品和正七品的小官,但他們在翰林院工作幾年後往往可以青雲直上,很多人最後升至大學士的顯赫地位。

    但曾三人也是倒黴,當年在獅子山上,寫得詩詞被李景隆看重,然後又被李景隆私下邀請赴宴,就被莫名其妙地打上了曹國公府的印章。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因為和李景隆交往“過密”,在倒李風波中,三人被朱棣打入另冊,開始了坐冷板凳之旅。

    好在李景隆也沒有因為三人坐了冷板凳,就忽略三人,時常邀請三人飲宴,跟三人談論一些比較新奇的治國理政思路,三人剛開始還有些扭捏,不想赴宴,後來三人巴不得天天跟李景隆促膝長談,也不管有沒有曹國公府的標簽了。

    在文章中,曾三人提出了“安南三策”:臨之以威,誘之以利,滅之以禮。

    所謂臨之以威,就是仿太祖朝黔寧王沐英一例,派出要員統領安南十一個衛所和三個守禦千戶所,震懾安南宵小,一旦發現有造反的苗頭,就一個字殺,威懾安南殘餘的反對勢力和百姓。

    至於誘之以利,就是把安南當做大明的糧食產區,讓安南百姓種糧,利用海運之利運糧北上,換取內地的各種生活物資,提高安南百姓的生活水平,讓百姓心向大明。

    最後一條,滅之以禮則有點玄乎,那就是在安南地區強推儒家學堂,所有適齡孩童必須入學學習儒家經典和大明官話。三人提出了“欲要亡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的觀點。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小公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小公爺第770章 安南三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小公爺第770章 安南三策並對大明小公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