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閑雲漫關 本章: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

    ps: 上架後的第一篇正文,拜求訂閱、收藏、推薦和月票,請各位好友支持。 (  v  d  )

    先後介紹了劉戊、劉遂和劉卬,做為領頭人的劉濞就該浮出水麵了。

    劉濞這個人我在前邊經常提到,但由於沒輪到他唱主角,所以讓他老兄在後台涼快了很久。現在,他終於急不可耐地蹦了出來,該讓他上場了。

    劉濞的老爹叫劉仲(劉邦的二哥),他是目前諸王中輩分最大的一位。劉邦曾封劉仲為代王,但匈奴攻代,劉仲棄國而逃。畢竟是親兄弟,劉邦沒治他的罪,但把他貶為合陽侯,時不時還會諷刺、嘲笑一番。劉仲封侯時,兒子劉濞也有相同的待遇,被封為沛侯,成為老家一畝三分地上的領導人。

    公元前196年,黥布造反,劉邦親率大軍剿叛,剛滿二十歲的劉濞陪伴身邊。劉濞的確有些能力,在這段時間,上躥下跳,表現的可圈可點。

    黥布被滅後,劉邦既顧忌吳地南接壤東越等國,又恐江東人士不尊皇命,因此挑選壯王鎮之。但可供他選擇的人並不多,一則二哥劉仲能力不行、四弟劉交性格溫和,何況自己的幾個兒子年齡還,滿足不了要求;二則劉邦不願意讓外姓人染指此職。最終劉邦把目光落到大侄子劉濞身上。人高馬大、性格彪悍,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年,劉濞被封為吳王,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定都廣陵(今江蘇揚州)。

    在劉濞準備離京時。劉邦召見了他。

    望著跪在地上這個侄子,劉邦有些後悔了。因為劉濞有反相。我不懂麵相,因此我也講不清楚“反相”到底是個什樣。不過劉邦的確挺有一套。深得老丈人的真傳。

    不過,這種神乎其神的東西也不是僅此一例,後世的諸葛亮也搞過,而巧就巧在故事走向也完全按照相麵而展開。

    有點後悔的劉邦手撫劉濞的後背,若有所思地講:“五十年後東南有亂,難道是你?”

    這句話差點沒把劉濞嚇死,連忙叩頭,汗流如柱。

    劉濞還沒找到合適措辭,劉邦歎了口氣。“下同姓一家,慎毋反!”

    汗流浹背的劉濞連叩頭,“不敢!不敢!”

    最終,劉濞膽戰心驚地上任了。

    不得不承認,劉邦講的太對了。可這劑預防針,雖然把劉濞嚇的不輕,但也在其心中埋下一粒與朝廷不和的種子。劉邦若活著,劉濞自然不敢張狂;可劉邦一死,世事就難料了。

    要劉濞是有功的。四十多年吳王也沒白幹。

    一方麵為朝廷守邊,安定地方;另一方麵鼓勵農耕,發展經濟。並且開采銅礦,“國用富饒”。境內不征賦錢,卒踐更者一律給予傭值,“深得民心”。且在江淮之地開鑿運河。使當日地廣人稀的長江三角洲逐漸繁盛,都城廣陵更成為商賈雲集的大城。這。都是劉濞的功勞。

    可朝廷並沒有多少感激之情,反而增添了不少猜忌。“吳王必反”四個字。早在呂雉時期就是一些人的口頭禪。

    但由於劉濞實力強勁,也沒什過火的行為。因此,與朝廷相安無事。

    然而,矛盾還是漸漸明朗了。

    矛盾的起因,還得從劉啟初為太子時起。

    劉稱帝後,召吳國太子劉賢進京。聽起來雖然冠冕堂皇,事實上沒什可高興的,因為他此次進京隻不過是當“人質”來了。

    雖然是“人質”,但生活待遇還可以,也沒怎限製人身自由,隻要不離開長安,可以隨便溜達。

    一次劉賢入宮覲見,結束後碰到太子劉啟。都是年輕人,共同語言就多了點。能夠交流感情,這要是件好事。然而世事難料,“好”和“壞”隨時都可以逆轉。

    兩人聊得高興,就一起喝酒;喝完酒後,已昏昏沉沉,但還不算完,接著下棋。

    就是這盤棋下出了問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兩漢往事》,方便以後閱讀兩漢往事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兩漢往事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四節 劉濞其人(一)並對兩漢往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