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閑雲漫關 本章: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

    第二一早,丞相陶青、太尉周亞夫、禦史大夫晁錯、大將軍竇嬰以及一班近臣都先後進了宮。 (  v  d  )

    在皇帝麵前,周亞夫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盤托出了自己的軍事構想。觀點很明確:扼守滎陽、洛陽防線,然後兵分三路,分擊吳楚聯軍、趙軍和齊地叛軍,避免三路叛軍會合。其中最為關鍵一個棋子是梁王劉武,隻要他能正麵擋住吳楚大軍前進的腳步,這盤棋就活了。

    但劉啟依然很猶豫。

    劉濞的那篇檄文中白紙黑字寫的很清楚——叛軍總計一百多萬,其中僅吳軍就有五十萬。而朝廷現在能拿出手的也隻有十來萬人,隻要懂得加減法,就不會太樂觀。

    周亞夫搖了搖頭,一臉嚴肅地把各地人口和兵力分析一遍,然後匯總探馬送來的消息,最終得了個結論:叛軍沒那多。

    劉啟一聽,心中暗喜,連忙問道:“有多少?”

    “也就五十來萬吧。”

    劉啟絕望了。他媽“五十萬”也不是個數字。

    可周亞夫還顧不上考慮皇帝的感受,因為他有一個難題還沒結局呢。周亞夫毫無表情地接著道:“其中吳楚叛軍最盛,約有三十萬。誠不可正麵交鋒。唯有梁王能固守城池,阻其去路。如此,我軍可斷其糧道,一舉破之。”

    周勃了這多話,無外乎是要讓梁王劉武去堵搶眼。隻不過梁王身份特殊,他若不把形勢分析的嚴峻一些,恐皇帝動搖。

    劉啟的確被唬得不輕,連忙問道:“梁王有多少兵?”

    “梁國原有三萬多人,加之前段時間朝廷給予他的補給,也就四五萬人。”

    劉啟傻臉了,“他能守得住?”

    周亞夫抬頭看了皇帝一眼,用力地點了點頭,“梁國城池堅固,若梁王以死力阻。可擋吳楚聯軍月餘。”

    劉啟沉默了。吳楚聯軍三十萬,梁國隻有四五萬人,憑這丁點人馬去和劉濞幹一個月架,有點離譜了吧?劉武若在當場,肯定抓狂。

    劉啟自言自語地道:“這不是置梁王於死地嘛。”

    諸臣相視而無言。最終還是周亞夫給出了解釋:“叛軍雖眾,但多老弱,真正有戰鬥力的也隻有十來萬人而已;且多為步兵。長於隘口守險,短於平川攻城。梁王若依城固守,當可無虞。”

    劉啟沉思了半。俗話“打虎親兄弟”,可真要把劉武往火坑推,他還是覺得不妥。因此,順口問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周亞夫搖了搖頭,“事起倉促,叛軍正盛,隻有行此舉,方為上策。”

    劉啟看了看群臣。然後把目光落在竇嬰身上,“大將軍何意?”

    竇嬰連忙答道:“太尉所言甚是。”

    劉啟歎了口氣,“看來隻好如此了。不過置梁王於險地,我得先向太後解釋了。”

    周亞夫暗自鬆了一口氣。

    劉啟終於有了平叛方略,雖然他心中也暗自嘀咕,但有總比沒有的強,關鍵是他自己不懂軍事。

    竇嬰清楚。皇帝依然在猶豫。因此連忙接話道:“叛軍雖眾,但梁王驍勇。梁國全力固守,劉濞也討不到多少便宜。”他頓了一下,上去指著地圖講道:“正如太尉所言,可速派一軍北上,阻趙軍南下;另派一勇將揮師東進。解齊王之圍,並防膠西諸王西進與吳楚聯軍會合;再有一將軍鎮守滎陽,協調諸將,取敖倉之糧以供軍需。如此,可孤懸吳楚叛軍於梁地,若其糧路一斷,破之必矣。”

    劉啟抬頭看了看諸將。見大家沒有不同意見,就點了點頭,“就這辦吧。”

    丞相陶青憋了半,終於開口了。“不過……”,他猶豫了一下接著道,“恐我軍兵力不足。”

    劉啟看了他一眼,然後用征詢的目光又在周亞夫和竇嬰臉上來回掃視。

    周亞夫也點了點頭,“丞相所言甚是。攻趙之軍易辦,趙軍暗弱,隻需一軍北上騷擾,趙王定不敢南下;而攻齊之軍則需長途奔襲,若無強將,此路堪憂,且朝廷也無多餘兵力可派。”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兩漢往事》,方便以後閱讀兩漢往事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兩漢往事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十四節 明爭暗鬥(四)並對兩漢往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