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編禁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青璃居士 本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編禁軍

    凡事都是有代價的。

    聽完了韓熙載的敘述,李源不由得對皇帝李璟的決定深感佩服,卻又有些頭疼。隻因李璟做了一個看上去符合邏輯、暗地卻帶著凶險的決定,或者說在他看來對於維護皇權極為高明的決定,而這個決定將導致一係列不可預測的後果。

    按照南唐軍製,擴軍一事非同小可,尤其對於節度使的屬軍數量更是限製頗多,其用意當然便是不希望地方坐大以致威脅中央。

    故而南唐開國以來,不管某一個節鎮兵馬數額如何增減,總會有另一個節鎮兵馬的數額隨之變化,最終為的便是使所有地方節鎮的兵馬總量,盡可能保持不變,永遠要比中央禁軍的人數少上那幾分。

    而這次武平軍所增加的四萬兵額,便是從何敬洙的武昌軍頭上攫取過來的。

    李源心中暗道,軍師許匡衡的計策果然是起了成效,昔日許匡衡身為楚州參軍,何敬洙為楚州刺史時,許匡衡便時常為何敬洙處理回複朝廷的公文,久而久之臨摹起何敬洙的筆跡更是惟妙惟肖。

    那一道所謂李源遇刺而從刺客身上搜到的帛書,便是許匡衡的手筆,自然便不懼吏部如何對比查驗,這便是此次李源能夠僥幸成功、令皇帝李璟逆轉心意的關鍵,並且引發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朝廷變局......

    故而皇帝李璟這次拿何敬洙的武昌軍開刀,自然另有一番深意,要知道連左相馮延巳都陷在了大理寺,作為刺殺李源的「凶手」之一,何敬洙又豈能幸免。而何敬洙也非省油的燈,估計隻有李源這邊才能理解他心中的委屈。

    何敬洙在接到削減兵額的聖旨之後,第一反應便是莫名其妙,武昌軍可是鎮守南唐邊陲的重要軍事力量,開國以來兵馬隻有增多未有減少,加上武昌軍的西邊便可是李源節製的楚地,朝中上下誰人不知李源與日增長的聲勢,萬一李源有反心,武昌軍扼守著江南門戶,便是首當其衝的抵擋之力。

    按理來說,武昌軍的兵馬數量應該增多才對,為何反倒削去了過半的兵馬?難道皇帝是昏了頭?

    故而何敬洙遣了自己的長子何秩快馬進了金陵。中書門下很快便向皇帝李璟轉呈了何敬洙的一份奏疏,奏疏上何敬洙似是怨氣很重,更是自稱年紀大了,精力不夠,無法替陛下守衛大唐邊陲,無法再為陛下防範強敵的進攻,所以請求李璟另派高明之人統帥武昌軍,他要告老辭官雲雲。

    還說自己全力為陛下效忠,在前方馬革裹屍亦在所不惜,但最怕的便是小人在身後搗鬼。自己可以死在戰場上,但卻絕不願死在背後的冷箭上雲雲。一份奏折寫的,那是一個情深意切、慷慨激昂、涕淚橫流。

    這下好了,原本李璟是念在何敬洙昔日的戰功以及節使不可輕動的想法,隻以削減兵額這等方式施以懲戒,說白了便是在暗示何敬洙以後老實點,莫要再做出任何蠅營狗苟的事情,同時李璟也想看一看何敬洙的反應。如果何敬洙不作聲,這件事便可糊弄過去,自己也就坡下驢,但現在顯然未能如願。

    畢竟朝廷對於李源遭受刺殺一事秘而不宣,連左相馮延巳的倒台原因亦沒有公之於眾,何敬洙又哪知道自己已然成了刺殺李源的「凶手」之一?

    所謂不知者不罪,但此時的何敬洙顯然不包括在內,這封滿帶怨氣的請辭奏疏立馬引發了李璟更大的怒氣。

    「......好一個何敬洙!前度秘密結交重臣,刺殺我邊鎮節使,已是罪不可赦,朕念其勞苦功高,留了他的性命,也保住了他的職權,隻不過是從他頭上挪四萬兵額給武平,竟然還敢發起牢騷?!武昌軍,亦是朕的兵馬!這天下,到底還是不是朕的天下!......」

    這是李璟的原話,一段殺氣騰騰的話語,令澄心堂內的韓熙載以及幾名重臣

    無不膽戰心驚。

    實際上,關於各節度增減兵額的問題,有人增,必然有人減,皇帝向來隻能厚此薄彼,哪個邊鎮節度不想增兵?因此每當節度兵額有變動時,大家心都有數,被削減兵額的節鎮自然便會將另外那個獲利的節鎮視為眼中釘。

    兵馬,那是節度使的命。這回李源挪走了何敬洙的兵額,也意味著兩人之間的矛盾從今以後再難調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烽火十國》,方便以後閱讀烽火十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編禁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烽火十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編禁軍並對烽火十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